《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05-26 11:29秦玲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

秦玲

一、新课导入

1. 从题目中我们便能得知,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个故事还用上了很多表示时间的短语,可见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时间顺序)

2. 谁能抓住时间要素,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述成四句话?注意把话说得通顺、完整、简练。(一天下午,小女孩碰到了爱因斯坦。第二天,两人又相见了,女孩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第三天,女孩又教爱因斯坦整理工作室。从此,女孩每天放学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 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共同提炼课文的主要人物和写作顺序,一来帮助学生回忆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二来学习概括方法,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二、描摹外貌

1. 写人的作文,你会写这个人的哪些方面?(相机板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2. 在这篇课文中,有没有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地方?请浏览全文,找出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地方,用线画下来。

(1)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你觉得爱因斯坦形象怎么样?从哪里看出?(相机圈画关键词:蓄着、深陷、蓬乱)

(2)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你觉得爱因斯坦的形象怎么样?从哪里看出?(相机圈画关键词:又肥又长、裹、趿拉)

3. 通过这两处外貌描写,你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穿着随意)

【设计意图】 把学课文和习作勾连起来,可以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让学生从“怎么写”的角度重新审视课文。本文中爱因斯坦的外貌与其伟大的成就不相符合,人物的外在与内在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演绎对话

1. 本文有没有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語言、神态?你觉得哪一个描写最为精彩?(语言)对,就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

2. 现在,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的对话。先自学,再小组合作。读:默读全文,寻找描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对话的句子;写:抓关键词写下点滴感受;说: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

(1)“先生,你好!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这还不简单!”

“能记住吗?”

“也许能。”

(2) “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 预设A:从“只、是、但”可感受到爱因斯坦很谦逊,不把所得的荣誉放在心上。

▲ 预设B:从“是不会、但愿” 可感受到爱因斯坦虚心求教。指导朗读,“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读出爱因斯坦的虚心来。

(3) “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预设:从“教我、什么也帮不了、只好”可以感受到爱因斯坦的谦虚,他把小女孩说得很能干。指导朗读爱因斯坦的话。

3.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只读语言部分)。

4. 如果文章中只有人物对话的话,会觉得干巴。所以,当我们读人物对话的时候,不能只关注语言,还要关注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5. 阅读小女孩第二天遇到爱因斯坦交流谈话的两个段落。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爱因斯坦的神态和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1) 从“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出温柔的目光”感受到爱因斯坦的友善,宽容大度,对小女孩童言无忌并不生气。

(2) 从“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等动作感受到爱因斯坦谦虚、诚恳,面对小姑娘毫无架子,像个老顽童,着实可爱。相机出示爱因斯坦“吐舌头”的照片,及他的名言“我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感受一个老顽童形象。

(3) 从“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勾连“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说明爱因斯坦思考用心,把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问题。

(4) 相机补充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把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6. 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他总是衣衫不整吗?(把时间花在工作上,不关注自己的打扮)原来,写他外貌上的邋遢,是为了显出他对工作的执着。写他不好的一面是为了突出他的好。这种写法叫先抑后扬。

7. 愛因斯坦从小就不会照顾自己。他的行为动作极其缓慢,总跟不上别人的节拍。他喜欢躲在花园里观察小蚂蚁,看植物的叶子,除了数学,其他成绩更是一塌糊涂。老师甚至断言,他不可能成才。想象一下,当小姑娘问起爱因斯坦的这些事情时,幽默可爱的爱因斯坦会做何回应呢?他会有什么表情和动作,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写话练习:

有一天,小女孩来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满脸疑惑地问:“先生,我听别人说,你虽然现在很伟大,但是你在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并不好,这是真的吗?”

爱因斯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又追问道:“听说学校里教你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说你长大后不会成才,你当时一定很伤心吧?”

爱因斯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交流写话,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 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内容相统一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内容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读语言、品对话,通过圈画关键词感悟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格,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体会作者的写作妙处,从而逐渐丰富脑海中对爱因斯坦的认识。

四、揭秘写法

1. 读了那么多,你可知道,别人是怎么评价爱因斯坦的?小女孩认为: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居然是“最伟大的人”?而她父亲则认为:“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你认为呢?

2. 爱因斯坦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看看他都做了多少伟大的事情吧!(出示爱因斯坦各项成就的年鉴表)

3. 他如此伟大,那么作者为什么不选取老师出示的资料,而偏要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名不见经传的小故事呢?

▲ 预设A:外在的平凡衬托出内在的伟大。

▲ 预设B:生活中的小细节显示出爱因斯坦的不平凡,让他显得更伟大,小事情更有说服力!

4. 一个人,连在生活小细节上都处处体现出了不平凡,可见他在其他方面更能显现自己的伟大。小事情更有说服力!像这种用小事来体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叫作:以小见大。

5. 名人也有平凡的地方,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地方却衬托出了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伟大之处。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老师推荐的《粗心的牛顿》 《王羲之吃墨》,也可以自己寻找类似的文章,感受以小见大写法的魅力。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将一个立体鲜活的爱因斯坦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而非一个单一的、平面的“伟大科学家”,这一阅读认知对学生今后的价值观有指导意义,这也是以小见大写法的魅力。

(作者单位: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
分析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小组讨论中的组织行为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惜字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