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烂漫 绿叶葱茏

2018-05-26 11:29袁浩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作文

题记:她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开拓者;她是语文名家教育思想的研究者、弘扬者;她是语文教师团队的培育者、引领者。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枚信封,正面图案:人民大会堂巍然耸立,红旗漫卷,白鸽沐着金光在长空翱翔,牡丹花开烂漫,绿叶葱茏。信封的纪念邮票上,一枚镌着“和谐”两字的圆形红印章,分外鲜艳夺目。

这是“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纪念封,是当年4月28日,宋红斌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寄来的。

那年,她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那天,电话里传来了她的欢声笑语。她说,她刚在恢弘的人民大会堂里,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红光闪耀的烫金奖证,她要我分享这份喜悦。

“全国劳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人才荟萃的南京市玄武区小学教师群体里,只有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师获得过如此殊荣!

我由衷为宋红斌高兴!

她是玄武区小学教育的骄傲,是我们小学教师的骄傲,小学校长的骄傲!

这些年来,每每凝望着纪念封上展翅飞翔的白鸽,我的思绪便穿过时间的云层,飞得好远好远……

30多年来,宋红斌从一名青年语文教师成长为省级学术团体的主要负责人,教育部校长培训项目和高校硕士学位的指导教师,中央教育科研所国内访问学者,全国西部教育顾问;从一名校级、区级优秀教师成长为南京市名校长,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先后获得“教海探航”的“感动人物”奖和“南京好市民”称号,被选为“南京市政协委员”……一本本烫着金字的证书,如同她专业成长路上的点点履痕,熠熠发光,记录着她的追求、情怀、智慧和创造。

初识宋红斌,是在1989年盛夏。有一天,时任南京市语文教研员的好友孔祥鸿向我推荐说,“浦口有一位优秀青年语文教师小宋,勤奋好学,课上得好,人品也好。哪天带来你看看?”祥鸿友还告诉我,小宋师范毕业后不久就承担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五年制大循环教改实验任务。在没有现成教材、教参的情况下,她勇挑重担,自编教材、自制教具,把实验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果喜人。几天后,祥鸿友领着小宋如约而至。一节阅读课,一番促膝长谈,这位大方端庄、一身阳光的青年党员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北京东路小学的建设发展正需要引进这样的好教师,于是,当年9月,新学期伊始,宋红斌就成了北小语文教师团队中的一员。

在此后的20多年中,无论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是在北小分管全校教学研究与管理,在长江路小学全面主持学校工作期间,宋红斌始终扎根语文教学、研究儿童教育,坚持改革,不断探索前进。

1989年9月起,她积极投入了“从作文教学入手,进行学校课程整体改革”实验。

她的作文课是儿童的、开放的,充满着生活气息,闪现着理性光輝。学生们都爱上她的课,说“宋老师的作文课好玩”!

她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作文课上也能享受“玩”的快乐,让他们觉得作文容易、作文快乐;作文是他们童年不可缺少的快乐的事情。为此,她总是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研究他们,让自己的作文课顺应学生的需要和天性。譬如,在课间,在活动课,在放学后,她都留心观察学生最爱玩什么游戏,与学生一起兴致勃勃“跨大步”“攻城”“跳皮筋”“贴烧饼”……课堂上,他让孩子评评“哪种游戏最好玩”“哪种游戏最适合课间玩”“谁玩得最好”,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大家想想“听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没玩过的游戏,是不是弄懂了,会玩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请教,让介绍的学生再说说清楚。学生们可开心啦,课间生活更丰富了,一个个还把新学的、好玩的游戏写进了日记。

宋红斌这样的作文教学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就在这样玩玩、看看、说说、评价、写写的过程中,儿童对“游戏”的兴趣就逐步迁移到“说游戏”“评游戏”“写游戏”的言语表达活动上了。

宋红斌还善于把作文教学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20世纪90年代初期,她与实验组的同事们大胆探索,合作调整了每周的教学日安排,用5天时间完成6天的教学任务,集中一天时间,将语文与各学科教育有机整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几年来,她与同事们带领学生们走遍了城郊教育实践活动基地——自来水厂、农场、林场、省农科院、中山植物园、儿童福利院、农村学校、部队营房、飞机场以及南京的重要景点和高等院校……你看,师生们来到神奇的“航天航空大学航空馆”了。她让学生们先自由地在馆里边走边看,看看,有哪些不同的飞机?比比,自己对哪一两种最感兴趣?然后,再回到最感兴趣的那架飞机前,仔细看看、想想,你为什么感兴趣?是什么最吸引了你……学生们神情专注地观察,小声地议论,有的站在无人驾驶的靶机前对照着说明文字观察思考,有的面对着超音速飞机在速写本上勾画描摹,有的围着家用轻型旅游机向解说员咨询求教……一个个都成了采吮知识蜜汁的小蜜蜂。

宋红斌说,“好奇”“求知”也是儿童的天性。实践活动基地的种种新事物激起了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自求了解,获得新知,就会产生向他人倾吐的欲望并在倾吐交流中获得满足。作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生活、成长中的一种需要和乐事。

宋红斌写的作文评语也别具一格——

“你这位童话大王真好有魔力!那么多的奇思妙想是从哪里蹦出来的?放暑假了,能不能常常写个小故事?就像连环画报一样,开学后给同学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每次读到你的日记都很心疼,小小年纪怎么有这么多烦恼?不过,把生活中的不愉快通过自己的笔写下来也是一种释放,老师很喜欢做你的读者。如果你愿意,可以随时来跟我聊聊,有空时就直接来找我,好吗?”

“读你的作文第一稿总感到有些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你自己也读读看,是不是错别字有点多了呢?看看老师用红笔圈了的地方,自己查字典订正过来,再誊抄一遍读读看,这样是不是舒服一点?”……

通过这些饱含深情、很有针对性的作文批语,她与学生们亲切对话、沟通心灵,引导着学生生活、成长。一本本写着这些批语的日记本、作文本都成了学生最珍爱的礼物。

几年后,宋红斌执教并参与主讲的15集作文教学系列电视片《小学作文能力训练》被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连续播放!

1997年,在“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北京东路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宋红斌承担了全国重点课题“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实践与发展研究”分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实践研究”的实验任务,担任了“江苏省小学教学现代化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联系、协调省内各市40多所小学参加实验,坚持组织课题培训和交流展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分课题实验工作。

同时,她还亲自主持开展子课题“小学语文多向反馈型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适时适度地采用现化教育技术,发挥人机交互功能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人机互动、自主学习,实现全班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多向交流合作学习。她与同事们合作研究构建了一组多样化的小学语文现代课堂模式和操作变式,厘清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运用原则,研发出一套适用于现代小语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促进了小学生语文能力、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兴趣、习惯、态度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时任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同志在评价以北小为实验研究中心开展的这一课题实验时说,“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科学、民主、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发展语文基本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开发身心素质潜能,为全面提高并不断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打好基础,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知识的快速更新,现代生活高速运动的新形势,这是一项可贵的实践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实践与研究》序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今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重温周主任这番话,回顾宋红斌和她的同事们当年的实践研究,更能认识到这一课题的时代价值和普适意义,感受到以宋红斌及她的同事宁益民、杨科林、蔡燕等为代表的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探索者、先驱者们应和着时代节拍、迎接挑战,勇于开拓创新的热情、勇气和智慧。

2000年,宋红斌调任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校长。不久,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了,作为钟情于语文教学的校长,她以开拓者的敏感,很快把自己的科研目标聚焦在“口语交际”——这一新提出的课程样式上。她说:“校长首先是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并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去。”

当人们还对“口语交际”这一新概念心存疑虑的时候,她大声疾呼:“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正迅速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她说,“培养这一基本能力,我们语文课程,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当人们还弄不清“口语交际”教学与以前的“听说训练”有什么区别的时候,宋红斌站在信息论和言语交际学的高度,撰文指出:“听话说话教学常常是单向的,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参与交际的人不仅倾听,还要适时应答,你来我往,说者听者,角色不断转化。”“口语交际的说话听话更贴近生活。学生课堂上学的、练的,正是生活中存在的、要用的。”“不仅注重倾听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重视培养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等方面的素养。”

当人们还在为“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十分迷茫的时候,宋红斌指出,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以“和谐”为核心,把握“交际之上”原则,顺应儿童心理,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她积极实践并总结出小学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如,“积累词语,不断丰富学生和谐交际的言语材料”“合作学习,着力营造学生口语交际的和谐氛围”“走出课堂,积极搭建运用口语和谐交际的广阔平台”……

教育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活动,以“和谐”为核心,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不正是”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努力追求的新的境界吗?

宋红斌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研究,得风气之先,立课改前沿,不仅对长江路小学的课程改革(不只是语文课改)及学校“和谐教育”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校长如何深入学科、深入课堂引领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

30多年来,这位教改路上的探索者、开拓者,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有人问她,追求什么?

她说:“从进师范那天起,我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教育事业。”在她眼里,教师工作是一份值得自己用毕生心血为之奋斗的事业。望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看着家长们满怀期待的眼神,她从心底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对每个孩子负责,对每个家庭负责!”为此,她要积极投身改革潮流,还给学生一个最好的教育,要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

宋红斌心里始终装着斯霞、王兰等老一辈教师爱学生、爱事业的感人故事,也一直在实践中用爱心创造着自己爱学生、爱事业的故事。譬如——

那年“六一”兒童节,她给全班学生集体过十岁生日。每个小组都有一盒生日大蛋糕,那是她特地为学生们准备的。在跳跃的烛光中,她与学生们一起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每位学生都得了一份生日礼物,那是她送的,一本本精致的日记本上,写着她给学生十岁成长礼的祝福语……

那年,她刚做母亲,为了让自己有充沛的精力与学生们一起投入毕业班的复习,她咬牙给才六个月的女儿断了奶,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爷爷奶奶家。等到一年后,学生们都圆满地结束小学生活进入了中学,她才连夜赶火车去浙江……此时的女儿早已能走路,会喊日夜思念的陌生的妈妈了。

她班上有个先天智力障碍的女孩,按规定不计入班级合格率。可她仍坚持用休息时间专门为这个女孩补课。女孩的父母都对孩子没信心了,她却执意坚持。她说,“不能放弃,我们要对她一生负责!”

长江路小学连续5年承担热点学校招生电脑派位任务。派位进来的特殊儿童比例较大。作为校长,她一边积极引领教师研究“随班就读”,一边倡导行政人员并亲自带头对特需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为班主任分忧。因为工作扎实,成绩显著且感人,她撰写的以帮扶“特需学生”为主题的论文,连续两年都获得“教海探航”一等奖。她被评为年度“感动人物”。

那年,有位老师住院治疗,她主动承担起了六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忙教学、忙校务,一忙就是几个月。这期间,无论校长工作多么繁忙、紧迫,她都从不缺课。有天,她在上班途中不慎摔倒,右手腕粉碎性骨折。第二天,她吊着胳膊,依然笑容满面地出现在学生们面前,右手不能动就用左手板书、批改作业。有位学生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教室里静极了,我写完作业无意中抬头看见我们的宋校长正站在讲台前批改试卷。右臂裹着厚厚的纱布吊在胸前,左手握着红笔艰难地勾画批写,神情是那么专注。我心头不禁一热,多好的老师啊,怪不得妈妈常对我说,能做宋老师的学生是你的福气。”

长小的老师都不会忘记,宋校长瞒了他们几个月的一件事。那是2015年初,宋校长父亲多病缠身住院治疗。母亲因积劳成疾也住进了医院。可宋校长连一天假都没请,始终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上课、听课、评课、开会……每天都忙到下班后才急匆匆赶到医院,奔波在父母病床前服侍尽孝。几个月后父亲医治无效去世了,宋校长却忍住心中悲痛一如平常到校工作,当同事们知道实情时,她父亲去世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30多年来,记不清多少次了,为了学生,为了学校,她把病中的孩子一人丢在家中,自己赶到学校上课;把自己的病假条揣在衣袋里,在医院里一边挂水一边批改学生作业;在休息日、节假日坚持去学生家登门访问……

她笃信:“为人师者,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灵魂融在一起,成为儿童时代最美好的回忆。”(未完待续)

(袁浩,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首席顾问,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指导专家,本刊特聘主编)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作文
情景交际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