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平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在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根据课本教材知识,对教学方式积极进行创新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形结合解题思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因此,本文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66-01
數学知识作为义务阶段的重点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叙述简洁,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并且初中数学知识的范围广泛,包括大量公式。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缺少相关实践练习,导致教学效率不理想。数学结合思想主要是数字与图形进行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积极运用解题技巧。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数形结合解题思想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数与形作为数学知识的重点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减少数学知识的抽象乏味。初中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掌握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学运算。通过运用数形结合解题思想,可以用直观的图像表示复杂的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易懂[1]。同时,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深刻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效率。
1.2 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针对数形结合解题思想思想进行充分利用。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以直观图像进行表示,可以突破学生的思考范围,为学生的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同时实现数形结合解题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1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数形结合在函数解题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利用。由于函数问题包含许多文字数字信息,学生难以接受理解[2]。通过将问题中的数字文字信息转变为函数图像进行表示,可以使学生也能够快速理解问题含义,从而进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错误率,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的简单应用》时,教师可以结合函数知识,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某校的工厂现年产值是30万元,如果每增加1000元,投资一年可以增加2500元产值,那么总产值y(万元)与增加的投资额x(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教师可以采取数形结合思想,将数字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表示,画出一次函数图像,直观快速了解x、y之间存在的关系。
2.2 数形结合思想在生活应用问题中的运用。应用题在数学考试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其涉及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较多,运算步骤比较麻烦复杂。在计算应用题过程中,学生要保证每个计算步骤和结果的标准正确,才能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在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生活应用问题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清晰解题思路,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同时,保证计算步骤的准确性,增加运算结果的正确率。
例如,在学习浙教版高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概率的简单应用》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教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比如,某商店举办有奖销售活动:凡购物满100元者赠奖券1张,多够多得,每10000张奖券作为一个开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奖金10000元;一等奖10个,奖金1000元,二等奖100个,奖金100元。1张奖券中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解题,将繁多的已知条件用统计图进行直观表示,为学生的计算提供参考依据,更好的掌握概率相关知识进行计算。
2.3 数形结合思想在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经常运用于解题过程中,在计算不等式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针对其中比较大小值的不等式题目,可以绘制相关函数图像,进行数轴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得出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解题效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将抽象的文字数字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表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雪琴. 数形转化易理解,结合运用促提升--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策略新探[J]. 数学教学通讯, 2013(34):11-11.
[2] 周成辉. 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