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初探

2018-05-24 10:21何开东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教学设计

何开东

【摘 要】本文从教学目标、问题情境、例题和练习、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四个方面论述中职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提升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B-0141-02

众多教学实践表明,要提升中职学生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应用和创新的意识得到更好培养,使其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简述中职数学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现在数学教学主要强调的是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判断和概括,并指导其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使其变成自身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不应该笼统地设计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体现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强调过程和方法,体现其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有效发展。设计教学目标一般包括:(1)学习相关课程标准;(2)确定教学单元的目标;(3)确定课时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内容;(4)掌握学生学习的基础和特征;(5)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

二、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的重要场所,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因为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其态度、兴趣等都较差,所以有效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因此数学教学课堂的情境设计非常重要,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艺术性科学性处理,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具体的情境设计有:

(一)创设直观的问题情境,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比如说,充要条件的相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中职学生要想深刻地理解有一定困难,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把“闭合的开关 A”作为条件 A,把“B 灯泡亮”作为结论 B。

这种贴切的问题情境设计,更加直观地解释充要条件。利用学生熟悉的电路表达,既简单明了,又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实质的领悟更加透彻。

(二)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讲到圆方程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

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r2,求圆上一点 M(x0,y0)的切线方程。

然后,让学生进行解答。当学生用常规的方法完成解答之后,教师要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用平面几何知识中的勾股定理和向量知识来解答,使学生能从中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法。之后改变题目的条件,创设新的问题情境:(1)如果把圆的方程变为(x-a)2+(y-b)2=r2,那么如何求通过圆上的点 M(x0,y0)的切线方程?(2)已知圆 x2+y2=r2 内不同于圆心的点 M(x0,y0),判断直线 x0x+y0y=r2 和圆的位置;(3)已知 x2+y2=r2 圆外的一点 M(x0,y0),判断直线 x0x+y0y=r2 和圆的位置。这样设计问题,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比较开放的问题群,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从而总结出一些相对重要的方法。

(三)创设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比如,讲解“均值不等式”时,可以设置这样两个问题情境:(1)甲乙商場节前分别举办商品降价销售酬宾活动,甲商场的方案为:第一次购买打 P 折,第二次打 Q 折;乙商场的销售方案为:两次购买都打 折,问哪个商场的促销方案更加优惠?(2)有人认为,没有对零的天平也可以用来称物体的重量,其测量方法这样,在两个托盘中各把物体称重一次,然后把两个结果相加除 2,就得到物体重量,你认为这种算法对吗?如果不对,请找出正确的称量物体的方法?这种问题情境设计有效地结合物理和生活知识,贴近实际生活,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相关例题和练习的设计

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都会设计相应的例题教学和练习。在掌握和应用知识的阶段,一般要求设计的例题和练习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课本中的例题一般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因此应该对这些例题进行详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改造。比如例题:“用 0 到 9 这些数字能组成多少相互不重复的三位数?”这道排列题有其限制的条件,就是不能把 0 放在百位上来进行排列,教师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道题的真实用意是为了解决有限制条件下的排列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常用方法为:间接法、特殊位置分析法、特殊元素分析法。其目的是,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本质。教师在讲授该例题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类似问题:(1)从这些数中选择 3 个不重复的数字作为 y=ax2+bx+c 函数中 a,b,c 的值,能组成多少个不相同的二次函数?(能组成多少不相同的和 y 轴对称的二次函数?)(2)从这些数中选择 3 个不重复的数字作为(x-a)2+(y-b)2=r2 圆的方程中 a,b,r 的值,能组成多少不相同的圆的方程?(能组成多少个不相同的圆心在 x 轴上的圆的方程?)这种设计把问题的背景进行合理改变,从而使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解题能力得到更好的拓展;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总结出有一定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这种情境的学习中,对解题原理有更深的理解,学会科学运用知识。

四、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相互影响的一种活动手段和方式,所以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结构和水平,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又会不自觉地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点较高,采用容量大、推进快的方法,使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被忽视,过多地增加反复操练学生的时间,无意中又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使其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中职学生基础和兴趣相对较差,没有养成较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所以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发掘学生的兴趣,在班集体中首先发现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部分学生,再把他们作为培养的中心,向全班逐步扩展。这种方法,在设计的时候要以起点低、推進慢、反馈快为基本原则,使学生有充足的参与探究数学的时间,对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进行详细了解,使其在逐步研究中体验研究和创造的激情,使其养成勇敢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培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其具体的目标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材的内容和之前学过的教材在逻辑上有一定联系的,学生对这些内容设置的问题有自己认知的,如等比、等差数列的学习,当运用以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对性质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班级层次不同的教学中对“三垂线定理”的设计有以下不同的方法:

(1)讲授法:简述概念——提出定理——证明讲授——记忆方法——使用规律——练习应用;

(2)启发式:提出相关问题——证明启发——总结归纳;

(3)探究法:创设情境(引用现实中“三垂线” 定理的相关例子)——共同探索——发现结论——拓广引申。

总之,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想要得到有效的创新,其教学设计的创新非常重要。尽管新的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条件,但是想要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一定要对教学设计有足够的重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激发,从而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 林.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科学性探究——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教学为例[J].才智,2017(4)

[2]韩淑怡.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设计分析[J].散文百家(下),2015(3)

[3]欧阳健.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教学效果教学设计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