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本土特色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8-05-23 08:04罗汉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特色教育泰国思想政治教育

罗汉光

[摘要]泰国是东南亚传统的佛教国家,享有“千佛之国、黄袍之国”之美誉。泰国的学校教育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的先进文明,从而形成独具泰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研究泰国本土特色教育的内容,对今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泰国;特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 05-0070-03

泰国古代称为暹罗,地处中南半岛中南部,发源于泰国西北部的湄南河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泰国于1238年建立素可泰王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泰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亚洲第五小龙”之称,是“亚洲四小虎”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国内约有95%的公民信奉佛教,所以享有“千佛之国、黄袍之国”之美誉。泰国在其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善于立足本土的文化并吸收外来的先进文明,形成了独具泰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用一些专家学者的说法就是“民族本位,泰体西用”。随着社会发展,教育在国家中占据的位置日益重要,发挥的作用也有增未减。因而,研究泰国富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对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特色教育的基本含义

特色教育是指“学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校某些方面的潜能、优势充分发挥而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与特征。”这里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是“通项”因素——加强建设、强化规范,创造基础条件,建立一个较高的起点,它含有人、财、物、常规管理等。二是“强项”因素——大胆探索,认真实践,创造必备条件,使自身个性优势达到区域范围内的制高点。关于特色教育,我国前任总理温家宝从文化的视角提出“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的办学目标。结合以上内容,对于泰国本土特色教育,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这是一种具有泰国本土气息的教育,是一种坚持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从泰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中吸取民族文化之精华,并在实际教学的现实环境中培育,从而提取出带有泰国鲜明特色的教育理论,并以此指导泰国教育的具体实践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泰国本土特色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佛教教育

佛教在泰国有悠久的传播历史,全国将近有95%的人都信仰佛教。在古代,最初的教师主要源于寺院僧侣,教育也几乎依附于佛教,因而相对于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泰国的佛教教育比较兴盛。全国超过50%的中小学都设在寺院,有的寺院还自办学校,国家还将《佛教常识》、《寺院仪轨》、《受戒程序》等内容作为中小学教科书的必修课程。此外全国除了马哈马库特和马哈珠拉浪科恩两所佛教大学外,尚有专门教授巴利文和佛学的学校以及只教佛学课的佛教学校共计八百多所。按泰国传统规定,“佛教徒男子的一生须出家一次,削发为僧,王族也不例外。多数青少年就是通过这种传统,接受佛教教育的。”泰国教育部大纲作了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开设佛教课并作为必修课,学校每周需要请高僧到校园为学生讲授佛经、参禅等佛教内容,对学生讲授宽以待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等方面的内容。开学第一天要举行佛教仪式是泰国所有学校必须开展的,全体师生集体背诵佛经,不信佛者也必须参加仪式,包括所有私立学校。在面对与现代性结合的问题上,泰国始终能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使得泰国形成民族、宗教和国王“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思想。这种价值理念深深印在泰国人民的心中,成为泰国人民勇敢面对各种风暴、战胜每一场风暴的精神动力。

(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可以说是继佛教教育之后,泰国又一最具本土特色的教育内容。这种教育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展开:一是课外活动;二是假期生活;三是勤工俭学。组织和开展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同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走出校园,甚至到社会中去锻炼能力,从而增长个人见识。泰国学校通过假期安排学生参观工厂、深入农村某个村落蹲点做好事,或帮助农民建立学校,或教当地儿童认字。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同时也有助于激发他们奉献的青春热情。因此总会有那么一些学生,当他们回到学校后,会主动向学校提出毕业后到农村工作,为建设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勤工俭学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校通常安排学生到基层历练,师范生会被安排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担任家庭教师,而学医的则可能会安排到乡村医院或诊疗所帮忙。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民族、国家、人民的感情,从而化为为国家发展竭心尽力学习和工作的源泉动力。

(三)礼仪教育

礼仪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国民精神面貌的表现,体现个人修养和国家的文明程度。人类社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希望有个气氛融洽的环境让大家轻松畅谈,这需要个人良好的文明素养,而礼仪则是集中的体现。礼仪体现个人的修养,泰国政府十分重视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文明礼仪修养的培养,因此被称为“微笑的国度”。礼仪教育在泰国人日常生活当中十分尊崇。了解和尊重泰国日常基本礼仪是我国留学生在泰国留学保证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泰国不断迈向国际化的旅游产业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泰国旅游。泰国人非常有礼貌,温文尔雅,对人十分友好,见到熟人相互问候,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见面会相互说:“您好!”,男生需要说“萨瓦蒂卡布”,女生则说:“萨瓦蒂卡”,这既是表示对人的尊敬,同时也表达美好的祝愿。在泰国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统一定制校服,学生统一着装,不分家庭出身贫富,都是要求相互尊重。学校规定,即使是夏天天气炎热,学生穿着也不能袒胸露乳,如果学生穿着出现春光乍泄,认为这是不雅观的行为。课外学生可以穿的随意一些,但是也要求干净整洁。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相对其它东南亚的国家,泰国的礼仪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特色。

(四)性教育

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性”比较开放的国度,并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这对泰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进入21世纪之后,泰国政府为应对少女怀孕和艾滋病等社会问题,加大了学校对学生性教育的力度。泰国政府规定从小学阶段,学校就给小学生开展有关性知识的教育,教育学生认识了解性知识,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和爱护自己,而且还安排学生到一些弃嬰和艾滋病收容中心,让这些中学生亲眼看到因错误性交造成的伤害。由于泰国宗教、历史、文化等相互交错,对性知识教育不了解,过早进行性活动,造成意外怀孕,并出现堕胎等现象,这给个人尤其是女性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对家庭带来困扰,对社会增加不和谐因素。因此,在泰国开展性教育很有必要,让青少年从小认识与性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减少社会少女怀孕的几率,同时也可以让青少年从小了解性活动造成的危害。学校把性教育当作一项教学任务去抓、去管理,这在其它国家虽然也有,但是却没有泰国那么大的规模,同时也没有贯彻得像泰国那么彻底,当然取得的成效也就不如泰国。

三、泰国本土特色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来先进文明

泰国以佛教作为国教,国内绝大部分公民信奉佛教,佛教对泰国而言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佛教熏陶,泰国人民养成了恬淡、宽容和忍让等优良品质,使泰国人在世界上获得“微笑国度”的美称,这种温文尔雅的绅士态度成为爱好和平、宽容忍让的精神风范,塑造了具有泰国精神的公民。在现代转化中,泰国善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传统宗教与现代的教育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泰国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21世纪文化作用日益凸显,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有益成果。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重新审视和挖掘儒家伦理道德精华部分,同时注入世界先进文明的新鲜血液。弘扬儒家思想倡导的忠、孝、仁、礼、义、廉、耻、信、和等道德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内容。因此,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上,对儒家伦理道德需要继承与创新,吸收扬弃世界文明成果,并赋予其现代化的内涵,使之更贴近现实生活。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育人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关于实践育人,吉林大学张文显教授认为,所渭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通过以上对泰国本土特色教育内容的介绍,我们也会发现,泰国善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社会实践中探知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基层社会实践过程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踏实肯干的好习惯,这对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国家主人翁、公民幸福感,激发他们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绵薄之力的民族观、国家观、人民观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把实践育人的思想贯穿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思想育人的有效之举。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总书记把实践育人的理念提高到实现民族伟大振兴的战略高度。因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才能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重视家庭家风文明礼貌教育

家庭和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不仅承担着道德教化的功能,还承担着整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培养任务。父母是孩子人生首任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个人文明修养好坏与否,对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也要承担主要的责任。因此,家长从小就需要开始教育孩子,常言道:“先成人后成才”、“德才兼备”。家风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我国家庭道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家风中的传统美德如文明礼貌、以和为贵、明礼诚信等等都是我们道德教育中宝贵的精神财富。重视家风承继有利于丰富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拓宽家庭教育的研究领域,还可以将优良的家风通过家庭教育展现出我国“礼仪之邦”大国风度,良好家风可以对家庭成员的个人品质、诚信教育、处世涵养、道德操守等产生许多积极影响,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可以唤起民众对家风的重视,从优良家风中汲取精神滋养,绽放时代发展所需的个人精神风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风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是否能够以文明礼貌待人,还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在我国学校加强性启蒙教育

当前我国社会艾滋病、性侵害、性病、堕胎等社会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噩梦和阴影。我国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于性知识的教授比较少,主要是我国民众对于“性”避而不谈,再者对“性”健康方面的知识缺少教育,大部分青少年对于“性”很感兴趣却又没有正确认识。关于学校开展性教育,需要应加快有关性知识方面教材的编写,和这方面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接受性知识的环境。同时“要转变家长、老师对小学性教育的看法,必须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性教育、接受性教育的氛围。”这就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对性有正确的认识,需要全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协同配合营造。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做人的道理;学校专业老师可以教授学生认识和了解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健康的性知识;社会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人际交往,增加社会阅历的平台。在学校阶段,学校不应该仅仅给学生教授性知识,而是根据年轻人成长过程的心理特点和人际交往关系提供正确的引导,还需帮助学生开启反思个人价值观的启蒙,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更有责任感,切实增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吉春编.世界史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383.

[2]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377.

[3]周丽.教育思想探新[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25-26.

[4]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539.

[5]苏崇德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54.

[6]周宜君.国际旅游及客源地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6.

[7]刘礼堂.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469.

[8]刘英.家庭德育与子女成才[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

[9]齐麟.小学性教育初探[J].北京:中国性科学,2013(9):70.

猜你喜欢
特色教育泰国思想政治教育
泰国的中秋节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