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海
【摘要】 本文从理解、尊重、教法得当、因材施教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应善待学困生。让他们不断地向真正的优秀生迈进。
【关键词】 理解 尊重 善待 学困生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141-01
0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学困生”的转化是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的一大瓶颈,所谓的学困生,不仅是基础知识的学困,更主要的是习作上的学困。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的;有智力和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最主要的是他们不愿意在学习上多下功夫,导致自身的基础薄弱。如:汉语拼音不能过关,常用的简单汉字不会书写,要求背诵的课文或片段不愿去背。久而久之,导致自己脑海中没有任何的知识、好词好句的积累,不是提笔忘字就是有话说不出。谈何习作,可谓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当他们看到别人学习进步时,却又产生爱慕嫉妒恨,产生逆反情绪。长此以往,便产生恶性循环。为此,要提高教学成绩,就要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写作水平。
一、理解,尊重,善待学困生
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有些学生,因长期失去爱、温暖和信任,因此,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教师应有意识的亲近他们。比如摸摸头、微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把心思放在学习中来。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了,才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我班有一个名叫程启超的学生,性格极其孤僻,少语,沉闷。难以与其沟通。学习成绩相当差,更不要去谈什么习作了。于是,我千方百计的在生活上予以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爱终于打动了他。从与其沟通中得知,他的父亲极无责任心,尤其暴力倾心严重,好赌。由于孩子离校远,母亲在外打工,因此,孩子平时住外婆家。而母亲回家不给钱就要遭到父亲的殴打。孩子从小目睹这一切,心里便有了阴影,也从不接触人。得知这一情况,我便反复与其家长沟通,做好其父亲的思想工作。平时在学习、生活上尽力关心,心理上尽力疏导他。如遇雨天,我便亲自送孩子去他外婆家。由于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年后,这个孩子的心理变得阳光,开朗了,乐于融于群体生活了,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了。他的习作也从写不通句子到当做范文了。看到了成功,我欣喜万分。于是,我一发不可收拾,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嘘寒问暖,经常把家里的旧衣服送给他们。从自己家里带书借给学生看等。由于我的执着,加上工作中发挥吃苦耐劳的作风,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很快便与学困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把我当成了良师益友,愿意与我交流、沟通。习作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
二、教法科学,适应学困生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曾经指出: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记住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而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能力提高的过程。语文素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孩子们自身基础较弱,主要表现在读、写能力较差。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还是要在读写问题上下功夫。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习作也应该不成问题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字的识记和文中一些優美的篇章、语句及诗句名言背诵的训练,同时,有计划的开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并记忆背诵,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以适应学困生的需求。如:我班有个名叫张明嫣的女孩,三年级随父母从贵州转来,谈起习作,他不知道是何概念?为了引导他习作入门,我从基本的语句教起,并推荐他看一些通俗易懂的写人记事的小学生作文,让其找出一些好词好句,特别是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并要求每次写作必须用上五——八个好词。久而久之,习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在五年级小征文竞赛中获市级二等奖。
三、因材施教,宽容学困生
每个学困生的成因和性格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困生,从心理状况、心理素质、认知水平、性格、特长等方面了解他们的特殊性,从而采取特殊措施,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帮助他进步。如:我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叫吴鑫,极其调皮。上课会将教室弄得鸡犬不宁,安排座位会想尽办法从中作梗,让老师无法安排。平时从不读书,成绩极差。师生都很讨厌他。这很不正常,原因到底何在呢?不巧的是,在一次习作练习——《习爷爷我想对您说》中,这个学生的一句话“习爷爷我想对您说我家的日子何时是尽头”让我震憾。于是,我静下心来,用温和的语气找他谈心。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我一跳。原来,这个学生的母亲出走,父亲受伤残疾,兄弟三人靠快八十的爷爷、奶奶照顾,生活,居住条件极差,小孩内心既脆弱又无可奈何。通过了解,又得知,他想好,想学习,但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他知道无法完成学业,于是,就破罐子破摔了。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就经常上门关心,对小孩淳淳教育,鼓励,让他面对现实,增强信心,同时,在学习上、行为上对他严要求,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并承诺将来会通过各种途径,对他完成学业会给予最大的经济帮助。由于看到了希望,时间不长,这个孩子与原先判若两人,表现积极、学习认真,成绩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间存在差别。既然存在差别,就应该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师爱的温暖,让他们不断地向真正的优秀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