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

2018-05-18 09:26佘志
考试周刊 2018年48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政治教学提升

摘要:提升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时代的要求,笔者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从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显性法治意识教育、以活动为载体感悟法治意识、通过练习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实践提升法治意识等方面,谈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政治教学;法治意识;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日显重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各学科要建立核心素养体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明确提出,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政治学科担负着法治意识培养的重任,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广大政治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谈谈一些做法。

一、 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显性法治意识教育

人教版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教材都有零散的涉及法治意识相关内容,这些地方需要教师讲授,通过灌输这种显性方式进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如《经济生活》中讲到企业法人时,就讲到企业要依法成立,依法经营;讲到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时,强调依法维权;国家要依法征税,公民要依法纳税;法律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教材中还涉及一些规则意识,如市场竞争规则,世贸组织的活动规则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对市场经济法制性的认识,懂得无论哪个市场主体,权利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但也必须依法行事。《政治生活》中十分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依法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无论共产党还是民主党派,宪法都是其根本活动准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主权国家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通过这些知识的讲授,增强学生对不同政治主体权利与义务的认识,懂得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权利的享受必须以义务的履行为前提,不存在无权利的义务,也不存在无义务的权利。

在复习课教学中,可以构建法治专题。现有人教版教材对法治知识没有专门的系统表述,渗透在不同模块、不同章节里。经济生活模块按企业、政府、劳动者、消费者等不同的市场主体理清;政治生活按公民、政府、人大、政党、主权国家等不同政治主体理顺。还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把这些知识制作成法治专题微课,相对体系化些,能随时让学生加强巩固,有利于增强其法治意识。

二、 以活动为载体,感悟法治意识

情境设置,感悟法治意识。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选用一些经典的、学生熟悉的法治片断案例,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通过设置一些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这样寓法治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法治意识。

角色扮演,法治参与活动模拟。选取一些易于操作,可以进行角色参与的环节,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小品、辩论、模拟选举、模拟听证会等。通过活动,参与者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可以获得快乐、体验,更易理解这些法治或民主活动,特别是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增强法治意识。例如在讲到“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表现”时,可以让学生编排出能反映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四种环节的小品,让同学们能在这种嬉笑的活动中,深刻领会课本知识点,加深了对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表现的区别,更有利于增强纳税人意识。

三、 通过练习,增强法治意识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使学生将知识的获得和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活动与作业联系起来。练习是教材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可以设置一些与法治情境相关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决,既可以检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以通过练习增强法治意识和觉悟,从理论层面上升到模拟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初步运用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對政府依法行政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可以让学生明白政府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须做,增强学生对依法行政理解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开放型的练习,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运用能力。如“面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乱象,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解决措施。”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而且在每个市场主体的做法当中都离不开法律的运用,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的运用,企业要依法经营,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权等。

四、 通过实践,提升法治意识

《礼记·中庸》,道为学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更是认识的目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对所学法治知识的认识,并初步提高运用所学法治理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学生的特殊身份,而且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法治理论相关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校本课程、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能将法治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例如“关于学校周边流动小摊贩的治理研究”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既具有实际操作意义,也能增强学生对法治意识的理解,还能在实际中深刻理解法治、道德和以人为本如何做到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教育导刊,2013:85-87.

[2] 金程遠.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及其培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102-103.

作者简介:佘志,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政治教学提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的改革思路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