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小学音乐欣赏课则应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欣赏活动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欣赏,达到审美教育目标。本文对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体验教育与音乐欣赏有效性融合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验教育;音乐欣赏;有效性
一、 引言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可真正实现音乐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标。而音乐欣赏则最具有直接而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过去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老师往往仅利用较少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听听录音磁带,学生则边看着课本边听老师根据教参做音乐背景的简要介绍等,学生常听得不精彩或听不明白,课堂气氛沉闷,没达到美育效果。
二、 体验教育与音乐欣赏整合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表述“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并指出要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体验”作为目标体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显得尤为重要。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它强调身体的参与,通过自身经历和感悟实现内化而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应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欣赏活动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欣赏,达到审美教育功能。小学音乐老师不能单以讲授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学习,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体验教育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审美的愉悦。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体验教育的创设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结合欣赏内容创造情境和机会,发挥学生的通感作用结合音乐作品以多种形式呈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作品并建构知识、发展对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产生情感、生成审美意义,在这系列的体验感受生成中获得愉悦。体验式教学意义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三、 如何实现体验教育与音乐欣赏的有效融合
(一)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直观的体验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普及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捷,老师可以在课程前安排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知识,学生通过参与提高对欣赏作品的认知及兴趣。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作品的资料,并通过收集的资料出板报或手抄报,使得学生通过多方面的体验参与,在欣赏课前就了解作品基本知识对进一步欣赏作品显得更加通透与认识。教师不仅可以利用音乐软件、课件和网络上音乐教育资源以提高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可利用网络迅速的特点,在课堂上可根据学生的随机要求快速找出相关的资源材料充实课堂内容。以欣赏课《日出》为例,学生在聆听乐曲之后情绪高涨、兴致盎然地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其中一学生表示乐曲可作配乐诗朗诵,于是教师迅速利用网络资源找到相应诗歌,全班同学结合《日出》的音乐朗诵了《日出》的诗歌,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提升了审美教育功能。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课后利用影视、网络等资源学习音乐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二) 以“听”带动想象,并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二度创作
在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堂中,重在培养学生感受“听”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认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再为学生讲解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最后创设各种参与体验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呈现作品。让学生带着自身的情感去聆听音乐,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审美的态度认识世界的美好。以欣赏課《日出》为例,课堂上鼓励学生在聆听作品的同时大胆发挥想象力,用心去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景体验,而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用美妙的词汇描绘出自己听到的情景,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如绘画、写作、朗读等充分表达各自对作品理解与审美情趣,学生通过系列的体验参与提升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从而达到欣赏审美教育的效果。
(三) 发挥“通感”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
音乐欣赏课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围绕欣赏音乐作品,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让学生发挥“通感”作用,采用歌唱、律动、演奏等多种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以欣赏《瑶族舞曲》为例,可以结合多种形式的体验方式,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用乐器演奏片断,边听边画旋律线,最后再随音乐律动或即兴舞蹈等。一堂生动活泼、始终围绕主题、学生自主参与贯穿着整个欣赏课堂,得到良好的欣赏效果。
四、 结语
总之,应深入解读新课标理念,理解体验教育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实际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实现体验教育与音乐欣赏的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体验中感受并理解音乐艺术的价值,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阔艺术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解读[M].
[2]宋冬菊.关于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5):126-128.
作者简介:
吴秋英,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