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溪坡
(蠡县第二中学 河北 保定 071400)
前几天在我们的物理课上围绕一道题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题目如下.
【例1】如图1所示,自动扶梯以恒定的速度v1运转,运送人员上楼.一个人第一次站到扶梯上后相对扶梯静止不动,扶梯载他上楼的过程中对他做功为W1,做功功率为P1,第二次这人在运动的扶梯上又以相对扶梯的速度v2同时匀速上走.这次扶梯对人做功为W2,做功功率为P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W1>W2,P1>P2B.W1>W2,P1=P2
C.W1=W2,P2>P1D.W1=W2,P1=P2
图1 例1题图
这两种观点貌似都非常有道理,但哪种正确呢?
笔者通过多方查找资料以及向老师请教,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功的公式W=Fl的理解上.公式中的l应该是受力的质点沿着力方向的分位移.我们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
l是受力的质点的位移,与物体重心的位移没有必然的关系.
【例2】如图2所示,某人以恒力F=10 N 拉车,使车前进 5 m,人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受力的质点是绳子的一端,W=Fl中的l在这里应该是绳子受力的那个点拉过去的绳长l=10 m,而不是车的位移5 m,因此
术后给予心电、血氧监护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5 d拔除负压引流管,14 d在颈胸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分别于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24个月复查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图1h ~ m),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obb角基本无变化(分别为37°、37°、39°)。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CT三维重建,示后路植骨融合良好(图1n,o),随访过程中无感觉运动异常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W=Fl=10 N×10 m=100 J
同样的道理,人从地面上缓慢站起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支持力,虽然人的重心上升了一段距离,有位移,但受力的质点在脚底,没有位移,因此支持力不做功.
图2 例2题图
l是沿着力的方向上的分位移,即W=Flcosθ,θ是力和位移的夹角
【例3】如图3所示,一物体质量为m从倾角为θ长为L的光滑斜面顶端滑下,问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多少?
解析:这道题用动能定理来解.合外力的功在本题中是重力的功,位移应该是沿着重力方向的分位移,也就是竖直分位移,即h=Lsinθ,因此
解得
图3 例3题图
Fcosθ是沿着位移方向的分力,即求功也可以分解力,用沿着位移方向的分力Fcosθ乘以位移l.
【例4】如图4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若从A点上升至B点和从B点上升至C点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图中AB=BC,则一定有( )
A.W1>W2B.W1 图4 例4题图 解析:如图5所示,力F的竖直分力Fy=Fcosθ,Fx1=Fcosθ1,Fx2=Fcosθ2,由图中可知,θ1<θ2,因此W1>W2,选项A正确. 图5 力的分解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人在走路时摩擦力做不做功的问题.我们在走路时会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的作用,虽然人在不断地前进,人的重心有位移,但那是在空中迈步的那只脚有位移,在地面的那只脚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当时并没有位移,是后来抬起后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时才有位移.因此,受力的质点在受力时没有位移,我们在走路时静摩擦力不做功. 然后回到本文开头时的题目.两次人都是匀速上楼,都是受到重力、支持力二力平衡,但是第一次的位移应该是人的竖直分位移h,而第二次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左脚站在扶梯上,随着扶梯一起上升,有一个竖直分位移h1,但右脚同时在向上迈步,也有一个竖直分位移h2,支持力做的功等于支持力乘以受力的质点在受力时的位移,即左脚的竖直分位移h1,而不是人重心的竖直分位移h1+h2,因此第二次扶梯做的功W=Fh′,但h′小于人重心的位移h,而第一次扶梯做功W1=Fh,h时人重心的位移,所以W1>W2. 同样的道理,P=Fv中的v也是受力的质点的速度,因此两次扶梯做功的功率都是P=mgv1,第二次的功率与人相对扶梯的速度v2无关,即P1=P2,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例4,此题中受力的质点是绳子的一端,拉力F沿绳子的方向,因此W=Fl中的l应该是拉过去的绳长,而不是物体的位移,设两次拉过去的绳长分别是L1,L2,LAO,LBO,LC O分别是绳AO,绳BO,绳CO的长度,W1=FL1,W2=FL2,L1=LAO-LBO,L2=LBO-LC O,如图6所示,关于L1和L2的大小,用圆规在原图中卡一下,很容易就可以发现L1>L2,因此,W1>W2. 图6 例4分析图 我们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思多想,多归纳多总结,把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弄懂弄通,这样做起题来才会又对又快,举一反三. 参 考 文 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7~61,71~73 2 许嘉璐.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324 l是受力的作用点在受力时的位移
5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