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宗英
(晋中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山西 晋中 030600)
电线电缆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遍布全国,几乎每家都配备有数量不等的空气热老化试验箱,检验方法标准和相应设备标准都对其计量性能进行了规定,3C、煤安、生产许可证、CNAS、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等都要求对其进行有效溯源。空气热老化试验箱(以下简称热老化箱)用于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的耐热性试验,也可用于塑化和橡胶制品的换气老化性能测试,考核和判断这些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贮存和使用性能。老化箱技术性能要求对换气次数和温度测量都要校准,目前现有的一些国标和行标做了相应规定,但是方法要求均不一致,严重影响空气热老化箱的有效溯源,从而影响电线电缆产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笔者通过对现有方法标准的比较研究,并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切实可行的空气热老化试验箱校准方法。
老化箱内空气更换次数、温度偏差、温度指示误差、温度波动度、温度均匀度等。
1.1.1 箱内全部空气更换次数
1.1.2 温度偏差:在规定时间内,热老化箱工作空间各温度测量点实测最高和最低温度,分别与标称温度的上、下偏差。
1.1.3 温度指示误差:热老化箱显示温度值与箱内实际温度值之差。
1.1.4 温度波动度:在稳定状态下,热老化箱在规定时间内,工作空间任意温度测量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量.
1.1.5 温度均匀度:在稳定状态下,热老化箱工作空间在某一瞬时实测任意两点之间的最大温差。
热老化箱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主要技术要求
Tab.1 The mai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项目Project技术要求Technicalrequirement(0~100)℃(100~200)℃(200~300)℃箱内全部空气更换次数(8~20)次/h温度偏差(℃)±1±2±3温度波动度(℃)±0.5±1±1.5温度均匀度(℃)114温度指示误差(℃)±1±2±3注:测量特性或检验标准另有规定时,校准应按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
(1)环境条件:温度:15 ℃~35 ℃,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5%,气压:80 kPa~106 kPa,还应满足电气测试设备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2)负载条件:一般在无负载时校准。根据用户要求,也可在负载状态下校准,但应说明负载情况。
(3)其它条件:箱体周围应无强烈振动,无腐蚀性气体,应避免其他冷热源影响。
(4)测量标准及其他配套设备
测量标准及其他配套设备见表2.
一般应选择试验箱使用范围的上、下限和中间温度点,也可选择用户常用温度点,在每一温度点分别进行各项目的校准。
表2 测试用标准器和配套设备
Tab.2 Test standard equipment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序号名称测量范围技术要求用途备注1温度传感器(0~300)℃热电阻不低于B级廉金属热电偶不低于Ⅰ级温度测量9支热电偶(阻)组相互间在200℃时温度偏差不大于0.2℃2测温仪器(0~300)℃不低于0.02级采集及显示温度时间常数应小于15s3低热电势转换开关/寄生电势<1μV采集切换4标准水银温度计(0~300)℃二等标准测量箱内几何中心点温度测换气次数时用5单相电能表5A0.5级测量试验箱一定时间的耗电量测换气次数时用6秒表/分度值0.1s计时
将老化箱的所有通风口均关闭,在其门缝、温度计插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及有可能内外空气流通交换的部位粘贴胶粘带,使老化箱内完全密封。
标准温度计放于试验箱内几何中心处,观察箱内温度。设定试验箱温度,当试验箱温度达到与试验要求温度相差±2 ℃稳定后,恒温1 h.
在密封状态下,用标准电能表测量老化箱加热器30 min的耗电量,换算成该时间段的平均功率P1,开始和结束均应与加热周期的“开—关”相对应。
拆去密封胶带后,调节老化箱进气孔和出气孔位置,恒温1 h.用同样方法对开封状态下老化箱加热器的电量消耗进行测量,换算出该时间段的平均功率P2.
在老化箱2 m处的底部水平位置,且周围0.6 m内无任何实物时,进行箱外环境温度的测量,环境温度与箱内温度之差在老化箱开封和密封状态下应相同,误差要小于0.2 ℃.
测定完成后按式(1)计算老化箱每h换气次数N:
(1)
式中,CP——常压状态空气的比热(1.003 J/g)
N——换气次数,次/h
P1——气门关闭状态的平均功率,W;
P2——气门开启状态的平均功率,W;
t1——环境温度,℃;
t2——箱内温度,℃;
V——试验箱内容积,L;
d——试验时的周边环境空气密度,g/L,见表3
若实验测得的老化箱换气次数超出(8~20)次/h范围,可重新调节进气孔和出气孔位置后,按4.2再次测量老化箱在开封状态下的耗电量。
若进出气孔调到极限位置,热老化箱的换气次数仍不满足表1的要求,则可不进行后续校准,直接判定该老化箱不合格。
表3 空气密度
Tab.3 Air density
温度℃密度g/L温度℃密度g/L温度℃密度g/L温度℃密度g/L11.288111.243211.201311.16121.284121.239221.197321.15731.279131.235231.193331.15441.275141.230241.189341.15051.270151.226251.185351.14661.265161.222261.181361.14271.261171.217271.177371.13981.256181.213281.173381.13591.253191.209291.169391.132101.248201.205301.165401.128
根据箱内容积大小,将老化箱工作空间分为三层(上层、中层和下层,工作空间的几何中心分布在中层)。测量点分别位于这三层上,用英文字母O、A、B、C、D、E、F、G、H、I、J、K、L、M、N表示,O点为老化箱工作空间中心点,选择一定数量的传感器,避开冷热源的直接辐射,布放在规定位置上。除中心点外,其它各测量点位置与试验箱体内壁距离为箱体内各自边长的1/10,且最大距离不大于500 mm,最小距离不小于50 mm。
老化箱试验容积小于2 m3时测量点为9个,布放位置如图1;大于2 m3时测量点为15个,布放位置如图2
图1 老化箱试验容积小于或等于2m3时布放位置
Fig.1 Aging tank test volume less than 2m3when laying position
图2 老化箱试验容积大于2m3时布放位置
Fig.2 Aging tank test volume greater than 2m3when laying position
所有温度项目的校准可同时进行:根据传感器布放要求,调整温度控制器,设定试验箱标称温度,使设备正常工作。当老化箱温度与试验要求温度的偏离达到±2 ℃且稳定后,开始测量设备指示温度和各测量点温度,记录间隔为2 min,30 min内测量15次,对测量标准采集的所有测量数据均应进行修正。
对采集并修正后的数据,分别按式(2)和式(3)计算温度上、下偏差Δtdmax和Δtd min:
Δtdmax=tmax-tN
(2)
Δtd min=tmin-tN
(3)
式中:Δtdmax、Δtd min——温度上、下偏差,℃ ;
tmax、tmin——30 min内各测量点测得的最高、最低温度,℃ ;
tN——标称温度值,℃ ;
对采集并修正后的数据,按式(4)计算温度均匀度Δtu:
(4)
式中:Δtu——温度均匀度,℃ ;
tjmax、tj min——在第j次测量中,各测量点所测最高、最低温度,℃ ;
对采集并修正后的数据,,按式(5)和或(6)计算温度波动度Δtf:
(5)
Δti=timax-ti min
(6)
式中:Δtf——温度波动度,℃ ;
timax、ti min——在30 min内,第i点所测得最高、最低温度值,℃ ;
取Δtj绝对值最大值为设备温度波动度。
对采集并修正后的数据,,按式(7)计算温度指示误差Δtd:
(7)
式中:Δtd——温度指示误差,℃ ;
m——测量点数,m=9或15;
n——设备测量次数,此处n=15;
tij——设备第j点第i次的温度测量值,℃;
ti——设备第i次指示温度值,℃.
校准完成后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给出每一校准点的箱内空气换气次数、温度偏差、温度波动度、温度均匀度、温度指示误差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复校时间间隔可根据热老化箱的实际使用情况由用户自主决定,通常不超过1年。
通过明确校准项目和技术性能要求,采用相应的校准方法,最终计算出各校准点的换气次数和温度指标及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使用户在使用热老化箱时可依据校准结果进行修正,确保电线电缆老化性能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 JB/T 7444-1994,空气热老化试验箱[S].
[2] GB/T5170.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S].
[3] GB/T5170.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温度试验设备[S].
[4] JB/T 4278.1-2011,橡皮塑料电线电缆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S].
[5] 上海电缆研究所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JB/T 4278.6-2011 橡皮塑料电线电缆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自然通风热老化试验箱[S].
[6] JJF1101-2003,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S].
[7]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S].
[8] GB/T2424.5-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温度试验箱性能确认[S].
[9] 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S].
[10] 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