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模式的探索

2018-05-15 01:52钟剑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结合阅读互联网

钟剑

摘 要:阅读,是学生发展素养增长知识的主要习得渠道。可是,由于能力、条件、兴趣、地域等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阅读的效率一直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动。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小学阅读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本文即针对小学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六个结合”阅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 儿童文学阅读模式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52-02

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这里我们没必要再展开论证。就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看,对小学各学段的底线要求从低学段的5万字、到中学段的40万字、再到高学段的100万字,从最现实的目标出发,实现的难度也是不小的。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实践困难就更多一些。

从农村学校的条件上说:一是学生家庭条件上一般还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学生的购书需求;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家庭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指导条件;家庭电脑的配置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购置书籍的条件较差,无论是从书籍种类、数量、质量和购买渠道上都不能完全满足阅读需要。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小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着几个较突出的问题:书籍的质和量得不到保障、阅读的时间分配不合理、阅读的能力有待提升、阅读的兴趣度比较低下、阅读的实践性需要引导。

可喜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小学也逐步跨入了“互联网+”时代,百兆宽带的安装、电脑教室的建立,使条件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解决。那么,如何利用这一条件上的进步,为学生打开阅读空间,为他们构建起一个满足需求、促进成长、高效发展的教育模式?这正是本文下面要探索的话题,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模式——“六个结合”。

1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互联网进入校园,解决了筛选书籍及书籍质量的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购书渠道或经费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快速精准地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整理出大量的、适合的阅读书目,还可以将一些网络共享的书籍下载或收藏,供学生们阅读。如,利用互联网搭建起学校的“一起阅读”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既可以向学生和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分享电子书籍,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最欢迎、最喜爱、最适合的书目清单,帮助教师调整阅读指导内容。比如,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袁晓峰出版的《亲子阅读ABC》、《快乐阅读进行时》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书籍,就是基于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的而发展的。

当然,有了互联网并不是就可以抛弃纸质媒介的阅读。一是农村计算机的拥有量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随时、随地的阅读,二是长时间的电子阅读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三是有些书籍还不能获得完全的电子版。这就需要阅读活动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以发挥最佳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和电子书籍,另一方面指导家长为孩子选购书籍(为家庭节省了盲目购书的经费)。还可以建立网络和实体书籍分享平台,让学生交换读物,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也节省了经济支出。

2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基于阅读效果的保障需求和阅读时间的科学规划需求,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策略。

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不高,如果将阅读活动全部安排为分散的自主式阅读,学生的阅读效果很难得到保证。而且,由于互联网终端拥有量的局限,有些分散的阅读也不太能够完全满足。还有,小学生阅读能力还有待提升,他们需要在集中的环境中得到教师统一的指导。所以,在阅读时间上对学生进行资源分配和有效控制是必须的。比如,利用早读、午读时间将学生集中起来,由专门的老师对他们进行阅读监管和指导;比如,建立班级书屋,既解决学生无书读的问题,也能将学生集中于特定的空间中。此外,由于集中阅读是教师與学生共同参与的,阅读的氛围比较浓,带动性强,能够生成享受阅读的积极情感。

集中阅读的时间毕竟较少,学生大部分阅读时间还是需要在自主情态下进行。在分散阅读方面,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和控制。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时间规划的指导,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量和时间的间接监控。如,规定学生每天的阅读量、阅读时间,可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请家长配合实现对学生阅读的监管,以保证学生每天有效阅读时间。教师还可利用节假日时间来组织学生分散阅读。如,寒假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并要求他们撰写阅读笔记,同时通过网络即时掌握他们的阅读进度。

3 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小学生阅读效率低的问题,有时间规划不科学、自觉性不高的问题,还有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不会有选择的阅读,不会深度阅读,也不知道如何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我们发现,小学生阅读有时显得过于“认真”,不管是什么读物都一字一句的读,这样对百万字的阅读目标来说,是很难达成的。而且,随着互联网+形态进入阅读领域,电子化的阅读对象使阅读呈现出碎片化倾向——很多网络读物都是经过提炼的、分解的,也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不然,阅读效率和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因而,教师应专门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指导和训练。比如,指导他们对一些知识类、情感类、诗歌类的文本进行精细式阅读,以从文本中捕捉细腻的情感、精到的笔法、准确的知识。而对于一些故事类、科普类、小说类的书目则应提示学生用“一目十行”的快速泛读法,使他们能够逐渐学会从文本中找到关键词、关键情节,跳跃式的阅读,来保证阅读速度。比如在学生进行网络文本阅读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利用链接来快速获取信息(比如阅读古生物的书籍,当读到“恐龙”时,后面的内容已经不是兴趣点了,就可以使用链接跳到关于“恐龙”的文章上继续阅读),短时间完成大量阅读。

4 阅读与活动相结合

学生阅读兴趣度不高,很大原因是閱读氛围的缺乏。对小学生来说,能够在读书过程中体味出“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的情感是不现实的,他们往往感觉阅读活动单调而无趣。所以,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外部刺激——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

比如,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征文比赛、阅读推介会、讲故事会、阅读知识竞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迫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开展阅读活动。而且,在互联网条件下,这些活动的组织、规划、操作都有了更多的现代化形态和手段,对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对提升活动组织的便利性具有现实价值。

如,在学校的网络读书平台“一起阅读”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闯关比赛。在学生进行了阅读之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答题,每答对一道题闯过一关,电脑屏幕上会跳出激励语,全部答对了可以获取一个虚拟奖杯和“阅读状元”证书。这种比赛还可以是大家同时通过网络“PK”的擂台赛形式。还有,学生征文或笔记展示也可以在平台上公示,让学生来参与评价和打分,选出优秀作品。这样的阅读活动,丰富多元,现代感十足,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具有极佳作用。

5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促进学习,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实践应用——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征所决定的。反过来看,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又因经验和体验感的积累作用于阅读上,使阅读的理解力、接收力得到发展。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是其四个实践应用能力的主体,也是其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将阅读学习与写作练习结合起来就是最能体现教学价值性的途径——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互联网条件下,与阅读活动结合的写作练习较之传统的写作具有更多元的操作空间、更丰富的写作素材以及更多样的组织形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电脑撰写电子文本,一方面训练了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训练了他们计算机办公能力。而且,撰写电子文本可以及时通过网络向老师提交作业,还可以同步与同学进行分享或交流,老师批改的作文也可以在电子平台上向所有学生展示,使原先对一个学生的指导变成对集体的指导——这种交互式的写作训练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果。此外,学生还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查找和搜集素材,或者从网络上寻找写作的思路和技法,这样的写作练习也更加自主和个性化,利于学生实践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6 阅读与课程相结合

大多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应脱离课程目标,对于小学教学,阅读活动的主要目标还是在于教学。无论“互联网+”给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多么便利的条件、提供了多么丰富的资料,但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将阅读与课程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课程为核心、以网络为抓手,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这种知识的拓展应以课程为出发点,因为课程是经过统筹规划设计的、具有宏观性和方向性的指标,如果脱离了课程,很可能会使学生脱离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大方向。这种理念,是与当前比较流行的“主题阅读”教学法相契合的。

比如,阅读课本上的《落花生》,教师可以围绕这个课文的主旨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比如从挖掘事物的精神品质上,让学生从网络上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从生活知识的积累上,推荐学生去阅读一些关于植物类的、种植类的文本。这样,既利用网络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又扣住课程不失教学的目标。

7 结语

综上,本文探讨了“六个结合”这种互联网+时代阅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对解决小学生阅读方面的一些问题,使他们提升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增强阅读能力、把握阅读时间、发展实践素养,而且,互联网的介入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教研工作的开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重视并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明旭.“互联网+”悦读:构建阅读模式新常态[J].江苏教育研究,2016 (17):43-45.

[2] 刘吉才.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6(1):65-66.

[3] 邵亚斌.“互联网+”背景下合作教学平台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6(19):19-21.

[4] 沈志起.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小议[J].内蒙古教育,2014(24):10-10.

猜你喜欢
结合阅读互联网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