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绍志
摘 要:当下我们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导下,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本文通过剖解体育核心素养构成的要素,并对这些素养进行了可操作化分类,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建议,本着学生应该发展什么的理念,构建出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内容、评价一体化的教学进度,从而引领教师在每个学期有目标、有抓手地开展对应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综合性难题,从而引领体育核心素养有序的落地。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剖解;学习目标;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3-0026-02
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地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这个设想非常好,如能完成将从根本上解开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困惑。我们本着让每个学生真正发展的理念,着眼体育核心素养有序落地的目的,依据学生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在精心剖解核心素养要素的前提下,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了学段核心目标体系,其目的是让老师们找到每个学期体育工作的重点,找到每个单元每个课时上课的目标。
一、剖解体育核心素养,让每个要素找到起点
2017年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稿中,明确论述了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要素,那就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集中反映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特性的独特品质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
(一)认识高中各个方面目标的基本要素
1.高中阶段运动能力方面的目标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高中阶段学生能够做到:
(1)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
(2)具有良好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
(3)掌握和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知识和规则;
(4)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
(6)了解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2.高中阶段健康行为方面的目标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
(1)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
(2)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
(3)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
(4)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
3.高中阶段体育品德方面的目标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1)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
(2)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
(3)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
(4)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二)剖解要素找到各个要素的起点
体育核心素养不可能是从高中开始进行培养,而是与知识和技能一样需从小进行培养或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然而上述目标如果都从起始点开始培养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目标是我们基础教育12年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而不是起始目标。那么每个目标的起点到底在哪里呢?那就需要我们对每一个小目标进行剖解。
1.分解小目标,形成可独立操作的要素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目标的要素看似有14条,但每个目标往往是复合型或是混合型的,大部分小目标在落地操作中很难实现整体落地。为了能更好地落地,那就要我们进行二次剖解,将之分解成每个独立的要素和延伸要素或前置要素,当每个独立要素落地,总体的目标也就自然落地了。如对运动能力中“具有良好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这个小目标的剖解,就可以剖解为:A.在不同敏感发展期发展体能,最终达到各项体能指标良好;B.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对应难度的技能,最终形成多项良好的运动技能。还可以把健康行为小目标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剖解为: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B.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些剖解后的要素,有些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但有些小目标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2,依据学生的实际,为每一个要素找到起点
当我们对每个小目标进行了必要的分解或是解读后,就会形成若干个可操作的要素群,但同样这样的要素群不可能只在高中段实施,而是要在不同的阶段得到培养,而最终达到最后的目标。那每一个要素应该从什么时候进行培养比较合适呢?也就是它的起点在哪儿呢?那就需要我们对每一个要素进行分析,如对“在不同敏感发展期发展体能,最终达到各项体能指标良好”,它的起点一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体能中灵敏、柔韧、平衡等素质的发展敏感期是从5~7岁就开始了,如果这些素质到高中再去发展,首先错过了最佳发展期,同时由于发育的关系,很多素质也很難再发展了。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对应难度的技能,最终形成多项良好的运动技能”这个要素中,运动技能显然小学一年级很难形成,原因是学生心理发育和生理发育的特点,不足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自如地运用,而是需要学生在大脑发育到一定的时期才可能去完成一些简单的技能。所以它的起点一定是在水平二之后。同时这些要素的起点确定,我们还要参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如此类推,我们就可以将所有的要素找到它的起点。
二、形成学段学习目标体系,为每个要素有序“落地”找到“家”
学习目标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学生学习时每个学期目标的具体内容,同时还有与目标对应的学习内容和评价基本抓手。当我们构建了这个体系,同时这个体系是在解剖核心素养后,为完成要素任务而构建的,那么我们的目标体系就会引导老师们将体育核心素养有序地“落地”。
(一)分拣要素,形成学年、学期学习目标
对每个要素进行分析后,我们就会找到它的起点,这样,每一个学段就会留下若干要素去实现。我们从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具体学习目标中去寻找,这样能清楚地看到这些要素进入这个学段是否合理。当然我们不是想把核心素养的要素再回归到课程标准之中,那样我们的工作将毫无意义,甚至是倒退。查看这些要素是否在学段中只是寻找起点确定的依据。而后我们要将这些要素由易到难进行排列,在小学阶段以体能发展为主干进行排列,在初中以技能为主线排列。这样能使我们很快将其排列起来,具体依据还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学段中具体的体现。而后依据课时需要分割成四个部分,再根据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进行分拣,这样每个学期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学习目标就会清楚地形成。
(二)分析已有教材价值、功能,契合相关要素
学习目标体系的构建,不是只有目标,而是应该对应到内容。我们教师的教学内容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在核心素养下有理有据地确定这个教材是不是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素养落地是当下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教材就是完成学生核心素养落地任务的主要载体。当下我们的教材不是在体育核心素养引导下编写的,也就是教材是为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生获取知识、技能能力和方法服务的。但我们现在不可能等到这些载体出现了才去工作,所以就需要分析现有的教材功能和价值,将这些功能和价值与要实现的要素进行融合,这个融合的过程也就为各要素找到了教学内容这个载体,这为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提供了可能。
(三)开发校本教材,补齐实现任务载体
由于现有的教材不是在体育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下编写的,难免会有核心素养下的要素没有载体去实现的现象,但这些要素对学生的发展同样重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发一些能够很好实现这些目标,或是能更好地使这些要素落地的项目。这个开发和利用的过程我们有很大的主动性,因为它一定是老师們最熟悉和最能驾驭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开发就使所有要素落地成了可能,这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归纳各个教材及对应要素,形成学习目标体系
将所有的要素找到载体后,我们就要梳理这些教材和对应的要素。以要素形成总体学期目标,而后将其以小学体能主干、初中技能主干的思路有序地排列,在每一个要素下对应教材载体,我们再将教材按照传统的教学进度形式进行。为了能更好地使目标落地,我们应该将每个要素落地规定一个可操作的标准,这样体系才算完整。这个评价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设定。当我们依据这个思路创造性地制定学习目标和与之对应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后,核心素养下的各学期目标体系就会构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