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草自青

2018-05-14 15:39孟红娟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猪杯子分数

孟红娟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看了这样的文字,犹如身处漆黑的大海看到高擎的航标。教育,竟可以用这般诗意的语言去描述,可以用这般灵动的思想去贯穿。阅读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关于“生本教育”的思想随笔《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不禁为郭教授文字中静静流淌的教育智慧所吸引,被他对教育的博大关怀所感动,也不禁掩卷深思。

当前,教育这个话题已引起国人的热议,成为社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是与就业、医疗、住房等并列的最重大的民生问题。如今的孩子苦学、厌学,如今的老师苦教、厌教,如今的领导苦管、厌管,已成为人所共知而不争的事实。教育,就像一座沉重而压抑的大山,压得学校、家长和孩子们喘不过气来。

怎么办?如何跳出这个令人难解的怪圈?看看《谛听教育的春天》给我们的启示。

做个原智慧的牧者——源于“毛估估”的智慧。“毛估估”是很朴素的农民的语言,意指大概、大致。农民买小猪的时候,不是论斤称重的,而是目测的,这种方法就叫“毛估估”。 农民买猪之所以用毛估估的办法,有一个深刻的原因,就是他把猪买回去是用来养的,而不是通过某种工业设计的方法来继续制造它的。所以,农民不需要有一张设计图纸,不需要许多指标和数字的网,他只让小猪自然地生长。农民知道这是生命,生命自己长大。郭教授认为,“毛估估”的智慧,首先在于它始终坚持整体地、动态地、实在地看待生命体。他不相信某一个局部的数字,比如斤数、长度等等。生命固然可以用一些数字来刻画其某些形态,然而生命又总是逸出在我们的刻画之外。

这给我们教育者的启示是,孩子的成长跟小猪一样,是依靠他们自己长大的。小猪在生长期间,农民决不会天天称它,不会不断地惊扰小猪。我们没有必要,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太细的评价,没有必要采取过多的考试,考完后就设计细密的双向细目表做研究,过细的研究会使人陷入只重细节而不重整体的行为误区。农民很聪明,他用对待生命的办法对待小猪,让它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发展。那我们为什么不用自然的办法对待孩子的成长呢?我们应该像买小猪的农民一样,相信直觉,因为简单和含蓄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做个优雅的品茗者——源于杯子边上的智慧。古代最初的杯子用黏土做,邊做得很厚,笨重而容积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进,它的“体”——杯子的边越来越薄,而杯子的“用”——装水的功能(即内容),越来越大,同样的杯子,可装更多水了。由此可见,要恰当地调配边与内容的比例,实现边少而容多。

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是有启发的。教学就像一只杯子,杯子的边薄,装的水才多。教学的“体”就是教本身,教学的“用”——功能,就是孩子的学。从教学上来说,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教得多,就堵塞了孩子们亲身认识真理的道理。然而,我们知道,在我们的课堂上通常是“教”的,学往往是跟在教后面的。我们不妨做个优雅的品茗者,认真端详手中的杯子,尽可能让杯中的香茗多些,然后慢慢地去欣赏,去品味。

做个满含善意的大善者——源于《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郭教授认为,真正的教育的至善态度,表现在它关注人自身,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人的生命的天性,一切为了孩子。我们不妨将尊重人的长远发展看作是大善,将重视分数看作是小善。

当前,我们的教育通常是为了凸显分数而要孩子们超时地运作,以剥夺孩子们的时间为代价,取得我们以为可以得到的成绩。分数,虽然是人的活动的记录,但它永远不是人本身,它顶多只是小善。教育是人的事业、精神的事业和未来的事业。如何找到连接小善和大善的纽带呢?那就是关注人本身,关注孩子这个本体,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让我们做个大善者,用心、用情、用爱去默默地关注作为生命体的孩子们吧!

猜你喜欢
小猪杯子分数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神奇的杯子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