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新生儿输液外渗率的干预效果评价

2018-05-14 10:45曹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新生儿

曹明

【摘 要】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新生儿输液外渗率的干预效果。方法:自2017年3月本院实施了品管圈活动,主要目的是降低新生儿输液外渗率,并通过会议,探讨了产生静脉药液外渗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相关医护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为评判指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之后,新生儿输液外渗率以及穿刺不成功的几率较活动前有明显的下降。此外,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结论:进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新生儿;输液外渗率

静脉输液是一种治疗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方法,然而因为新生儿的血管特点及用药的特殊性,在输液期间常常会产生输液外渗的现象。若有此情况发生,新生儿通常会有局部疼痛和肿胀的情况发生,如果医护人员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静脉炎以及皮肤溃烂等现象,使患儿家属产生严重的不满,从而引起医疗纠纷[1]。目前,品管圈活动已经慢慢被各个医院所承认与应用,其能够让医护人员更加积极地完成日常护理任务,并对所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从而能够提高护理水平[2]。本研究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新生儿输液外渗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进行品管圈活动之前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平均年齡分别为男(50例),女(40例),0~27天,(13.4±0.5)天。在进行管圈活动之后选取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平均年龄分别为男(55例),女(35例),0~28天,(13.6±0.7)天。所有患儿都是新生儿科常见的疾病,且都经过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书。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1.2 方法

1)组圈。本院的品管圈活动小组主要由8名医护人员组成,且任命护士长为小组的指导员,其职责主要是监察和指导本次活动。选取此小组经验较丰富的1名医护人员为组长,主要对小组的活动组织,规划和效果进行分析。此外,选取其中3名医护人员用于记录整个活动的状况,其余3名作为小组普通成员。

2)选题。科室领导小组对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分析和探讨,且依据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与可行性,分别给分,取最高分,从而最后确定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减少新生儿输液外渗率。

3)目前状况研究。在2017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前1个月,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新生儿在静脉输液时产生输液外渗的次数为278例,外渗率为16.2%,医护人员进行静脉输液的理论平均分为(79.3±5.1)分,PICC维护和留置针操作技能的平均分分别为(88.2±1.3)分和(77.2±1.8)分。

4)原因分析。小组成员通过对医护人员、患儿、药物、材料和流程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终找到引发患儿静脉输液时产生液体外渗的主要原因有医务人员对新生儿输液外渗损伤风险评估不到位、静脉工具选择不准确、血管选择不慎重、以及巡视不到位、固定方法不正确、阳离子溶液等。然后制定查检表,由护理组长每班查检输液外渗情况,最后小组成员对外渗情况进行汇总,绘制柏拉图,根据二八法则,找出真正原因为医务人员对新生儿输液外渗损伤风险评估不到位、静脉工具选择不准确、血管选择不慎重、固定方法不正确。

5)制定目标。部门领导对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输液外渗率制定了1个目标值,经计算可得目标值为6.29%,即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输液外渗率应小于6.29%。

6)制定相关方案。根据真正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主要内容有:①医务人员对新生儿输液外渗损伤风险评估不到位,对于输液风险没有预见性,因此对“高危药品理化性质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培训并制定“新生儿输液外渗损伤风险评估表”。②在对患儿进行输液时,每个医护人员的固定方法都不一样,且尤其是经验少的医护人员熟练程度不高,根据2016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标准37.对血管通路装置的固定:A.固定方法要求既不影响穿刺部位评估又不影响血液循环或既定药物治疗。B.不要使用卷绷带。C.了解以胶黏剂为基质的固定装置同导致医用黏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本组制定了留置针固定方法,既能有效地固定,又能很好地观察,从而有效地规范医护人员行为。③根据2016INS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标准26.血管通路装置计划中指出胃肠外营养,渗透浓度>900mOsm/L的液体不应使用留置针,PICC导管对药物的性质没有任何限制,因此本组制定加强PICC导管的宣教,以提高PICC导管的使用率。④由于新生儿血管的特点,血管细,医护人员穿刺血管时选择不准确,本小组制定外周静脉穿刺示意图,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新生儿血管走向,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1.3 评价指标

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记录穿刺不成功例数,留置针固定操作正确例数[3]。此外,还应分别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水平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以χ2检验,P<0.05时,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新生儿输液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

进行品管圈之后穿刺不成功率以及输液外渗的发生率较之前低,而活动后的PICC使用较活动前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人员的理论与操作情况比较

经计算可知,活动进行后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成绩都较活动前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院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能够明显地促进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品管圈活动的宗旨就是让成员自愿参加到活动中,从而让她们有更好的自主权利和管理能力[4]。在小组组织的探讨会上,各个医护人员都能够自由地提问题,并通过交流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所有组员的共同努力下,从而能够较易达到品管圈活动的目标。

综上所述,进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减少输液外渗的产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唐红兰,张绪红,田春英,等.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01):131-133.

[2] 蒙好好,杨华露,李启婵,等.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119-120.

[3] 江晓琛.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J].中外医学研究,2014,(35):117-118.

[4] 邓玉婵.开展品管圈活动控制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5,07(01):37-39.

猜你喜欢
品管圈活动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黄体酮肌内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