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行动策略:基于政策框架与实践模式的分析

2018-05-14 11:47郭静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国际化职业教育

[摘要]科学谋划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行动策略,不仅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需求,更是倒逼职业院校实现优质、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在政策层面,区域布局和政策工具的确立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指南与纲领。在实践层面,依据合作内容层次、依托资源等的不同,已初步探索出职业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多元模式。未来,需要进一步运用全局性、整体性、协同性、战略性思维,加强中央政府顶层设计,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省(市)政府搭台连线,发挥落地作用;加强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发挥主体作用,多方协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 职业教育 国际化 政策框架 实践模式

[作者简介]郭静(1983- ),女,辽宁新民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26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新起点下职业院校协同管理机制与平台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BJA160060,课题主持人:邢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5-0028-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重大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是促进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职业教育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撑,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因此,科学谋划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行动策略,不仅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需求,更是倒逼职业院校实现优质、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形势背景:“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带一路”不仅为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与合作平台,更对职业教育加快提质增效步伐、打造职业教育中国品牌和中国模式提出了紧迫需求。

(一)教育国际交流平台更加广阔

“一带一路”贯通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多个区域和国家,倡议提出四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愿,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同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目前,上海合作組织、亚信会议、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国—东盟、中日韩—东盟、中阿合作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已经建立;中欧、中南非、中印尼、中美、中俄、中英、中法、中德八大人文交流机制已经健全;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中国东盟职教双百旗舰计划、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众多平台已经搭建。同时,教育部已与14个省(区)、市签署“一带一路”共建协议,与46个国家和地区(包含24个“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未来,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将更加广阔,机制将更加完善,也将为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国际交流、经验共享,以及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职业教育中国品牌、增强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创造更大舞台。

(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缺口巨大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①,具有重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2014—2016年,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未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全方位深化合作,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投资领域从电力、交通、石油石化、建筑建设等传统领域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领域拓宽,实现多元化合作发展。”②伴随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投入、技术输出、产能转移和经贸往来,将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各行各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在专业领域达到高精尖的水平,还要通晓当地的语言、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宗教、风俗、文化等。因此,培养大量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当地法律法规的复合型、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双边、多边合作的重要突破点,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迫切需求。

(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有待深入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国际合作程度不深。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长期停留在“引进来”阶段,主要是研究、引进和对接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模式和标准,而在职业教育“走出去”方面动力不足,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将愈加深入。在形式上,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注重职业教育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标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享与输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四年多来,我国为沿线国家创造了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将成为推动沿线国家有效就业的重要引擎。相对而言,沿线国家职业教育质量普遍不高,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伴随产能转移走出去,将满足沿线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内容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程度将不断深入,从双边、多边国际联盟会议的经验交流、互派师生访学、设备输出等碎片化合作向技术输出、标准输出、人才培养模式输出等系统化、深层次的长效合作转变,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将逐渐贯穿于产能转移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职业院校提质增效形势紧迫

加强职业院校特色、品牌和文化建设,扩大职业院校对外开放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成为职业院校新一轮竞争中的增长引擎。从外部形势看,“一带一路”是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打造全球经济治理新体系的中国方案,需要我国将自身发展形成的有益经验和良好基础,与沿线各国的发展意愿和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合作架构。教育对外开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增强职业院校对外开放竞争力和影响力,不仅是加强我国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体现了我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责任担当。从内部形势看,“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从重构全球治理新格局的高度制定的国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战略性特征,是高职院校将长期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第一轮竞争和快速发展伴随“示范校”“骨干校”验收完成逐渐落幕,新一轮竞争已经悄然开始。高职院校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或迎头赶超,必须抓住“一带一路”的时代机遇,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强内涵、出特色、建品牌、重输出,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政策框架: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指南与纲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在教育领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颁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成为指导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一)对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进行区域布局

《愿景与行动》对全国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更好地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区域产业布局。即全国划分为四个片区和经济带,针对西北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内陆地区不同的区位、产业结构和优势特色,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目标与重点合作领域,明确了各地区、省市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合作重点与推进路径。

《意见》在区域产业布局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重构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地域发展格局,即东部地区要整体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率先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中西部地区要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沿边地区利用地缘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教育合作交流,形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 “一带一路”区域产业布局和教育布局,结合院校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找准契合点,找好立足点,精准院校发展定位,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借势打造职业院校新增长极。

(二)明确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是政策执行的手段,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一系列文件为职业院校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指明了行动路径。

1.合作内容: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并重,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加强教师交流,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推动联盟内或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在人文交流方面,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和人才交流合作,通过沿线国家学者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等方式,增进沿线各国对我国发展模式、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为深化双边、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2.合作形式:教育合作与产教互动相结合。在教育合作方面,通过互派留学生、联合办学、合作开发教育资源、建立友好职业院校联盟等方式,增进区域、次区域教育合作交流,并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聚力共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在产教互动方面,紧密对接和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为产能转移奠定人才支撑。一是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二是与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三是发挥专业优势,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四是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合作途径:政府主导与民间行动相结合。“举全国之力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③在政府主导方面,发挥沿线国家政府在职业教育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多种资源,搭建合作平台。一方面,与沿线国家政府沟通协调,建立双边、多边教育部长对话机制,对接沿线各国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疏通教育合作交流的政策性障碍等,为教育合作搭建良好平台;另一方面,统筹国内多方资源,与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和全国性行业组织紧密配合,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寻找合作重点,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在民间行动方面,发挥学校、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活跃教育合作局面,丰富教育交流内涵。职业院校应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重点做好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来华留学质量等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要创新机制,多措并举,顺势而行,开展更大范圍、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一带一路”教育民间对话交流活动,与政府间合作相互促进。

4.合作方式:机制建设与项目推进相结合。在长效合作机制建设方面,通过构建沿线各国教育政策信息交流通报机制,支持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共商共建区域性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建立各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等,推动沿线各国职业教育开放共享、协同发展。在重点项目推进方面,对沿线各国教育合作中的重点领域和紧迫内容设置专项,如拓展政府间语言学习交换项目、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项目等,重点项目的设置对于提升教育合作效益、增强教育合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5.实施路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引进来”方面,通过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扩大招收留学生规模等多种路径,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国际竞争力。在“走出去”方面,可通过推进沿线各国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教材课件和整体教学解决方案输出;到国(境)外办学;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开发与之对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建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广泛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探索对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援助的有效渠道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国际影响力。

三、实践模式:职业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多元模式

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充分借助地缘优势和自身资源优势,在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化办学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尤其是2016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院校和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的职业院校,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模式。

(一)合作内容层次

根据合作内容层次的不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资源设备输出。资源设备输出指将国内职业院校探索总结出的成熟课程模式、教学仪器设备和实训设备、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方案等物力资源设备向其他国家职业院校进行推广,伴随着物力资源的输出,同时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和交流,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互访交流、实习就业等,还包括双边多边国家间互派留学生等形式。资源设备输出一般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普遍形式,也是教育合作的初级阶段。

2.专业标准输出。专业标准是国际职业教育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增强职业教育话语权的重要载体。资源设备输出可以影响一所或几所院校,而专业标准的输出将影响一个行业,甚至超越国家界限,成为国际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据统计,2016年全国有100所高职院校开发了283个国(境)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④

3.中国文化输出。中国文化输出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高阶形式,将为“一带一路”建设通达持久、惠及沿线国家奠定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大府城大城学院共同建立“鲁班工坊”,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突出中国元素,融入中国文化,在软件设施建设上整体输出“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给予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成为“我国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⑤。

(二)依托资源层次

“具有雄厚的资金力量、显著的专业优势、良好的国际声誉的院校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较轻松地实现国际化目标。”⑥而对于其他院校,则可依托外部资源,借势“走出去”。当前职业院校服务“一带一路”,根据依托资源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政府主导型。当前,上海、浙江、河南、河北、广东、广西等28个省(市、自治区)均出台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专项规划、行动方案或教育行动计划,搭建了许多政府间国际交流平台,依托政府力量“走出去”是职业院校国际化目标的可实现路径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专项行动,搭建“中国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东盟文化节主体展演”等10余个交流合作平台,广西的多所职业院校借助政府平台与东盟国家200余所职业院校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成为全国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

2.行业/企业主导型。行业/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依托行业/企业资源走出去既是职业院校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又为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职业院校依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中国有色集团合作,在赞比亚开展职业教育,协同企业和产业“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与职业教育‘走出去实现产教结合的成功案例”⑦。

3.主动出击型。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寻找教育国际合作突破口也是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依托学校坐落于义乌市的地缘优势,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确立选择饰品设计与制作等三个专业与专业实力雄厚的韩国高校开展合作,以人才合作培养作为突破口,打通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通道。

(三)合作主体层次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本质是各主体间优质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根据合作主体性质的不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校校结合型。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引进和输出。

2.校企结合型。融入企业元素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精准性。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与韦立国际集团合作在几内亚创办“分校”——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韦立船员学院,首批学院30人已于2016年顺利结业,“成为几内亚传播运输领域的业务骨干”⑧。

3.行企校研結合型。行企校研结合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是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的形式实现多元主体的资源共享,通过行业、企业、研究院所的参与增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对行业形势、技术标准的把脉,可将行业最新形势和技术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适切性。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边境地区61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为边境地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包装设计与推广、营销环境设计、生态旅游规划等服务20余项,促进了边境国家和周边县市特色产品和旅游业发展”⑨。

(四)联结纽带层次

根据联结纽带的不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契约联结型。主要指国内与国(境)外的院校、机构以协议、合同或章程等契约形式为纽带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成员原有的人、财、物及原法人资格保持独立不变,以契约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互动。

2.资产联结型。主要指以产权为联结纽带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双(多)方院校、机构凭借多种形式的投入资本产生股权或产权关系,进而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现阶段以合作办学形式为主。

3.契约资产混合型。主要指兼具契约联结和资产联结等的合作,既实现合作双边、多边多种形式的共同发展,又可以满足职业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贝宁CERCO学院、浙江天时国际有限公司共同筹建中非(贝宁)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国内外职业教育合作交流。

四、行动策略: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未来展望

“一带一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需要“从世界职业教育秩序重建的高度,系统谋划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布局和行动策略”⑩。因此,提升职业教育“一带一路”服务能力的行动策略一定是全局性、整体性、协同性、战略性的,需要中央政府、省(市、自治区)政府和职业院校的多方协力、协同保障。

(一)加强中央政府顶层设计,发挥主导作用

中央政府要将职业教育纳入“一带一路”总体规划中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和战略谋划。

1.畅通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渠道,搭建合作平台。一是对接沿线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国家间教育认证的相互认可制度,打造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二是建立健全沿线国家职业资质、行业标准和技能统一认可制度,畅通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渠道。三是完善教育国际合作制度体系,打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制度壁垒,减少规制负担。

2.建立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运行保障机制。一是加强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共建“一带一路”的统筹协调工作,搭建产业与职业教育联动平台,为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搭建信息平台和资源保障体系。二是完善教育国际化政策体系,增强教育政策对提升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的引导性、指导性和规范性。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职业院校创新国家合作交流的模式和机制建设予以积极引导和资金保障。

(二)加强省(市、自治区)政府搭台连线,发挥落地作用

省(市、自治区)政府要积极发挥推动区域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引领性和支撑性作用。

以“搭台、结对、布点、连线、输出、吸纳”为抓手,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建立“友好省州”“姊妹城市”关系,为职业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牵绳搭线”,引领职业院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制订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携手推进“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区域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联动,根据“一带一路”布局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密对接。

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以营造环境、提供服务、培育需求为重点,加快突破阻碍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要素流动便利化,充分激发职业院校国际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1。同时,设立跨领域或跨国研究机构,针对区域服务“一带一路”重点任务,对沿线国家历史、政治、经济、语言、文化,以及双边、多边共同合作主题等开展专题研究和动态跟踪,为职业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研究支撑。

(三)加强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发挥主体作用

职业院校要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中的主体作用,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互学互鉴。

1.树立国际理念是先导。“一带一路”是职业院校不可选择的时代背景,也是职业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树立职业院校发展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不仅是职业院校内生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

2.明确发展定位是基础。根据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的内容、形式、途径、方式、实施路径、依托资源、合作主体性质以及联结纽带的不同,职业院校对外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职业院校无须对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合作交流进行全面推进,而要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规划,明确院校国际合作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有选择地重点推进,不断提升院校对外开放的水平。

3.深化內涵建设是根本。职业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本质是我国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输出。因此,职业院校要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在院校规划、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培养、场地设施、实习管理、教学评价、招生就业、研究开发等方面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需求。

4.建立协同机制是关键。建立国际化办学与院校发展的协同机制是高职院校实现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的关键。因此,要将国际化办学理念作为办学方针的重要内容,将国际化办学内容纳入院校战略和组织发展规划,将国际化教学资源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管理等院校发展的全过程,创新机制,增强国际理念、制度文本与实践操作的协同,增强院系间、部门间、人员间的协同,增强职业院校综合资源的通力协作,在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同时,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整体实力。

[注释]

①③王优玲,陈炜伟.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一带一路”战略[EB/OL].(2014-12-07)[2017-10-31].http://www.gov.cn/xinwen/2014-12/07/content_2787810.htm.

②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EB/OL].(2017-03-23)[2017-10-31].http://coi.mofcom.gov.cn/article/y/gnxw/201703/20170302539691.shtml.

④⑧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克斯研究院.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5,52,54.

⑤吕景泉,杨延,芮福宏,等.“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支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48.

⑥薛珊,阚阅.地方高校国际化的推进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7):70.

⑦搜狐教育.“报考高职院校,参看质量年报”系列报道[EB/OL].(2017-07-25)[2017-11-15].http://www.sohu.com/a/

159746808_688473.

⑩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08-13.

11赵磊.地方政府是推进一带一路的关键力量[EB/OL].(2015-03-10)[2017-11-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310/c70731-26664642.html.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国际化职业教育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