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比较美术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术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本体论和中西比较美术学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和思考需要结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族群特点,从多角度、全方位着眼研究。中西比较美术学,单从字面的意思便可以理解出,这是一门跨文化、跨族群、跨视域的研究。需要研究的主体至少是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不同国家。每一种研究都要从大方面着手,然后剖析构成这个大方面的小点,寻找其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要站在中西方两个角度研究构成中西方美术的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西比较美术学 本体论 研究 思考
一、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称谓及性质界定
为了深入研究中西比较美术学,我们首先要对这项研究进行正确的界定。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项研究的范围介于中西方之间,具体的研究内容是“比较美术”。这里我们尤其需要认识到的是,比较美术这个名字是一个单独的主体,并不是要去对中西方美术进行比较。比较美术属于比较文学的一种,我们无需关注这个命名是否会与字面意思相混淆,只要认清研究的方向是中国与西方美术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拿中国和西方的美术作品或者美术创作进行研究比较。这是一个大范围的学术研究,要结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国情和民族风俗,研究中西方美术作品的不同技巧和使用材料,这种命名与研究方法要比单纯对比中西美术作品更为严谨。
二、中西比较美术学的具体方法
(一)影响研究方法。影响研究法在西方国家的使用度较高,尤其在美国和英国,使用范围非常广。在17世纪的作品中,西方绘画一度影响到了中国的绘画,这是典型的单方面影响理论。而在中国的绘画界,有一种观点需要警觉,那就是中国绘画界是否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如果以一种排斥和拒绝的心理来抵制影响也是一种不合适的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来研究,在中西方比较美术学研究中都是适合的。但是我们必须保证以视域为核心和根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探讨钻研,进而发挥研究方法的最大成效。
(二)平行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目前是我国非常流行的方法之一,近十几年来的学术性出版著作中,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应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的。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的作者在写作内容中很多都出现了一种理解和认知上的错误,例如使用“中西美术比较”的观点,而不是“中西美術学”这种正确的观点,这类认知上的错误如果从根本上去挖掘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对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抵制行为,在行文中刻意去回避。
(三)阐发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特别之处在于使用这种方法研究的人大都是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再继续研究。一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文化背景上,运用一些原理或者理论来论述他人的作品或者思想;当然,也有一些人会用他人的美术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来研究自己国家的美术学。这种研究方法有必要注意的问题是,研究者一定要在对所研究的双方美术文化进行融会贯通后才可以进行研究,否则容易会对他人的艺术造成硬性伤害或者对他人的思想进行错误解读。
三、中西比较美术学本体的特点表现
在介绍中西比较美术学相关研究方法时,我们虽然有多次提到本体,但是在中西比较美术学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不是其本体,只是一种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本体的概念
所谓本体,就是事物具有的本质特征。在中国的道家思想中,本体属于本源说问题。在西方的哲学中,本体的概念也是万物归属。所以,不论是中国的先贤还是西方的学者,对于本体的认知都是本源归属。
(二)中西比较美术学本体的特点
中西比较美术学研究内容中的主体其实就是本体论与中西比较美术学之间的关系,切不可直接拿两者之间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这种单一角度的对比理解过于片面,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需要我们结合现象所拥有的所有要素,否则,根本研究不出任何实质性结论。
因为中西美术学研究的本体特殊性,所以无论我们使用哪种方法来对这一学说进行研究,都需要具有针对性。无论哪一种研究都不能脱离客体盲目进行,缺少研究客体就不会得到准确的研究理论。任何事物的研究如果没有客体事实作为支撑,都不会得到可靠的理论。
四、结语
在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进行研究的学者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研究者的角度以及所持的心态和理解认知程度。学术研究需要研究人员用认真负责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心理去对待,尤其要亲自参与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这样才能将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出更加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时代的飞速发展带动人们的审美观时时变化,中西比较美术学的实践研究和思考永远不会结束,无论任何时代,都需要大量的学者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玉.中西比较美术学本体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作者简介:况锐,女,硕士,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