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学文化正是展示中国特色的亮丽名片。然而,调查发现,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国学文化严重缺失。为此,文章基于文化圖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国学文化先行的“双文化图式”教学模式,从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英语教师职业素养、英语教材本土化改革三个层面提出构建策略,以加强国学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从而引导学生继承、弘扬国学文化。
[关键词]文化图式 职业教育 英语教学 国学文化
[作者简介]尹青(1978- ),女,山东胶南人,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山东 青岛 266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化‘走出去战略下高校大学英语导入传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7CWZJ35)和2016年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国学教育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QDSKL1601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5-0097-06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国学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国学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首次将本科及研究生的高等教育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将国学文化融入其中。文章提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构建国学文化图式,以期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力。
一、文化图式与双文化图式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原本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早期思维模式。英国“格式塔”心理学家Frederic C Bartlett在Remembering一书中提出人们的记忆不是基于文本复制,而是有赖于文本解释,将图式理论最早应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随后很多学者都对图式理论的内涵加以扩充,如Brown G和Yule G将图式理解为“可激活用以理解篇章的知识结构”,Cook Guy则认为图式是“语篇过程中所必需的思想表达”等。实际上,可以将图式看作一个大型数据库,把人们个体的知识结构按照类别储存在一个个文件夹中,以供随时调用。图式理论历经70多年的发展已日益成熟,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关注,尤其对于外语教学的翻译、阅读、听力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图式(Cultural Schemata)是以文化背景知识为基础而形成的知识架构,相当于储存文化知识的信息包。国外学者根据各自研究角度给予文化图式以不同的阐述,如David E. Rumelhart的“认知途径”、George Yule的“知识结构”、Bedir的“背景知识”、Malcolm等的“概念结构”等。定义的解释或术语不尽相同,但都有其相通之处,即文化图式是基于特定文化习俗的人类大脑中既存的知识架构,可通过先前的经历获取,是一种认知方式。Bartlett在《记忆:实验及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学生阅读印第安民间故事《幽灵之战》后进行记忆测试的实验。他发现,当人们复述事件时,往往会添加与自我文化模式相匹配的细节,然而事实上这些细节并不存在。这说明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新事物需要与已存的本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建立联系。因此,文化图式最显著的特点是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会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人们习得文化后以图式方式储存于长期记忆里。例如,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说起龙,中国人就会联想到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的形象,这种形象经过世世代代的文化凝聚与积淀,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观念中。也就是说,龙的图式中浸透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义,是包含国学文化元素的图式,即文化图式。文化图式理论强调文化背景知识对新事物的理解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笔者将语言学习的特点与对文化图式的理解相结合,把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双文化图式生成过程描述如下:
文化图式的主体是语言学习者,学习者首先应有充足的民族文化图式储备,学习者先把源语信息与大脑中的既存图式相匹配,从而对源语进行正确解码,即完成理解过程;在源语信息正确解读后,学习者对源语进行信息重建,这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果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图式一致,就可以直接激活目的语文化图式;但是,如果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图式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学习者应加工创新建构新的文化图式,以激活目的语的文化图式,完成有效的再编码过程,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元性造就了文化图式的差异,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图式。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人而言,当英汉两种文化图式同时并存于大脑中时,即构成“双文化图式”。因此,英语学习并非只是语言的理解加工过程,更是英汉两种不同文化之间比较与相融的过程。英语学习者在大脑中下意识地调取双文化图式,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与解读。本文试图构建根植于国学文化的双文化图式,即大脑中存在国学文化模块与西方文化模块,解读时运用国学文化模块先行的非并行模式,将国学文化图式移植于西方文化中,融合西方优秀文化后再回归并创新国学文化。
二、高职英语教学导入国学文化现状调查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完善中华优秀国学文化教育,加强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再次强调弘扬国学。鉴于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国学文化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国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认知对比,了解学生掌握国学文化的情况,从而有效发挥高职英语教学对学生继承、弘扬国学文化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国学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不容乐观
笔者在青岛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电气工程、高分子材料、纺织服装四个专业的2016级、2017級4个班级中每班随机抽取25人,共对2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2份,剔除不合格的问卷6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高职学生对中西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旨在调查其国学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正确率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热狗、圣诞节、比萨、京剧、白宫、麦当劳、故宫、中秋节、迪士尼、圣经,而位居前10的文化专有项多数来自西方文化,仅有3个涉及中国文化,而正确率倒数五位依次是孝顺、对联、兵马俑、馄饨、牛郎织女,都是中国文化的词目。在中西文化特色词目中排第1位的分别是“京剧”与“热狗”,而前者正确率与后者相差甚远。对联、兵马俑和馄饨这3个民族文化特色显著的词目正确率极低,而尽人皆知的 “牛郎织女”甚至无人答对。从平均正确率来看,西方文化词目是国学文化词目的两倍还多。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学过于重视西方文化,而忽视国学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形成“西化为荣”的文化价值取向,使得国学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弱化。
(二)高职英语教材中国学文化元素缺失现象严重
近年来高职院校英语类教材有很多,但多数院校仍沿用普通本科的英语类教材。这些英语教材对国学文化涉及较少,导致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不平衡。笔者对当前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四套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国学文化内容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下页表2。由表2可见,《新编大学英语》是四套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内容最多的一套教材,全套4册书中也只有6个单元讲述或部分涉及中国文化,充分反映出英语教材中缺乏民族文化特色、题材过于西化的问题。再加上前文所述高职学生现有的国学文化对外传播能力欠缺,必然弱化英语教学在传播国学文化方面的作用。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构建国学文化图式的有效途径
高职英语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技能、了解西方文化,也是坚守国学文化、道德教育的一方阵地,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构建“双文化图式”。而“双文化图式”的构建要立足于国学文化图式的基础上,再进行中西文化图式对比与融合,从而实现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根植国学文化的“双文化图式”的构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培育学生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的指导方针。随着各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碰撞,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猛烈冲击,很多人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而无法领会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出现严重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作为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主体,需要增强文化自觉,造就文化自信,提升自身国学文化修养,实现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责无旁贷,要承担起传承文化思想、引导文化方向和提供文化支撑的责任,成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要引领者。英语是高职教育中学分所占比重最大、教学周期最长的课程,对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教师应依托英语课堂,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图式,利用文化图式理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其对本民族文化心存坚定,从而在横向的文化开拓和纵向的文化传承中把好握方向,做国学文化的忠实守望者。
(二)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
1.践行师德修养。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渠道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高职院校各学科、各门课程都应发挥育人功能,大学英语教学也应是一方主要阵地。高职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外语教学,更是外语教育,而这其中就包含对大学生的德育渗透。英语教师应践行师德修养,深度挖掘教材的文化图式、德育图式,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国学素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国学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国学文化必修课,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当代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不仅承担着语言教学的任务,还担负着传播文化的使命,因此其自身的国学素养对学生的影响至深至广。很多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底较为扎实,然而涉及国学文化就明显力不从心了。英语教师必须专业和博学,要储备充足的民族文化图式,将国学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中西双文化图式的创新与融合。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高职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要正确看待中西文化,充分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注入国学文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传授学生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自觉肩负起传递民族文化的职责。在英语课堂中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识辨能力,引导他们批判性地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其次,高职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英语教师普遍面临国学文化修养不强的困境,学校应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帮助教师提升文化素养。一方面,学校要定期把知名学者“请进来”开设国学文化教育专题讲座,使教师领略文化大家的修养与学识;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师“走出去”,参加大型文化学术会议或到高层次的院校深造,系统学习了解国学知识。高职英语教师平时也应注重国学文化的积累,优化自身中西文化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注意中西文化的平衡输入,将国学文化浸润于文化教学之中,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重视传习民族文化底蕴,使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兼备弘扬民族文化的能力。最后,教师自身应加强两种能力:一方面,加强中西文化的理解与对比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资料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研磨,并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加以比较,使学生掌握文化的异同之处。另一方面,提升精准传播中华国学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相对于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与表达,教师用英语推介国学文化的能力不容乐观。作为学生文化习得的引领者,只有兼备这两种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交流意识,并且传承、传播好国学文化。
3.注重特色发展。高职院校应量体裁衣,设计出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基本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及专门用途英语等必修与选修课程。同时,鼓励英语教师面向学生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如旅游英语、茶文化英语、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等,在实现学生职业教育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获得特色化发展。例如,旅游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旨在向外国游客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故事,呈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在外国游客参观游览时,学生可担当中国故事的讲解人,进行国学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茶文化英语泛指与茶事、茶道、茶产业商务交际等有关的经济文化活动,可以推进茶学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巧妙融合,将茶学中的专业术语进行英译,包括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把儒、道、佛文化融入饮茶中,倡导中国茶道精神,让更多的人认识茶学、了解茶道,让茶学文化能够“走出去”;京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代表,学生通过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能够向国外友人介紹宣传京剧常识与文化,这也是京剧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讲授专门用途英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成为某个特色文化领域的专家型教师。
(三)推进高职英语教材的本土化改革
1.教材编写应彰显民族特色、区域特色。2015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因此,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应突出中国特色,加大国学文化的比重,主打民族特色、区域特色。例如,旅游英语类教材应站在历史的海岸追溯中华文化,重点突出“中国特色”,可包含文化习俗、中华名胜、传统美食、民族服饰、传统节日等版块,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教材编写还应注重地域特点和地方特色。例如,山东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应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如主张仁爱和谐思想的孔孟文化、充满帝王文化色彩的泰山文化、蕴含忠诚奉献精神的沂蒙文化、展示开放纳新的海洋文化等,让地域文化、乡土文化走进教材。通过国学文化图式的引入,构建出融入民族精神、地域精神的文化图式,使学生深谙自己本乡本土的文化,并对比与分析西方文化图式,进行融合创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推介。再如,旅游英语教材的英文导游部分,除介绍国家级特色景区外,还应侧重推介本省、本区域的主要景区,也可增加红色旅游特色版块;在涉及酒店英语部分,可添加本区域知名酒店文化的实际案例作为素材,增加情景训练的真实性。
2.教材编写应注重职业性、实用性。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职业教育应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材编写也应注重职业性、实用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深入研究与创新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投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运作中,与业内专业人士、带头人、生产一线人员共同交流研究,内容上讲究前瞻性、实用性,形式上要求创新性、多样性,增加实训环节,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接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教授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针对高职院校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增删,融入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内容。例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英语教材应细化到各个分类,如涉外导游、前台英语、礼宾英语、客房英语、景区英语等;应设计一些流程实例,如游客出入境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签证、手续办理、行李托运、登机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过程就是真实的旅游情境;还应补充情景实例和讲解案例,通过大量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训练,训练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增设几道“坎”,如调换座位、托运行李丢失等,让学生在学习常规流程的同时,掌握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4-06-23.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7-05-08.
[4]习近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系列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8.
[5]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
[9]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Z].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