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云 侯侠
[摘 要] 信息化教学在当今职业教育中已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已经成为必然,以煤化工实训教学为例,介绍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 键 词] 煤化工实训;信息化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147-01
自从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二十一世纪各国的教育改革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作为重要的教学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教育已经在高职院校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提出“准确把握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与基本要求,全面落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本文以煤化工的实训教学为例,探索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化技术对煤化工实训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化技术对煤化工实训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以往的煤化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讲实训的原理,之后教师通过现场示范实训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随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实训教学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首先是在实训原理的讲授上,煤化工工艺的原理相对复杂,而高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接受起来相对困难。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录制微课,课前发给学生预习,课上利用动画等信息化手段,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大大增强。其次是实训操作过程,学生通过二维码再现教师的操作示范。最后是课后,实训课程建立相应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阅读。总之,在实训课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
(二)信息化技术对煤化工实训学习方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中,学生实训知识的获取主要依靠教材、课件以及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入信息化教学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式学习、情境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课前,实训教师通过手机发布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平台学习相关的内容;课中,多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VR、3D仿真等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操作;课后学生也可以利用手机回顾课上所学内容。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支撑了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全情投入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师主导地位逐渐减弱的今天,信息化的教學资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三)信息化技术对煤化工实训考试方式的影响
煤化工实训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在考核时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多加重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为此种考核方式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课前学生通过手机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实训过程中通过半实物装置的开停车及事故练习进行考核,这样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考核压力,同时有助于考核的标准化。这样的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对信息化技术下煤化工实训教学的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信息化技术对煤化工实训教学产生了很多积极、有利的影响。可是在煤化工实训教学中,这些影响表现得并不那么明显。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对角色的重新定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占有决定教师地位的权威性,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完全敞开,学生可以通过多条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再不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是扮演一个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应形成适应于新的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比如怎样利用新的技术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二)信息化条件下资源的更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资源也需要不断更新。在煤化工实训课程中,可以建立相应的教学平台或教学资源库来更新相关的知识或知识呈现的载体,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知识。
(三)信息化条件下评价方法的改革
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考试方法已经很难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因此在煤化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借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比如学生课前预习的成绩,课中练习的成绩,甚至课后学习的情况都应该列入评价中。
总之,信息化技术的引用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大势所趋,其蕴含着“以人为本”“个性化培养”“学生中心”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为先进教育理念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方法和认知工具。在高职煤化工实训的教育中,我们借用信息化手段,将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胡先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专业教学研究,2011(5):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