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舞蹈创编要强调对音乐形式的选择,要突出孩子的舞蹈意识,融入舞蹈实用技能,以增强幼儿对舞蹈教学的整体认知。在培养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从舞蹈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创编热情等方面,围绕幼儿舞蹈特点来进行创编实践。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舞蹈;创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幼儿舞蹈创编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作为舞蹈创编能力,其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专业的舞蹈基础。舞蹈创编是基于舞蹈动作、舞蹈理论、专业舞蹈素能来创作舞蹈艺术形式,对创编者而言,需要广博的知识体系、全面的舞蹈基础,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艺术修养。试想,如果舞蹈创编者不会跳舞,则难以从创编中展现舞蹈的丰富魅力。二是创编者需要具备广博知识。优秀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师,需要从日常舞蹈艺术知识、舞蹈教学方法,以及音乐、美术、文学等知识的充实来提升创编内涵。同时,舞蹈创编者还要善于观察生活、收集各类与幼儿舞蹈相关联的表演素材,从中激发创编灵感,不断完善、创编出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三是要葆有一股幼儿舞蹈创编的热情。幼儿舞蹈创编需要强烈的热情,对舞蹈的热情,对艺术形式的由衷热爱。由于幼儿舞蹈的适龄人群年龄偏小,对舞蹈的动作、意蕴及要求理解有限,特别是自我管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这就增加了幼儿舞蹈创编的难度。
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舞蹈背景音乐的选择与融入
舞蹈需要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特别是在幼儿舞蹈创编中,对音乐的选择与融入,更能够增强幼儿舞蹈的艺术魅力,营造独具特色的舞蹈氛围。当然,音乐作为幼儿舞蹈创编的重要内容,在选择上要把握几点:一是音乐形式要被幼儿所喜欢,特别是欢快的、朗朗上口的音乐,更易被幼儿理解。二是音乐旋律要相对自由、简单,要让幼儿能够从舞蹈中增强对音乐的理解,激发舞蹈兴趣。如《小手小脚动起来》音乐,其在创编舞蹈时,节奏明快,更有助于幼儿边舞边唱。
(二)突出舞蹈的童趣,顺应幼儿心理特点
幼儿舞蹈的创编要明确舞蹈对象,要突出童趣性。如对舞蹈赋予一定的故事性,叙事性内容,让幼儿能够从中乐于听故事。所以,创编者在优化舞蹈表演形式时,要多关注幼儿的思想、心理、行为特点,关注幼儿的生活,把握舞蹈形式与幼儿身心成长的关系,能够从舞蹈动作上展示幼儿的喜怒哀乐。当然,幼儿舞蹈创编中的舞蹈动作技巧性不能太高,要考虑到幼儿肢体能动性范围,适当融入舞蹈表情、舞蹈神态、舞蹈动作的童趣化、故事化,便于幼儿理解舞蹈内涵。如在创编《两只老虎》舞蹈时,我们可以融入一些小老虎的神态与表情,让幼儿从中感受舞蹈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舞蹈的热爱。
(三)贴近幼儿的生活,强调创编的情感性
舞蹈作为艺术形式之一,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幼儿舞蹈创编,实际上是对幼儿生活的某种展现,特别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作为幼儿舞蹈创编的丰富素材。比如在《踏浪》《花裙子飘起了》等生活化较强的幼儿舞蹈创编中,以生活内容为主题,融入丰富的童趣与情感,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人物、感受动作、感受植物等元素的情感。另外,舞蹈创编者在舞蹈情节衔接上还要考虑到舞蹈角色的不同,突出相应的情感表现力。如《老师亲,妈妈亲》舞蹈中,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与对妈媽的爱融合起来,极具感染力。
(四)强调美育功能,丰富舞蹈创作灵感
幼儿舞蹈创编本身是一个审美教育过程,舞蹈创编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突出美的教育,如舞蹈选题、构思、编排、展示等,都要让幼儿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同时,幼儿舞蹈形式也是展现幼儿个性,塑造幼儿积极乐观心态的重要途径。创编者要挖掘幼儿的思想潜质,在增强幼儿身体柔韧性过程中融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养成。
(五)幼儿舞蹈教师要突出自身艺术表现力
在进行舞蹈创编时,对幼儿舞蹈教师的艺术表现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教师要多听、多看、多学、多欣赏、多比较不同的幼儿舞蹈作品,从中积累创编知识和能力,多渠道提升自我对幼儿舞蹈的理解水平。如对舞蹈动作的分解,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生活,揣摩幼儿的心理,以幼儿的视角审视生活,反复琢磨和提炼舞蹈动作,提升舞蹈创编水平。
三、结语
幼儿舞蹈创编作为一项综合性专业素能,高职院校要给予足够重视,要根据幼儿教师自身行业特点,积极创新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方法,提升广大幼儿教师的舞蹈创编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志娟.幼儿教师舞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3).
作者简介:张丽(1984—),女,四川省达州市人,音乐助讲,毕业院校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现任教于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