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景宝
[摘 要] 随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新形势下只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认真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15-01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队伍建设,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是推进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引路人。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本文以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为研究视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宣传机制,形成示范效应
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并且形成示范效应,这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可以开展师德报告会、以师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促使教师主动接受师德教育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学校会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环境,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和传承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首先,高校领导干部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党员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示范效应。其次,师德师风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和日常行为中,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性,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爱岗敬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生为本,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当作学习和思考的主体,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奖惩机制,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奖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方法。现在教师每年都要接受学校的考评和学生的考评,其中,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核是整个考评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和教学成绩的综合考核,也是激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发挥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即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上课的实际表现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打分,其整个考评工作应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除此之外,学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奖惩机制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这是对教师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教师社会价值的认可。
三、教师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思想境界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本质。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方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本色”,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学识和思想道德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只关注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生活作风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考评。所以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应该从多方面进行,不应该把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
四、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教师的生活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教师也面临各种“诱惑”。正因为如此,高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且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克服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诱惑。只有经受住金钱、权力和各种欲望的考验,才能回归教师的“本质”,自觉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五、结语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是推进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引路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設,首先,健全相关宣传机制,形成示范效应。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奖励机制,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钱焕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为正.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