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亮
摘要:通过课程建设,从本质上转变《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授课形式,重点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侧重模型制作的相关理论以及工艺技术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融入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模型制作技能的同时加强新型模型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过程性考核方法与细则,为后续专业类课程夯实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推动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驱动;建筑模型制作;应用性;课程建设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7-0127-02
1 课程现状与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训练探讨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入理解设计意图,将设计方案从平面转向三维空间,是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建设目的是融入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模型制作技能的同时加强新型模型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过程性考核方法与细则,为后续专业类课程夯实基础。
2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建设目标与方法
2.1 总体目标
依据市场行业需求,确定其岗位划分,分析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同时对应国家工程认证的十二种能力,以项目驱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即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见图1)。
2.2 基本目标
1)通过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梳理优化课程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能力、三维空间训练的思维转化能力、实际项目的评估和预测能力、模型制作各环节的动手能力以及模型灯光设计制作能力。
2)依据课程内容,制定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过程性考核方法与细则。
3)以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为建设目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授课方式,强化学生对实际项目设计过程的可行性把握能力、模型制作表现能力,突出建筑模型制作的应用性特征。
4)建设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适用于当前转型发展大形势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性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模型制作过程视频、项目案例集等。
2.3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把实际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项目的讲解、分析、制作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2)案例教学法。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把真实项目案例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分析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模型制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实践的应用能力,案例的整體把控和综合设计能力。
3)启发、示范教学法。实现课堂进企业和企业进课堂,通过对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的了解、企业专业人员的现场讲解、示范,让学生熟悉模型制作的详细流程(见图2)。
3 项目驱动下的《建筑模型制作》应用性课程建设具体实施
3.1 优化课程内容
环境设计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能力需求以及依据岗位导向与地方需求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分析社会岗位需求和相对应的岗位能力,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而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1)重点强化训练模型制作所需的实验设备操作过程,保证操作过程的规范、安全,培养学生对设备的操作应用能力。
2)课程前期熟悉了解模型制作材料,应用单一材料进行三维空间模型创意训练,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的转换能力。
3)引入真实的项目进课堂,分别从项目导入、项目资料收集、项目方案分析、市场材料调研、模型制作材料准备、模型底台设计及制作、模型制作、灯光设计等一系列的程序进行组织设计课堂,培养学生对项目的综合把控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项目成果价值的评判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4)遵循“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应用”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要彻底打破原有的教学内容逻辑,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实现项目的贯穿(见图3)。
3.2 强化实践环节
深入企业内部了解模型制作在项目方案中的具体实施步骤,与山西华野模型企业进行合作,引进该企业的实际项目,并聘请企业专家和项目方案设计师进课堂展示模型制作的流程、方法以及优秀方案成果。强化学生对实际项目设计过程的可行性把握能力、模型制作表现能力,突出建筑模型制作的应用性特征(见图4)。
3.3 教学资源建设
《建筑模型制作》课程在近三年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索中,虽然成效显著,但在教学资源环节,还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建设。
1)教学大纲与教案。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企业项目制作流程合理规划教学大纲内容,编写详细的各章节课程教案,做到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章节内容具体,教学案例新颖、典型,教学方法先进、灵活、多样,作业要突出技能训练和创新训练,且与项目内容紧密关联。
2)模型制作过程视频。建设内容主要分为:模型制作所需实验设备操作示范视频、深入企业参观学习过程视频、项目各环节实施过程视频、项目验收考核过程视频等。
3)项目案例集。整理课程实施中的项目案例,分别从项目调研资料、项目实施过程图片、项目成果图片、项目考核评价等及方面制作案例集。(见图4)
3.4 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1)过程评价。对课程过程环节严格把控,项目内容以及阶段性过程成果计入课程的最终考核范畴,并占%60-%70的比重,目的是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课程的应用价值。
2)成果评价。结合企业项目验收标准,合理制定课程成果验收指标,从最终方案成果的现实性、实用性、价值指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额外成果评价。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申报与课程相关的各类竞赛,以及各类能以模型形式提交设计成果的室内外设计大赛,按照获得的奖项等级划分分数等级,计入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见图2)。
4 结语
通过研究《建筑模型制作》课程应用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加强应用性的实操性,整合、重构、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模型制作实际案例,与行业企业合作完成实际项目、共同开发模型项目、探讨模型制作新材料、新工艺,力求构建适应新课程、新形势、新理念的应用性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以此在实施教学策略过程中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行业职业岗位应用能力。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训练,实现“三化一转”,即“设计思维概念化”、“设计思维平面化”至“设计思维立体化”递进提升,以及彻底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通过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建设,也能培养教师高效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珍慧,应用型转型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析[J].黑河学刊,2015 (11):63-64.
[2]李楠,杜粉霞,设计初步课程模型制作的创新教学——“类仿生”建筑模型[J].装饰,2013(1):56:57.
[3]刘丽梅,张英良.建设应用型课程实现新建本科院校转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489-493.
[4]冀宏,基于校企合作教育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路[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 (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