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辅导

2018-05-14 12:45王军华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思想教育高职院校

王军华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就业辅导工作要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应立足于主体意识培养、价值观念引导和就业能力拓展。主体意识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对自我命运的掌控力,促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价值观念引导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价值观;就业能力拓展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培养多元化能力之于就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辅导;思想教育;主体意识;价值引导;能力拓展

积极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辅导工作,有利于减少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帮助学生理性地实现就业规划。传统上的就业辅导工作主要针对学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如面试、礼仪、技巧等所进行的辅导。然而,高等职业院校就业辅导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技巧等进行辅导,且每一个学生在就业倾向、就业理想、就业规划等方面均存在不同。高等职业院校就业辅导工作真正需要的是思想教育,即通过思想教育纠正学生对就业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就业观,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就业技巧,从而实现迈出校门、走上社会的第一步。本文主要就如何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辅导工作展开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意义。

一、就业思想教育要立足于主体意识培养

主体意识,即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的一种主观意识。主体意识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没有主体意识的人,只能在人生历程里随波逐流,缺乏对自我命运的掌控能力,最终沦为平庸之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必须立足于主体意识培养:一方面,毕业生的年龄还不大,同时又缺乏社会经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为学生独立地走上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主体意识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才能在就业过程中敢拼敢闯,积极进取,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当前很多毕业生缺乏主体意识,如有的学生认为“家里已经安排好了工作”,这些学生因为先天条件优越而放弃了任何主观能动性,完全听从家人的安排;有的学生则灰心丧气,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毕业生,既无立足社会的资本,也没有家庭的支持,只能“平凡地打一份工”;还有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认为“工作找的好不如嫁得好”。这些落后的、错误的、庸俗的观念在根源上是学生缺乏主体意识的表现。高等职业院校应在学生就业辅导中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应教育学生认识到如下几点道理。

首先,学生要成为自我命运的掌控者。每个人都是自我命运的掌控者,人生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学生要树立自立自强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其次,学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好工作不是他人赐予的,也不是别人施舍的,更不是坐等而来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争取。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积极能动,敢想、敢做、敢闯、敢拼,敢于挑战自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最后,学生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学生要正视自己优秀的一面,不能高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肯定自我、鼓励自我,给自己加油鼓劲。

二、就业思想教育要立足于价值观念引导

价值观念对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影响深远,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体现了总书记对青年价值观的高度重视。价值观能够深刻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人的判断和决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也深受价值观的影响,并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和命运。例如,有的学生怕苦怕累怕脏,认为只有清闲的工作才是好工作,这样的价值理念将导致该学生没有艰苦奋斗精神,表面上看他(她)可能找了一份表面上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事实上这样的工作替代性较高,将来极有可能面临裁员失业风险。又如,有的学生认为小钱不值得去掙,只有赚快钱、赚大钱才能体现人生价值,这样的价值观念将导致该学生缺乏耐心,更倾向于追求短期效益,极有可能导致该学生荒废青春、一事无成。

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就业辅导中要做好价值观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价值观。

首先,应教育学生看重未来而不是看重眼前。学生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这意味着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而不必仅仅关注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学生要从长远出发、从未来着眼,切实做好职业规划。

其次,应教育学生看重过程而不是看重结果。工作是对人生的充实和丰富,是人生历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学生更应关注做了什么工作,作出了哪些贡献,而不能仅仅关注报酬多少、利益多寡。

最后,应教育学生看重责任而不是看重利益。学生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承担起责任,包括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学生要将个人发展和责任承担结合起来,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层面的收益,否则价值观极易堕落、腐化为拜金主义。当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养活自己和实现经济独立,过度地谈论理想和责任可能会显得“不接地气”。但是,学校依然应该做好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价值观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将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站得高、看得远,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三、就业思想教育要立足于就业能力拓展

就业力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一个学生经过几年高等教育后,如果缺乏就业能力,那么这是学生个人的失败,也是学校的失败。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比较强调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会忽略就业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极大的不适应,甚至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窘境。例如,有的学生教条化地看待专业和就业的关系,认为自己的专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而出现消极颓废的心态;又如,有的学生虽然专业技术能力尚可,但是缺乏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导致工作中处处碰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要注重就业能力拓展,但这里的“就业能力拓展”并非指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而是给学生灌输与“就业能力”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主动、乐观进取的思想精神,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实践等手段和途径拓展就业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就业能力拓展。学校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能力观,认识到就业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实践,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搜集就业资讯。当前学校在就业辅导中也会通过就业辅导网站等平台发布一些招聘求职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杯水车薪,难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学生应掌握招聘信息的检索技能,能够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得第一手的、有价值的就业资讯,这是学生顺利就业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再次,要引导学生跳出专业局限。高校专业设置无法与社会岗位完全匹配,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学生跳出专业局限,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选择。即使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同,学生也可以在将来的工作过程中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争取成为复合型人才。学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客观情况,鼓励学生实现跨专业就业。

最后,要引导学生掌握多元化能力。就业成果是综合素质的反映。学生应掌握多元化的能力,包括社会交际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专业学习阶段可能受到了忽视,但是学校应引导学生重视这些能力,鼓励学生掌握多元化的能力以应对激烈竞争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宋睿.《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评价探讨》,《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8)

[2]刘宏涛.《提升高校就业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讨》,《教育现代化》,2017(6)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思想教育高职院校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