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 陈阳阳 刘毅 任建立 王德瑜
摘 要: 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健康第一”的前提下培养体育学生的体适能。在高等学校开展体育教学除了要发展学生的体育职业素质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预防能力和对疾病的监督能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能够很好地将体育教学和体育预防有机结合起来。本文通过从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相应的评估体系构建四个方面,构建基于“医学生职业能力”的“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模式,从而帮助高校开展相应的特色体育课程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职业能力 中医药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b)-0236-02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体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沿用传统的体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并没有充分体现我国体育教学的特色。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体育教学朝着具有专业的技术力量、素质高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三位一体”的适应性人才方向发展。医学生的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肩负着更严峻的使命。因此,在医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方面,要同时兼顾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医学生的职业操作所需要的体适能,以及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职业疲倦感。通过相关课程设置来有效指导学生,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准确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和保健的能力,这对中医药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上述需要,通过构建基于“医学生职业能力”的“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通过多维度的进行教学以期能够为医学生的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实际意义。
1 基于“医学生职业能力”的“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不管基于什么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都应该具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的最基本的功能。医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宗旨在于能够将相关的中医药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设置一套符合医学生职业能力的体育课程。
一是通过设置“2+2”或“2+1”的课程模式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所谓的“2+1”就是在大学的第一学年通过设置“选修+必修”或“普修+选修”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这样设置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在第二学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所学专业进行分班,通过对学生设置必修锻炼课来锻炼学生,这一学年的相关课程应该以相关的职业体能实训课为主,并结合中医药学的特色加入运动医疗保健理论的相关课程。
二是构建“1+1”课程模式。所谓的“1+1”就是在第一学年分两个学期分别设置课程,在第一学期设置体育普修相关课程或者相关的专项课程,第二学年根据中医药特色构建比较实用的实践课,以及能够给学生传授相关医疗保健的理论基础课程。通过采取这种“1+1”课程设置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专业课程较为紧张的医学生的课程选择。
三是依据中医药学生的实际设置“渗入式”教学的相关课程。采取这种课程设置模式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工作特征,通過模拟设置中医药专业的相关工作情景,并向学生渗透职业体适能的训练内容。采取这种课程设置能够很好的凸显中医药专业的文化,达到很好的效果。
2 基于“医学生职业能力”的“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研究
在高等学校选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不能够采取笼统划一的教学内容,应该结合中医药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他们的职业类型进行探索,寻找他们的共性和特性,充分将中医药的文化特色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以中医药文化特色为指导,通过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结合学生的选择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身体锻炼,让学生能够及时明确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专业的预防性思想,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病的预防,这样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锻炼身体的习惯。
3 基于“医学生职业能力”的“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教学方式研究
充分发挥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其体育教学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中医药学生的特点开展“互动式开放”型教学。中医药强调望闻问切,强调互动,因此将这种文化应用到体育教学中。采取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充分利用老师的主导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方式。老师应该对相关的教学模块进行合理的分类,通过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将相关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其自主完成。学生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和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对相关的体育训练项目和负荷量进行合理选择以期达到预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参与监督并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让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够及时的反馈给老师,以便后期在教学中予以改进。
二是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中的病患关系思想进行教学。在中医药传统文化中,医生需要患者进行相关的配合才能达到“合作”的治疗效果,若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将会发挥极大的效果。采取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备发散思维能力,并能够积极的大胆假设,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分组讨论以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通过这一方式力求找到专业与身体需求相结合的契合点,从而制定相应的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运动方案,并通过相关的体育锻炼的科学手段,检验该运动方案是否合理和有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总结,不断的修正和创新该运动方案,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能够提高学生身体需求的体适能的新锻炼方法。
三是发挥中医药文化中运动等于健康的精神进行体育教学。中医药康复学中,病人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康复训练来达到恢复身体机能的目的,如将这一思想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将会发挥极好的效果。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设置相关的课外活动,组织相应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多参与相关的体育锻炼,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4 结语
医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要区别于传统体育教学,要充分结合中医药专业的文化特点,发挥中医药本身文化所具有的合作、互动与运动的文化精神。将这些精神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将发挥极好的效果,通过构建相适应的基于“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并对其课程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最后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科学选择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本文基于“医学生职业能力”的“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系统介绍了医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期为体育教学的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新华.国内外中小学两种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模式中学习评价内容的比较研究[J].武术研究,2010,7(1):87-88.
[2] 方儒钦,黄希斌,阮秋容,等.闽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研究[J].运动,2014(18):136-137.
[3] 刘亚荣.现象学视域下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分析[J].旅游纵览,2013(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