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琪
摘 要:自终身体育概念提出之后,有关于体育教育改革进程在不断推进。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核心素养”一词也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新名词。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台,对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明确,认为这是终身体育视域下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教育领域做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对于践行终身体育理念,推动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作用显著。
关键词:终身体育 体育学科 核心素养 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b)-0005-02
终身体育视域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必要与关键。学生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具备多方面能力,而体育教学则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为达到这一目标,以教学实验的方式去探索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做到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升级,将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理念全面贯彻落实。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在某中学随机抽选同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并保证两个班学生的个体无明显差异。通过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案,来进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验。其中A班为对照组,B班为实验组。
1.2 实验方案
整个实验过程都是以实验法为主要方法,从而来确定具体的实验方案。
A班实验方案:本次将A班级作为对照班级,所采取的體育教学方案依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确立目标为教材要求以及中学体育课程安排的整体教学任务,教学全过程也围绕教学任务来确定,建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方式,理论主要是指在体育课堂之上开展体育理论的教学之后,以示范法做好动作的示范,让学生可以掌握与了解基本技能形态,完成教学过程。考核目标是以学期末的体育测试数据为检验标准,以此来达到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1]。整个过程为现阶段体育教育的常态,多数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中依旧是采用这种方法。
B班实验方案:(1)教学目标。为保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目标方面,主要将侧重点放在3个方面,这其中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以及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要求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与学习当中。运动技能目标则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训练方式,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明确体育技能。在身体健康方面则重点集中在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道德品质。(2)教学方法及内容。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满足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体育教学方法面临改革。从传统的体育教学转变为走班教学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效用明显,能够充分理解与掌握以上三项基本的教学目标[2]。但由于走班教学的管理难度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困难,则需要加强管理力度,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并且充分利用大课间,以集合、解散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协作式”跑操来提高学生体能,保证专注力的持续提升,通过协作的方式来培养集体荣誉感,为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奠定基础。还可以通过主题式的运动会来丰富学生枯燥的学习环境,增设大量的趣味性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比赛之中,在彼此交流中留下美好的回忆[3]。以上内容都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方法,除此以外,还包括体育社团活动以及校本课程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应用到B班级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中,真正做到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与优化。(3)教学评价。A班级采取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成绩作为评价参考依据,严重影响评价的公平性。而B班级在学科素养培养中采取的评价方式为过程性评价,即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全过程表现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具体、全面,内容也更易于被接受。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其中A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于体育学科素养的渗透效用并不十分理想,严重影响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科素养的具体实践并未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全面重视,推广过程受到影响。而B班级在开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中,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内容还是教学评价,都以学科素养培养为核心,体育教学的整体环境发生改变。A班级和B班级的对比分析,B班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在运动参与积极性、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身体素质等多方面都发生明显变化,体育教学效果良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4]。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总的来说,通过教学实验来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多层面着手,寻求创新与发展空间。这样,才能够在体育教学中逐步渗透终身体育意识与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学科核心素养。并且从教学实验结果的调查也可以发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效用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建议
为保证终身体育视域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综合发展,在实现教学实验的前提下还需要做好相关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而更好地为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最大化提供保障。
(1)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组织与开展学科素养培养的主体之一,其自身综合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学科素养培养的实施效果。基于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我,从而为自身良好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为体育教师提供与拓展培训途径,鼓励教师去参与到校外的培训当中,从而将新的理念与新的教学方法带回来,丰富本地区体育学科素养的具体实践,能够正确认知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意识到体育学科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去主动学习一些新的学科素养教学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5]。
(2)做好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从教学实验中已经可以发现,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多角度着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做出革新,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体育教学要求及环境。但最为关键的一点则是在进行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德育渗透。如通过一些体育竞赛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参与竞赛中确保每一个学生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并在完成体育活动之后教师做好引导工作,确保德育渗透的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与增强。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保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一方面需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教师应该从大局观着手,更好地去判断体育教学今后的发展动向,确保教学内容满足教育要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由于体育学科素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在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十分必要,在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前要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动向。
参考文献
[1] 张雨.聚焦核心素养观下的体育教学探讨[J].才智,2017(29):168.
[2] 余积红.践行体育课堂绿色指标 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以飞盘教学为例[J].运动,2017(14):109-110.
[3] 薛天龙.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运动,2017(9):105-106,118.
[4] 刘金鹏,谢丽华.试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1,3.
[5] 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