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正宁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将采用人体测试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提出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为高校体育的发展与教学改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躯体化 大学生 体质 差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c)-0135-02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硬件”水平即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发力、力量、柔韧及肺活量等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体育课程与教学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本文希望通过相关调查研究,能够找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进而对提高笔者学校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宁夏医科大学2009—2012年级4个年级本科生为样本,每个年级随机抽取男女生各100名,共800名学生为测试对象;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采集身高、体重、肺活量、耐力、力量、速度等指标方面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及理想设置,进而提出该校体育课程改革应注意的方向。
1.2 采取的研究方法
1.2.1 人体测量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体质测试,测试内容包括:
身体形态测评:身高、体重;
身体机能测评:肺活量、台阶实验;
身体素质测评:握力、立定跳远;
派生指标:BMI指数:BMI指数=体重/身高2,单位是kg/m2;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单位是mL/kg。
1.2.2 问卷调查法
编制课程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育竞赛以及教学设施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寻找出影响该校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等影响学生学校体质提高的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体质状况
2.1.1 身体形态状况
身体形态的评价包括身高、體重、坐高、胸围、腹围、皮下脂肪厚度等。本文中,笔者身体测量的方式,得到了详细的大学生身体形态数据。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与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计算,笔者发现被抽查的80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5.5cm,平均体重在52kg。其中男生的平均身高在168.7cm,体重为55.97kg;女生的平均身高在158.92cm,平均体重在49.1kg。与2010年的中国大陆人均身高测量数据相比,大学男生的身高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女生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体重方面,按照身高体重的测量指数来进行评判。该测量指数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身体均匀程度、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它能够以大规模的数据为依据,以学生每厘米身高为单位,以离差法的方式,制定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的评价评分表。通过调查,笔者发展,在被抽查的800名学生中,超重的人达到58名,肥胖的人数为100人,体重较低的为351人,营养不良的为216人,正常体重的为75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低于标标准体重的人数较多,占到总数的39.5%,而正常体重的人数则只占到了9%。
2.1.2 身体素质状况
我国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管理具有严格的标准,每学期都会安排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例如5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共10项,对学生的耐力、爆发力、力量等方面都进行了考察。
通过对800名学生进行测评抽查,笔者发现女生的测试结果普遍不尽人意,长跑项目过后会出现肌肉抽搐、呼吸困难等现象,随后几天会伴有肌肉酸痛,而部分男生的身体素质也达不到国家标准,一些考察爆发力的项目都无法达标。
2.1.3 身体机能状况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个生理组织或四肢与躯干所表现出的生命活动,男性的身体在22岁后就相对发育完全,进入到成熟期与稳定期,但男性身体机能会受到压力、因素不健康与饮酒吸烟等影响。女性的身体机能受到月经周期、孕妇及哺乳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旦在这些阶段未对身体进行科学调理,就会造成骨质疏松、关节炎等影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同测试项目在躯体化水平分组下的组间差异比较,使用各组均值的方差分析得出,身高体重分数在躯体化分组存在组间差异,利用多重比较寻找出不同的组间差异存在于躯体化的低躯体化和中躯体化的组间(P<0.05)。说明身高体重分数在躯体化分组的低分组和中分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进行肺活量在不同的躯体化水平大学生组间进行均值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低躯体化水平的大学生的肺活量比中等躯体和高躯体化水平的大学生要高。肺活量体重指数是人体测量复合指标之一,为重要的人体呼吸机能指数。
2.2 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与态度
(1)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在学生个体差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设施方面深入分析,找到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2)对如何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方面给出合理化建议及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2.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广泛调研,明晰各个年级学生的体质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2)通过查阅、走访、问卷调查的结果,对现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设施等方面找出不足之处。
(3)结合全国其他高校的体育课程安排,提出要提高学生体质,改革学校体育课程的干预对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身高体重得分上低躯体化组与中躯体化组、高躯体化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2)肺活量的数值从低躯体化组到高躯体化组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体重指数也表现出相同的特征。
3.2 建议
身体疾病可引起心理的反应,心理的疾病也可以引起身体的反应,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中要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学校的体育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心理认知都会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引入体育活动,来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干预。
参考文献
[1] 李昌俊,郑涌,刘新丰,等.躯体化症状如何产生?——躯体化的认知理论述评[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8):507-509.
[2]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2.
[3] 何伋,陆英智,成义仁,等.神经精神病学辞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