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军
【摘要】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对于物理习题的教学要层层深入分解,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能力。
【关键词】物理;解题能力;创新思维;培养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中,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仔细阅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认真读题,正确审题,理解题意,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基础性工作。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要对作业中由于审题失误而造成错误的典型事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认真审题的习惯。
(1)准确选择研究对象。任何一道物理习题,都有其本身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2)抓住题目条件中的关键词。在理解题意时,我常常让学生自己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因素。(3)挖掘和利用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含而未露、不易察觉的固有条件,常是巧妙地隐蔽在题设的背后,极易被人们所忽视。例如:家庭电路隐含电源电压为220V,求解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时隐含电磁波的速度为3×108m/s,测量电阻或电功率时,在实物图中如果只有2节干电池,隐含电源电压最大为3V,因此,电压表的量程只能选0-3V等。
二、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1)一题多问。一题多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比如在中考复习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整合知识的能力。运用“一题多问”的方法,对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问题,可以加强知识点间的串联,易于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2)一题多解。在解题时,往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答案,教师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析、思考,启发学生找出更多的思维途径,以求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熟记的基础上提高其运用能力,使得学生不仅把握物理概念和定律,而且对公式的运用方式也产生很深的理解和渗透,从而达到独立解题思路的确立。(3)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两种形式。例如:填空题和选择题的互换,已知和未知的互换等。要提醒的是:在进行变式练习时,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般所变问题是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学生在解题时能达到异中求同,同中存异,沟通相关知识的联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巧妙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即指思维的创新方式,这种理念广泛存在于解题之中,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掌握知识点的解题能力,摒除过去传统教学方法中所流传的死记硬背和循规蹈矩等学习方法,建立多变通和敢创新的学习方式,予以融会贯通的知识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到更为合理和巧妙的方法去思考和探索,只有物理教师与时俱进才能在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譬如,将R!130,R!65,R!13的三个定值电阻并联到电路中,求其总电阻这道题.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仍然会从并联电阻的公式出发,套用公式然后求得答案。殊不知这样的解题思路非常死板而且费力。物理教师在此刻应该指点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提示认真审题后,说明题目中三个电阻的数值是倍数关系,所以第一个电阻是第二个电阻的2倍,更是第三个电阻的10倍,它们之间存在电阻并联的倍数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看成是13个R并联。
四、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即指当思路受到阻碍的时候懂得以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从新的立场和方面来发现问题,以至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物理教学中多在于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的确立,所以对逆向思维的分析和讲解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从而规避由于传统思维定势所形成的思维僵硬和死搬硬套的学习方法。
五、答题严谨,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1)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化。解题中未知物理量不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x、y等字母来表示,必须用特定字母来表示,如:质量必须用m表示;电阻必须用R表示等。(2)作图规范化。物理中的图形、图象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它使抽象的物理过程、物理状态形象化、具体化。(3)计算题解题过程的规范化。一是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但说明的文字要简练、准确,切忌语言叙述过于冗长。二是计算过程的格式是:先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公式,然后代入数据,数据后面要带上单位(尽量用国际单位),最后得出计算结果。三是解题结果要认真规范地加以表述。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叶军.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习题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冯学民,华章.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J].教学探索,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