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度抑郁症的医治对策

2018-05-14 09:06宋秋云
丝路视野 2018年28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抑郁症心理健康

【摘要】抑郁症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纪之病”,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如此多的大学生跌入了这个万丈深渊呢?高校和学生工作者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医治好大学生的这场大病呢?本文结合一个典型案例简要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抑郁症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小杨(化名),男,金融专业,家庭条件较为宽裕,父亲在某公司当经理,母亲兼职做财务。亲子关系较好,父母较宠爱,基本有求必应,10岁前在奶奶家居住。大一经常旷课,喜欢玩游戏和到校外玩。大一一学年共挂科六门,经补考后还有三门没有及格。本人无精神病史,姨妈有过抑郁症病史。

二、心理危机发生过程

(一)心理危机发生背景

小杨高考失败,没有考上理想的重点大学,感觉和好友、亲戚的要求差距很大。现在所学专业并非自己高考所報志愿,入校来一直不能适应专业学习,上课听不进去,逐渐发展到了厌学的程度,导致经常旷课。父母反复做其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坚持,最起码做到不要挂科。

(二)心理危机发展

大一下学期挂科3门后,预估大二开学后补考应该能过,并计划如果全过,这学期便认真读书,不再旷课。可是考试结果并不随人愿,于是又重复大一的套路,不搞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行为懒散,晚上睡得很晚,早上起不来,班级各种活动也不参加,不断旷课,打算熬到毕业即可,甚至有想退学的想法。

(三)心理危机爆发

2017年10月底,补考成绩出来,三门都没有通过。辅导员找其谈话,经了解小杨大学后很长时间没有好好睡过,不想睡,也睡不着。食欲减退,记忆力减弱,每天感觉像行尸走肉,经常在校外玩得毫无知觉。小杨说也不想读书了,要求办理休学手续,并强调了父母已经同意了他的休学申请。

三、心理危机处理过程

(一)第一时间干预:耐心倾听、密切关注

在得知小杨补考三门都没有过的情况后,辅导员第一时间找到他进行了谈话。他向辅导员诉说主要是感觉自己过得很自卑,心情长期失眠、低落悲观,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特别是面对家里那些非常优秀的哥哥姐姐时,对自己缺乏自信。喜欢到外面玩来麻痹自己,但是玩后又经常自责,觉得自己并不开心而且对不起家人。这种情绪从高二开始,高考失败后这种情况就越发严重。在耐心倾听了他的诉说后,辅导员也向他说明了这种情况需要与父母沟通,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向班级同学了解情况。同时辅导员找到与他平时关系较好的同寝室同学和班干部,密切关注小杨。

(二)中间干预:联系家长、及时诊断、请假调整

(1)联系家长。在和小杨的交谈中得知,他暑期曾经把自己的情况和家长谈起过,但是家长并没有引起重视。辅导员认为必须要联系小杨的家长,告知小杨目前的情况并阐述其病情的严重性。在和小杨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后,家长也非常配合,于第二天晚上就来到学校。辅导员向家长反馈了小杨近期的情绪状况,并通过家长了解到了小杨的家庭以及成长情况。建议家长要多关心、关注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针对小杨目前的心理情况,学院和学校强烈建议家长带小杨到专科医院进行确诊。

(2)心理危机评估并诊断。家长来校后第二天上午便带着小杨到省城某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是重度抑郁症,并开具了抗抑郁的药物,要求及时复查。心理咨询师建议他请假两周回家调养和治疗,并要求父母全程陪同并仔细认真地开导小杨,以防意外。该生接受并于当天离开了学校回到了家。

(3)两周后,小杨到医院再次复诊,诊断结果为各项症状有所减轻,需继续服药。学院领导、辅导员、心理专家和学生本人及家长进行交谈,询问请假回家这段时间的调整情况,考虑到病情的严重性,学校建议家长来校陪读。但小杨本人和家长坚决认为没有必要,认为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同意休学和陪读。家长承诺会每隔两周来校看望并疏导小杨情绪、定期到相关专科医院复查、督促按时服药。

(三)预后措施:长期关注、继续支持

从确诊病情至今,小杨一边按时服药、一边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在家长、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下,小杨做了生活规划。辅导员每周都会找小杨聊天,了解他的情况,他也会主动向老师反馈他的情况,定期和家长沟通,共同交流小杨的情况,并要求家长定期带小杨去医院复查。安排班上的班干部和小杨的好友经常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给小杨很多不一样的体验,让他对生活恢复信心,调整生活作息时间,鼓励其多参加课外活动,让小杨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四、干预效果

(1)自我评价:自己的作息时间有了较大的改观,睡眠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负面情绪也较少出现,就算有消级情绪,也会努力调整,寻找各种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比如唱歌,让自己尽快恢复正常。每天坚持早起锻炼身体,起来跑步,当懈怠的时候父母也会提醒自己,认为精神状态恢复较好。

(2)辅导员评估:两个月的跟踪发现,小杨在情绪、认知等方面进步明显,自我评价更积极,对高考的失利以及旁人眼光看淡许多。能坚持正常上课,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很少在寝室玩网络游戏,有空闲的时候就会选择看看书,散散步。但是情绪和睡眠还是不稳定,有时会莫名的难过,什么事情也不想做,晚上如果不服药的话还是会睡得比较晚。

(3)周围人反映:认为小杨学习方面进步明显,小杨像变了一个人,更加积极、乐观,学习更加主动,班级事务也会主动参与。

五、总结

在本案例中,由于反应比较及时,处理比较得当,使得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没有演变为恶性事件,经过细致分析、认真总结和仔细提炼,形成以下几点体会,但此次事件的发生也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整合资源,形成家校联合干预机制。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如何取得家长的有力支持和配合,是影响心理危机干预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本案例中,辅导员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了联系,但并不是简单的通知家长前来学校,而是把小杨情绪的异常表现、学校针对性工作及可能原因分析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这让在家长到校之前就已经详细掌握小杨的现状,有利于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并且邀请学校心理中心的专职老师向家长详细传授如何与他交谈,怎样给予支持,并交代其家长需注意的各种事项,以有效的帮助小杨走出心理困境。

(2)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心中。为了正确有效应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在新生入校后不久学校对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寝室信息员进行专业培训,促使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心理健康意识,出现问题时自己能有效调节。

(3)反思。心理危机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以及时间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常识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心理中心对辅导员老师、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寝室信息员等朋辈辅导员进行经常性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在本案例中,小杨自大一以来就一直处于消极状态,经常旷课,长期失眠和情绪低落都是心理抑郁的重要表现,而班主任、寝室同学都一直没有发现、没有上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第一时间引起重视。这说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中某一环节的警惕性和判断力有待加强。

六、有待探讨的问题

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重“治”不重“疏”,对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出现的细微变化,不能从早期和源头上给予重视和及时的、有作用地指导,我想主要是因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师资不足和专业性欠缺导致。

很多高校虽然成立了“校、院、系”或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但是很不健全,比如在“系”一级,很多心理问题的发现都是集中体现在危机已然发生了才发现,或者学生本人自己主动来找相关老师说时才引起重视,朋辈辅导和朋辈的发现能力非常欠缺,学生这一级较弱,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不足,能力也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因此,重视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确立科学的朋辈心理辅导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功能,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程为民.辅导员战士—高校学生工作页数案例启示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5(8).

[2]刘欣堂,夏晓虹.案中寻方略科学育人才[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11).

作者简介:宋秋云(1987.07—),女,侗族,湖南怀化人,湖南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抑郁症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