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竞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需要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健美操的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方法、内容或者考核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学生需求。所以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PBL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的位置,不仅仅是教学主体的转变、教学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升。将PBL这一教学新模式运用到健美操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也激发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健美操教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综合能力
在高校的体育活动中,健美操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十分重要,影响着健美操的进一步发展进步。所谓的健美操,是将音乐舞蹈巧妙的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出来,可以使徒手也可以借助一些机械进行表演,目的是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标。这种娱乐性的体育活动,看似十分得简单,但其所包含的学问十分丰富,因此为了满足新时代的学生的需求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学生获得了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出现的问题。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适用于当代教育的标准。
一、问题的设置
在健美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動地参与到教学中并及时地发现问题。可以在学生熟练地了解一些基本的动作以及创编的规则时,教师通过电化教学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整套动作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能够使得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通过讲解获取更多的创编的知识,打开学生的思维,充分的利用想象力学会创编。例如知道下肢的动作与上肢的动作怎么样才会美观,表演的队形怎么转变才美观,音乐与动作怎么搭配才会美观等等。在进行创编之后,教师要根据所编排的动作进行建议调整,帮助学生解决在创编时遇到的困难,使得知识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对于动作的记忆更加深刻。
二、学习小组的建立
要依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所学专业或班级作为小组划分建立的依据,每个小组由6到12个人组成。学习小组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课后学习的探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有更深的渴望。比如教师布置学习的任务,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可以进行分工合作进行学习,使得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在课上,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和学习成果进行探究,并给于相关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习小组不断的得到完善。
三、学习的目标的建立
在上课之前老师都要对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目标进行阐述,并且表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程结束时教师会对于本节课进行总结归纳,并且阐述下次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做好预习的工作,为下一次课程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学习的自主性的发展
PBL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在健美操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音乐和相关的视频,以供学生学习参考。学生在进行选择时要注意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因为每个视频选择后都要求学生自己去观察解析每个动作,在进行动作学习时要掌握方法,以便更快更好地学会。每个小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学习,最后将每个人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一起研究学习,相互监督纠正,最终完成任务。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小组合作的能力,还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动作获得了自主学习动作的能力。
五、学习小组之间交流总结
在课上,每个学生都要积极的参与到创编中来,通过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所搜集的资料,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创编出符合自己的一套动作,并进行展示。展示结束之后,由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再由老师进行点评建议。各个小组之间还要进行交流总结,通过讨论获取更多建议,在进行整改,最后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健美操。PBL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由被动的位置转变为主动的位置,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通机会增加,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整个课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转变的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更加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思维得到了扩展,使得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技能从而由“学会”转向了“会学”。
六、评价与建议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疏远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友好的关系,在进行教学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面对问题时要寻求学生的意见,使得学生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充分的发挥想象,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得师生之间增进情感还可以使得学习的效率提高,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学习的现状。在课后作业成果进行展示时,要及时地对其成品进行评价和建议,对于每组的成果展示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纠正,帮助其使得作品更加的完善。在进行成果评价的同时,要及时地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知识,帮助其掌握更多相关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学生大脑。
参考文献
[1]莫艳华,刘昀.体育课程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3).
[2]宋祖军,屈杰,吴亿中,雷鸣枝.探究式教学法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实施效果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