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护士职业精神是决定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护士职业精神亦是减少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是目前我国培养护理人员的一种最主要的教育形式。高职护理专业教学院系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基地。但是,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不足,为此,高职护理专业教育需从学生价值观、课程体系、教师的重视、临床实践和考评体系分层入手,构建完善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培养适应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要求的、具有新时代护士职业精神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作者简介:杨珍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带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与临床。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2-0131-02
护士的职业精神是护士在学习和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并为社会所认可和推崇的一系列职业信念、价值取向及职业准则的总和。护士良好的职业精神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的主力军,是护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对学生职业人格、品德及价值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护士职业精神萌发和培育的地方。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对护士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医疗卫生服务的背景下,要把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就需要构建科学的护士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1.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失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
目前高职课程体系设置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到位,未将职业精神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核心课程仍然以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主,从实质上没有形成全程、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课程体系。这样使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2. 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不够重视
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无疑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其培育过程应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应将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揉进教学的每节课,每位专业课程教师均应肩负职业精神培养的责任。虽然目前高职护理教育也进行一定的职业精神的培养,但仅以具体的职业精神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没有以职业精神所要求的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等为主线进行传授。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并没有主动地将职业精神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导致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空洞抽象,学生的内化效果不佳。
3. 护理专业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实时更新不够
医疗投诉原因分析表明,服务质量的投诉在所有投诉原因中排第一,而造成服务质量投诉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职业精神不能胜任就医者的需求。不同时期,人们的文化背景、生活需求是不同的。因而,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5~10年,职业精神培育的内容和方法就应该更新。但目前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仍然停留在既往社会人群对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上,致使护理专业服务内容及职业精神专注方向落后于社会的需求。
4. 缺乏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一定要有实效性的评价体系。而长期以来没有一个较科学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评价体系。现有的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效果的评价方式单一,往往将医学人文课程相关知识的笔试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方式,很少对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实际态度或具体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只停留在学生对职业精神相关知识的认知层面,与践行于行的职业精神有很大差距。这种缺乏实用性、实践性和實效性的评价方式可能是导致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较差的一个直接原因。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具有系统性、实效性和可行性。本文将依据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来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方法与路径。
1. 将职业精神培养有机地融入课程体系中
护士的职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护理职业认识,包括护士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态度。其中,护士的职业理念是职业精神的灵魂。二是护理职业情感,即是护士所体现出的对护理职业的一种热爱和向往,在职业行为上的表现为爱业和乐业。三是护理职业意志。护理职业意志能够对护士的职业行为起到良好监督作用,并增强护士的职业纪律感和自觉性。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该融入护理职业认知、护理职业情感和护理职业意志相关教育内容。在课程体系中,要明确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方法和时间,要使职业精神的培养成为高职护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职业精神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
2. 提高教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将职业精神培养贯穿到高职护理教育全过程
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每天都在接受教师的教导,每一位教师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产生影响。因此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点施教群。另外,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职业,教师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学生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教师的影响。在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学生的“向师性”依然很明显。在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中,专业技术课程占有绝对大的比重,是学生在校就读的重要课程。因此,每一位专业技术课程教师,在讲授专业技术课程时,要将职业精神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将职业精神的培养具体化、情景化,使学生认识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技术知识中都包含有职业精神,同时让学生懂得,富有职业精神的专业技术才有最辉煌最良好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同时要让学生认清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自己将在护理专业行业中应扮演的角色,以及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进而具有护理职业精神所要求的社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在整个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课教学来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真正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理念。
3. 将职业精神融入临床实践教学中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临床实践教学。临床实践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真实接触职业环境和认知职业环境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向临床护理人员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亦是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职业精神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实际情境。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内涵、标准及要求列入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的教学要求中,对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职业精神教育进行跟踪指导和反馈。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系统地安排学生参与探讨医学领域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和思考职业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学习处理各种护患冲突的原则及方法。另外,医院应选派职业精神高尚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和体验高尚的职业精神给工作带来的业绩,给患者带来的幸福,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以此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有效性,引导他们在护理实践中践行职业精神。
4. 建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评价体系
在目前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缺乏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评价体系。阿诺德认为:“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的各种方法的成效就不可能做出有效的回答。”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要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职业精神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内容应该从培育过程和培育结果两方面来确定,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不同阶段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取得的效果。参与评价的人员包括教师、医院的管理者、医护人员、同学、学生自己以及病人。另外,上岗工作后护理专业学生面对实际工作情况时能多大程度践行职业精神是最客观、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因此,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应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最后,从国家层面,需进一步健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考评体系,完善护理职业精神考评在执业护士考试中的考核指标。
[1] 李国艳,吴宝.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87-89,93.
[2] 罗季芳.医疗投诉原因分析及职工培训对医疗纠纷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7,(8):115-116.
(编辑:王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