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案例为基础,以课堂讨论为抓手,通过紧紧围绕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而展开提问、回答、反问、立论与反驳等积极的对话、讨论与互动,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既定教学目标。
关键词:对话式互动;案例;互动教学;法学
作者简介:盖威,法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督查法、社会组织法。(上海 20033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2-0060-02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高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大力培养高等人才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关乎法律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规模,关乎全社会懂法、守法的总体氛围和水平。
一、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目标
“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高等院校的法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以授课教师为主导,以选课学生为主体,以真实案例为基础,以课堂讨论为抓手,通过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紧紧围绕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展开提问、回答、反问、立论与反驳等积极的对话、讨论与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由授课教师精心筛选用于课堂讨论的真实案例视频资料,把枯燥的法律知识融入有趣的社会事件和经典案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为学生预留用于讨论的若干问题,课堂上以这些问题为焦点展开对话式互动讨论,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案,避免简单灌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学生通过真实案例透视社会生活和人性善恶,增长见闻以弥补社会经验之不足,为将来自信地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同时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奠定了坚实的法律知识基础、培养了健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依法创业、依法维权、知法守法。最后,优化对学生学业情况的过程评价机制,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客观依据。
二、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授课教师为主导、以选课学生为主体,以真实案例为基础、以课堂讨论为抓手,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三部曲。本文将以“行政法”课堂教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各类法学课程中,“行政法”相对枯燥、艰深,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行政法”是一门专业必修课,48学时,学生人数一般在45人左右。笔者通过长期的摸索、实践,运用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行政法”之具体行政行为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选取了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经济与法”栏目制作播出的一期节目“中国姓名权第一案:赵C变更姓名案”作为用于课堂讨论的案例。该案例所涉及的新知识点主要有行政行为的分类、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和主要特征。需要巩固的知识点有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和主体、法的溯及力,衍生知识点有相对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救济途径、庭外和解与法庭调解的联系与区别。预留问题:①本案公安机关为赵C换发二代身份证是何种性质的行为?本案是何种诉讼案件?②本案中存在哪些法律关系?主体分别是谁?③如何看待本案涉及的《民法通则》和《居民身份证法》相关规定之间的关系?④从法律角度如何评价一审判决和二审庭外和解的结案方式?⑤如何看待私权利与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本案对你有何启示。接着播放视频“赵C变更姓名案”,然后开展围绕本案案情和预留问题、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对话式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评价记录。
1.前期准备。教师按照严格的标准选取适用于课堂播放的视频资料,坚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每个案例要讨论的法律问题,按照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并提前发送给学生,以便满足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所需。视频资料按照以下标准选取:①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紧扣教学知识点来选取合适的案例用于讨论。上述赵C案即由行政相对人不服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引发的行政纠纷案件,紧扣具体行政行为的知识点。②视频内容和时长适合在课堂播放。其中,视频资料的制作主体要具有权威性,譬如央视和各大卫视根据近期发生的热点案例所制作的法治节目。节目时长以20分钟左右为宜,不宜过短或者过长。时间过短往往属于新闻报道性质的节目,无法全面展现案件细节,不能为课堂讨论提供充分的信息;时间过长则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上述赵C姓名变更案的节目制作主体即央视经济频道,时长在20分钟左右。③案情生动有趣,折射社会现实。在符合上述两个标准的前提下,应当筛选风格相对生动、活泼和有趣的案例视频,以便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赵C姓名变更案中,学生对于赵C这一名字颇感兴趣,进而积极准备,参与讨论。
2.知识储备。在课堂上,由授课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和讲解有关法学基本概念、规则和原则,为课堂讨论完成知识储备。应当避免照本宣科,结合具体生动的小案例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时,结合最近某位市民通过微信发布自制虚假的“假紫菜”视频,结果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日的真实事件,有助于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3.对话式案例讨论教学。基本原则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去寻找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具体步骤如下:①通过网络播放事先选取的社会热点事件或经典案例视频資料,并在播放前为学生预留接下来要讨论的若干法律问题,问题按照先易后难、逐层深入的逻辑设计和安排。②视频播放后,为学生预留思考和准备时间,允许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彼此的意见。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对话式课堂讨论。按照预留问题的顺序,从选课名单中请部分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期间,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决定是否进行插话,给予提示、反驳或者反问,同时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借此向学生传递必要的信息、提供有益的思路或者激发学生的灵感,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法学理论。同时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辩论,进行立论与反驳,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理论前沿,避免简单灌输,鼓励学生去发现和钻研有价值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精神。④课堂讨论结束后,由授课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对于是非对错的问题要给出正确答案;对于学术界有不同观点的问题则要向学生介绍,推荐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文献,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深入研究;对于案例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人性问题或者道德问题,要进行适当的点评,提出有倾向性的意见或建议,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⑤授课教师对学生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和记录,为评定平时成绩提供依据。
三、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学生评教数据角度来看,笔者所教授的三门法学课程,从45人左右的小班到100余人的大班,期末学生评教分数连续十年均在90分以上。学生纷纷留言表示视频中播放的案例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改变了他们对法律知识枯燥无味的固有印象,激发了他们对法律的学习热情。其次,从毕业实习学生的切身感受看,在被问到“你认为大学期间所学的哪门课最具实践意义”时,很多学生纷纷表示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究其原因在于课堂上讨论的大量案例都是关于学生毕业实习和工作中必须熟悉的劳动法相关知识。再次,从对学生读研的影响角度看,近三年来笔者所教授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年级综合排名前三位)选取法律硕士作为研究生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 万庆宇.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浅析[J].科学咨询,2012,(24):23.
[2] 王亚丽.师生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2):100.
责任编辑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