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重修课程的教学实践

2018-05-14 10:01汪敬华章伟赵春锋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汪敬华 章伟 赵春锋

摘 要:为了提高重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长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重修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本文介绍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和方法对于提高重修班的教学效果和提升课程的通过率效果良好。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重修课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汪敬华,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电工学理论及实践教学;章伟,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非线性系统控制和网络化多自主体系统控制;赵春锋,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工学理论及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2-0051-03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实训中心面向机械、航空、材料、管理等非电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特点是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而教学内容中理论分析与计算偏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直接导致每学期总有不少学生无法通过期末考试和补考。因此,每学期都不得不开设“电工与电子技术”重修课程,来帮助这些学生获得必要的学分。下面结合多年重修班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重修班的教学质量,谈谈体会和认識,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一、重修班的特殊性

相对于正常班级,重修班的教学有其特殊性,任课教师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确保重修班课程的教学质量。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班级的构成复杂

正常班级通常由同年级和同专业的学生构成,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共同点多,存在可比性。重修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共同点少,且基础参差不齐,不存在可比性,其构成也较复杂,常有三种类型:重修学生、自选学生和免听不免试学生。重修学生又分为初次重修和多次重修。自选学生是指由于退伍返校、课程时间冲突等客观原因无法参加正常班级学习的学生,他们也是初次学习该课程。免听不免试学生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参加课程学习,只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其中包括少数为出国刷绩点的学生。通常,重修学生占绝大部分,超过85%;自选学生和免听不免试学生占少数,不到15%,但其课堂表现要好于前者,课程的通过率高。因此,本文以下提到的学生,仅指重修学生。

2. 排课时间不合理

正常班级一周两次课,每次两节,时间排在上午或下午,较为科学合理;而重修班一周一次课,连排四节,时间排在晚上。显然,这样的排课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压力,易产生疲劳倦怠,不科学也不合理。

3. 学生缺乏新鲜感

正常班级的学生都是初学者,对课程有新鲜感,易于受教;重修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或多或少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缺乏新鲜感,动力不足,易丧失兴趣。

二、学生的重修原因

任课教师对学生重修的具体原因,必须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知己知彼,才能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控制教学节奏,确保重修班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后答疑、座谈聊天或者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到学生重修原因大致有:

1. 意外、客观或偶然因素导致重修

这部分学生由于意外生病、学科竞赛和情绪波动等因素,时间精力投入少,复习和备考不充分,导致没能通过期末考试和补考而重修,但他们的基础和能力一般不错。

2. 基础薄弱或者信心缺乏导致重修

这部分学生由于偏科,数学和物理基础不扎实,学习吃力,遇到复杂的分析和运算,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随着课程进度容易渐失学习动力,最终导致重修。

3. 轻视草率或者粗枝大叶导致重修

这部分学生爱耍小聪明,作业敷衍抄袭,以为考前突击就能通过课程考试。考试时,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字迹潦草,粗心大意,漏洞百出,出现诸如运算错误、单位遗漏、审题不清等低级错误,最终导致不及格重修。

4. 随意任性或者满不在乎导致重修

这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丧失兴趣,课余时间沉溺手机和电脑游戏,时间管理不善,常缺勤,甚至放弃期末考试和补考机会。这部分学生数量较少,但他们对学风和考风影响极坏,往往是任课教师和辅导员重点关注的对象。

三、教学措施和实践

基于重修班的特殊性和学生重修的具体原因,再结合历年来在“电工与电子技术”重修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如下:

1. 树信心,打基础

重修,对学生的自信心本身就是一种打击,他们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再学习,普遍存在畏惧和担心。因此,首先,要使学生树立信心。通过列举事例,客观分析历届重修班学生的考试情况,使学生相信,只要目标明确,方法科学,稍加努力,通过重修并非难事。第一堂课应鼓舞士气,树立信心非常有必要,而且重要。事实上,不断打气应贯穿重修班教学的始终,这样才有成效。其次,强调重修的客观原因是“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没打好,而不只是主观因素。所谓基础没打好,特指教材中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还没掌握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一章学扎实了,后面的章节就容易了。而第一章中最重要的一把“刀”,就是基尔霍夫定律,多“磨”多练,对求解电路电流和电压等“砍柴工”是很有帮助的,而且任课教师应注意尽量多分配些课时给第一章,正所谓“钢要用在刀刃上”。最后,在给学生打基础的过程中,授课语言要简练形象,通俗易懂,多用比喻和类比。比如,电是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但学生对于电是什么没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如果讲“电就像水一样”,那学生以形象的“水”来认识抽象的“电”,就易于把握电的本质,再借助水压、水流和水位的直观认识,自然容易理解电压、电流和电位等基本概念。

2. 抓考勤,讲经典

重修班因临时开设,所以无班风可言,学风也普遍不佳,迟到、早退、缺勤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抓考勤就是抓学风。建议每次课都考勤,明确规定其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这样,学生通过出勤获得平时成绩,拥有一定的成就感,少数学生甚至逐渐克服懒散随意的作风。点名考勤的时间选在学生课堂练习的时候进行,这样不耽误有限的课时。由于“电工与电子技术”内容多、课时少,因此精讲课后经典习题和历年经典考题就是一条捷径。经典习题是指教材上体现诸如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等基本定理和方法的习题。任课教师可采取一题多解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体味思维的乐趣,领略殊途同归的魅力。经典考题是指历年考过的题目,具有代表性。任课教师除了将题目讲解透彻之外,还需提示学生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考题是“万变”的,但其背后隐含的知识点(即“宗”)是不变的。这些知识点理解和掌握了,题目怎么变,怎么考都不怕。

3. 课堂练,错误现

重修班的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了解,缺乏新鲜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是重修班任课教师的用心所在。事实上,重修班的学生只是表面浅显地了解教学内容,一旦涉及具体知识点,总存在模糊混淆的记忆和自以为是的误解。因此,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错误之因,将模糊混淆的记忆澄清明了,把自以为是的误解纠正过来,也就达到了温故知新、豁然开朗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布置几道经典习题或考题,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练习,并让两三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他们的计算和推导过程,这样既可以让所有学生强化练习,巩固知识,又可让黑板前的学生将自己错誤展现出来,还能让讲台下的学生指出其错误之处,这样一举三得,共同进步。比如,在课堂练习卡诺图化简时,请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化简过程,常出现诸如圈“1”的数目不对、圈的面积不够大,以及忘了四角相邻的规则等错误。实际上,明确概念、纠正错误的过程,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

4. 多回顾,用技术

重修班的学生容易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形成错误的定向思维和解题习惯。比如,并联电路中电阻分流公式,主观错误地认为电阻大,分得的电流大。为此,任课教师需要反复强调公式,并说明电流具有选择电阻小的支路通过的特性。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多回顾、多重复,以达到加深和巩固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学生易犯、常犯的错误,要多分析错误原因,与正确方法作对比,以加深认识,避免再错。由于重修班连排四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易疲劳,为缓解压力,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将4节课依次划分为老师讲课、学生课堂练习、播放网络视频和师生问答互动四个教学环节,其时间比例大致为3 ∶ 1 ∶ 1 ∶ 1。要强调的是,播放网络视频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其灵活有效,广受学生欢迎,且学习效果好。在“电工与电子技术”网络课程上共享了大量的“微视频”,这些视频综合运用图像、语音、动画和PPT等多媒体技术,立体而清晰地讲解一个基本的知识点,其时长约在10分钟左右。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可播放微视频,暂代授课,缓解疲劳,学生课后利用手机上网,随时点击,自主学习。

基于重修班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来“电工与电子技术”重修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探索,本文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和方法在保障学生的出勤率和提高重修课程的通过率方面效果良好。同时,笔者深刻体会到,相对于正常班级,重修班的教学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在思想上重视重修课程的教学,在态度上理解和尊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负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提高重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庆,温雪莲.本科重修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94-95+98.

[2] 吴其光,肖小亭.浅谈如何提高重修课程教学质量[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76-178.

[3] 孙高峰.高等工科数学重修课程教学浅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74-75.

[4] 王振涛,贺洪江.提高重修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0(4):83-84.

[5] 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5):89-94.

(编辑:秦俊嫄)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立足课堂,因学施教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