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生涯规划视角下“三段式”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2018-05-14 09:38马阳
职教通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三段式创业教育高职学生

摘 要:创业教育与学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基于学业生涯规划理念的“三段式”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将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以文化熏陶式为主的种子期、以课程融合式和专业实践式为主的培育期、以产学研合作式为主的孵化期三个阶段的传承和衔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三段式;学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马阳,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7-0030-04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业,提出了“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2014年夏季,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这一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机制和体制上扎实推进高校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并且要面向人人,促进创业者创业;2015年12月,教育部在其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全国所有高校从2016年起,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类的课程,且要纳入学分管理。[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2]此后,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连年出台关于创业教育的政策,表明了新时期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各地高校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并基于实际启动了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简单的一蹴而就,更不能成为短期的“企业家速成班”,而是要从学生入校伊始,就将学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入到创业教育指导中,通过学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创业之路该如何走,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创业教育与学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逻辑关系

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创业教育从其本质上来说,有两层意思:一种是单指创办企业的教育。这是狭义上的划分。另一层意思主要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开创精神的个人。这是广义上的定义。[3]而对于高校而言,其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到底该做些什么?有学者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除了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教授有关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4]

学业生涯规划是学生通过对自身情况及学习环境的多维度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并据此制订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学习行动计划,实现个人所追求的学习实效的过程。[5]

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情怀和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而学业生涯规划,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客观分析自身特点及身处的环境后,锁定学业目标,再采取行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个好的创业者,必须能对自身和环境有清晰的认识,并能综合判断,对创业项目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方能做出正确的创业项目抉择和行动方案。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指导学生对自身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要素进行客观分析,同时,还能够对外在的环境予以科学分析,最后综合自身及所处的环境要素,锁定学习目标,采取相关行动,实现学业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和知识能够帮助创业者对创业做出科学合理的筹谋与打算。而创业教育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对自身特点认知以及对环境形势判断的敏锐性。[6]

二、学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一)助力高职学生科学认识自我,明确创业定向

大学是人生求学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走上社会后的生存质量和品质。因为大学阶段人才培养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从而让接受教育的人实现自我优质成长,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期间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个人能力及特长等作出科学的评价与认知,对身处的环境能够予以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科学设计行动方案,最终达到自己预定的学习目的。基于此,依托学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论,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对自己和创业环境予以合理分析和判断,清晰自己的创业定向,从而规划、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

(二)指导高职学生平衡创业期望值,提升創业水平

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一步是评估与反馈。也就是说,学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规划者本人时刻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设计的学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朝着设定的目标前进。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都会通过引导个体进行自我探索,并能根据实际形势发展适时修订学业生涯规划设计,平衡学生的学业生涯期望。这一方法能够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发展形势,及时对自己的创业项目予以合理分析和评估,当创业遇到挫折或意外情况时能有应对的方案,不至于因为期望值过高而陷入被动的局面。

(三)规避高职学生潜在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优质成长和全面发展,其理念就是因人而异,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设计学业发展蓝图时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科学分析学业环境, 从而理清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因素 ,进而引导他们采取可行的行动方案,实现学业发展预期。基于学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实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能使被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所处的环境,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尽可能规避创业风险,进而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努力奋斗,实现创业目标。

三、基于学业生涯规划理念的高职学生“三段式”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视,但从教育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教育都应是延续性的,所以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是一项连贯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贯穿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阶段,并要有步骤、递进式循序推进,绝不能靠某一阶段的突击式教育、培训予以实现。如何科学、高效、系统地做好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认为可以依据高职院校的学业年限,在基于学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分三年三个阶段构建其创业教育模式。

(一)第一阶段(种子期):通过始业教育和理念引导,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这一阶段是学业生涯规划的预备和起步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刚入校的高职一年级学生。始业教育是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教育效果往往会对学生关于大学的学习、生活认知产生直接的影响。传统的始业教育一般都是校情校史、专业情况、学习生活注意事项、专业出路等问题的介绍。但如果在新生入校伊始,就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并通过系列途径对新生予以创业理念的引导,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關于传统学习和未来发展出路的固有观念,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脑海里及内心深处播下创业的种子,激起学生的创业意识。

教育引导途径主要为:通过解读并宣传国家有关创业教育的政策,使新生明白创业及创业教育是一项国策,有良好的政策和机会空间可以把握;通过创业类学生社团或在校生的创业团队现身说法,以同龄人的经历和收获吸引新生对创业的关注;通过邀请企业家或创业的校友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沙龙,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向往以及对创业的客观认知,树立学生创业的信心。

(二)第二阶段(育苗期):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创业知识与能力

这一阶段是学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知、内外部环境探析及目标定位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二年级学生。通过第一课堂创业理论课知识讲授和第二、第三课堂实践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掌握国家有关创业的政策及创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锤炼创业的必备技能,提高企业管理的能力。

笔者在前文交代过,教育部在2015年底专门发文,明确要求从2016年开始,所有的高校都要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类的课程。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高职院校需修订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系统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审视自身对创业的兴趣程度到底有多少,对创业的内容是否感兴趣,也可以通过学习成效检验自身是否适合创业。

而开展第二、第三课堂的创业实践,则能够使学生把自己在第一课堂所学的创业知识落实到现实的实践中,并予以运用、检验和发展,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其方式和内容主要有三种:一是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活动。主要是创业情景模拟实践,学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通过开展创业实践情景模拟,弄懂创业的基本操作流程、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化解风险,这样的社团活动基本是零成本的校园实验性质的实战沙盘操作,对学生创业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作用。二是大学生“挑战杯”和科技创新类的竞赛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参赛组队、选定项目、过程性研究、社会调查以及参赛项目文本撰写、竞赛答辩等每一个环节的锻炼,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都可以为其以后创业组建公司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利用寒暑假的大好时机,走出校园、走上社会,通过实地参观走访、实习见习、专项调查、创业人物访谈等形式,可以加深对创业的深入理解。第二课堂的校园活动、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都可以让学生对创业的环境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业想法,为其创业目标的确定奠定基础。

(三)第三阶段(孵化期):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与心理品质

这一阶段是学业生涯规划的行动方案制定、评估与调整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高职三年级学生。高职院校有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产学研基地众多,同时注重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而言,所有的高职院校对大三年级的学生均有一个完整的学期或一学年的顶岗实习要求。这就为广大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创业能力与心理品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通过产学研合作以及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有较为完整的时间,走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学校合作的行业企业或其他企业单位,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其中,开展生产性实训操作及真实的岗位体验。这样,学生既可以积累和检验在学校所学的创业知识,又可以实地学习企业、岗位管理及有关企业运作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从而为制定自己的创业行动方案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学生在产学研以及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实地感受,还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自己的创业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并据此予以调整修正,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行动方案。

产学研合作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学校通过与所在地的创业孵化园、科技园或其他创业类基地签署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搭建合作互助平台,通过这个互动平台,使已经创业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在上述单位实习时积累必备的创业实战知识。同时,还可以引进有关单位给予学生创业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互助生态环境。二是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及学生科研活动。高职院校可借助“挑战杯”和科技创新类的竞赛活动,通过划拨专项基金支持学生科研立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研发中去,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筹划、创办、经营有关企业或公司,从事营业销售、项目研发等真实性的商务活动。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新型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国关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尚缺乏系统性的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基于学业生涯规划理念的“三段式”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全面实施,更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 2015-12-01].http://www.moe.edu.cn/srcsite/A15/s3265/201512/t20151208_223786.html.

[2] 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 王晓旭,高琼,路军,等.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1 (3):1-7.

[5] 王训兵,李晓波,王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73-74.

[6] 龚安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98-99.

猜你喜欢
三段式创业教育高职学生
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游戏教学法在“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编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