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付生 路杨
摘 要:建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选取毕业五年的商科专业学生作为样本,从测评专家与直线主管两个视角出发,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商科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指标体系,并针对分析结果对具体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商科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徐付生,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4-0013-05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较为科学地回应了国家社会时代要求,回答了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及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命题,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实到高职商科院校,就是要具体化、细化为高职商科学生德智体美如何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回答清楚高职商科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明确高职商科学生所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好的价值观,也是好的活法[1],属于高职商科学生向上向善的好活法,必将与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商业精神的追求、核心素养养成,紧紧连接在一起,必将成为新的创新力量增长点。这种力量源于核心价值观与职业伦理,体现于个人理想追求与时代发展的和谐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并将其融入高职商科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培养“强国一代”的应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商科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必要性
(一)高职商科学生核心素养的缺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教育和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作为高举技术技能大旗的职业教育必须主动作为。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商科学生人才培养中“核心素养”意识不强,学生培养既有吃苦耐劳精神薄弱、团队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等共性问题,更存在知识宽而不精、市场意识缺乏、企业家精神涵养不足等学科问题。另外,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对高职商科学生带来了较大影响,学生精神信念的迷茫,导致其心身“亚健康”,严重影响了它们的职业长远发展。
(二)增强高职商科院校办学质量的需要
2018年,国家即将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同时,2020 年,“专业+学校”的招生体制改革,也将全面实施。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办出自己专业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竞争力的唯一出路。而商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与养成正是高职商科院校面向职场育人,打造特色商科专业,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三)新时代高职教育提升人才培养站位的需要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正在走向普及化阶段的进程中,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需品。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多数青年需要接受的基础教育,这要求高职商科院校必须充分把握新时代赋予人才培养的方位和坐标,与时俱进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致力于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职业核心素养,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好底色,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商科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我国古代商业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爱乡、诚信守信、开拓创新、竞争合作、勇于冒险、团结互助、开放包容等价值要素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品格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对高职商科院校学生而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身心,意味着以此为道,经商有道,在商务活动中亲身贯彻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鉴于高职商科学生普遍接受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其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再作为探测点,而是侧重于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隐形素质测评点,如技能、心理、个性等,构建凸显商科学生特质的核心素养测评体系,并编制简洁实用的测评量表。
(一)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结构维度确定
文中“商科”泛指金融、会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工商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等传统和交叉专业。相对制造类等以技术操作为主的专业而言,商科学生所面对的工作岗位的特点是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多变性。与人打交道、服务业岗位是商科学生职场的最大特点。考虑到在校学生与毕业生的代际传承,以及核心素养的可视化、可感知性和可模仿性,我們选取了毕业五年的商科专业学生作为样本,从测评专家与直线主管两个视角出发,采用客观角度的定性分析法采集素质信息。
我们采用关键事件访谈法,访谈形式为面谈、网络和电话访谈。对50名毕业五年的高职商科学生围绕“商务职业生涯中最成功与最失败的关键事件”展开访谈,项目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从描述中提取与绩效相关的素质信息。[3]在综合分析调查样本个体素质差异的基础上,结合直线主管评价分值,归纳得到商科人才的核心素质测评点。从工作素质和身心素质两大层面出发,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并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最终将商科学生核心素质归纳为六项,分别是进取、机变、沟通合作、亲和友善、诚信耐苦、敬业乐业。结构层次关系,如表1所示。
(二)核心素养维度拟定依据分析
1.工作素养维度。(1)进取。在一线商务活动中受挫折、被拒绝、受冷落是常态,面对困境,着眼目标的执着与职场的坚守,不忘初心,始终保持一颗积极进取心是职场素养之源。(2)机变。市场讯息万变,而外部环境对市场研判、决策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商务人员必须适应环境,只有知变善变,才能在商界中生存和发展,机变是职场素养的灵魂。(3)沟通合作。新生代商务人员独立自我的个性特征,不易融入崇尚沟通合作的团队文化,这就需要商务人员摒弃功利的逐利性,善于沟通,乐于奉献,树立集体利益至上的理念。
2.身心素养维度。(1)诚信耐苦。推诚守信是职场取胜的基石;坚忍耐劳是重要的职场品格。商界“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训导,对“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屈”的当代商界青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亲和友善。商务人员主要是与人、社会打交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达成工作目标的关键。热情贴心、谦逊、一见如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是商务员的重要法宝与竞争手段。(3)敬业乐业。时间不固定、工作强度大,流动频繁是商务人员工作的显著特点,培养敬业乐业的健康心态和职业忠诚的从业准则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同向发展的重要路径。
上述六种核心素养具有内隐性和养成性,决定了它无法准确进行直接测定与定量考評,但是可以经过系统涵养和实践获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商科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一般能力与素质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一般能力与素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是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核心素养则是一般能力与素质的升华和内化,是经过长期训练学习、打磨养成的,也是同行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和模仿的从事商务活动所需要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冰山水底的隐形部分。第二,六项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了世界当代与未来对商务人才的要求,还体现了现代商家对中国商帮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融合、发扬与超越[4],如儒家的仁义和进取、兵家的智谋权变、墨家的勤俭与吃苦耐劳。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商科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实践
(一)理念是行动先导
思想是行动之源,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未转,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行动之转。毋庸置疑,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肯定要学一门“手艺”,让学生胜任第一个岗位,也应当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手艺”,只能让学生就任一个工作岗位,何必花费三年工夫?诸如,“蓝翔技校”之类的社会培训机构就足可以实现。“大人之学”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应当推行什么样的育人理念?着眼学生未来,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应当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本义。众所周知,现在市场讯息万变,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模式层出不穷,而市场又是高职商科学生未来职场赖以生存的土壤。高职商科学生未来能否在市场变幻中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道”,在校期间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尤为关键。这就要求高职商科院校必须树立人才培养的整体观,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既做到“经管法融合、商工结合”技术层面的传授,又要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既要肯定商科学生对财富的渴望和正当追求,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品格锤炼。[5]试想,一个心思缜密、“手艺”好得不能再好的会计、出纳,由于忽视品格锤炼,也可能会把公家的钱拿来炒股、消费、挥霍殆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二)课程是根本途径
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6]笔者所在学校着眼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构建了以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主体的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而落实到商科专业就是要把商科学生核心素养指标或整合或开发成一门门可视化、职业化的专业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商科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类: 一类是基础通用课程,将学生宿舍、课堂、校园文明、社会实践等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开发成商科核心素养教育课程,涵盖诚信耐苦、亲和友善、敬业乐业、合作沟通、机变进取等,分五学期计入学生学分,由辅导员(班主任)和职业素养教师讲授,以帮助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中正确认识职场、社会、他人和自己,形成正确、行之有效的职场价值观,避免陷入职场陷阱。第二类是专业平台课程,既要有针对性的配以在线学习开设专业骨干课程,又要结合课程进度设计课内实践项目,如市场营销实务课程配套设计的“商行天下”项目,让学生在“线上+线下”产品销售中体验创业的快乐、艰辛和风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商贸职业情感。第三类是职场导向课程,主要涵盖三大模块:一是企业家精神启蒙课程如“动静之机”“新经济视角下战略管理”“改革开放——激荡四十年”“新时代经济人物”等,以期打开学生商业视野和思维;二是岗位导向课程如旅游专业的休闲旅游经营实务、主题乐园经营实务、休闲渔业经营实务,营销专业的新零售、移动商务技术、农资产品营销技术等,以期助力学生胜任第一份工作;三是企业实战课程。如校企联动开设的“一对一师徒互学季”“顶岗实习”,以期增强学生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岗位适应度。
课程实施环节体现多样性。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主要采取企业专家专题辅导、案例研讨、学科竞赛、商贸企业调研、创业体验周等培养途径,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对商科素养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由专业教师引导的课前十分钟演讲,对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校企互通”教学团队是灵魂
好教师才能成就好学生。要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商科学生核心素质培养,就必须把落脚点放在“校企互通”教学团队建设上。一是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7]实施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结成帮扶对子,明晰教学团队中每个人的职责与任务,共同商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面向职场课程体系,融入商业发展最新动态和职业素养、人文精神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有序设计校内外实习、实践环节。二是校企共同实施实战教学。合作企业派出业务骨干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指导,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直接接触生产一线和业务推广、市场开发,形成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校企研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商科学生核心素养不是单纯靠课堂习得的,而是靠实战项目训练而成。因而,建设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践环境尤为重要。如笔者所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发设计的休闲餐饮运营流程教学实训项目,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暖咖1987食光茶餐厅,并结合单店(小组)晨会、夕会、商业调研等形式活泼的职业化活动,让学生在实战中自觉养成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四)班级企业化管理是有效载体
借鉴公司化运行机制,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虚实融通的亲商环境中体验管理岗、员工岗等不同角色的转化,促进商业精神内化为核心素质,快速成长为“准职业人”。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在学徒制班级中推行企业化管理模式改革,辅导员(班主任)是董事长,任课教师为执行董事,学生是企业员工。在董事长(班主任)领导下,推举经理、主管、班组长等管理层,确定企歌、企训和共同愿景,设计企业化制度和运营环境。
企业效益即班级的量化考核成绩,员工的工资、奖金就是学生的德育量化考核成绩。同时,实行员工“青春成长护照”制度,考核项目依据商科学生核心素养指标设计,护照人手一册,在学校、合作企业以及其他有合作关系的领域通行,一枚枚“印章”是学生素养提升的印证,更承载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和全方位育人的使命。
(五)商科元素育人环境是基础
将商贸企业文化渗透、交融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例如,在校园、教室、宿舍走廊设计中国商帮文化、中外商业企业核心理念、优秀企业家寄语、优秀毕业生事迹等,突出先进的企业理念、管理规范、行业质量标准、专业的特点等内容的宣传,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商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可利用资源。
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促进学生素养内化方面更具有直接性和体验性。如笔者所在学校聚焦商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商科院系整合、重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探索形成了“礼商、风雅颂、祖国在我心、动静之机、商行天下、天天4S、阳光我爱我、只要肯登攀、银领展翅、难忘岁月”等商科学生核心素质养成项目,很好的发挥了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评论员.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N].中国青年报,2017-12-27(0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吴迪贾,鹤鸣,邱泽国.高等商科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6,3(19):73-74.
[4] 孙毅.商科院校建设商文化的实践探析[J].新校园(理论版), 2011(3):34-35.
[5] 刘文霞,潘菊素.融商帮文化于一体的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7):91-92.
[6]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8-29.
[7] 黄新强.中职市场营銷专业“双主体制订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