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经历了“沉睡”“苏醒”“站立”和“舞动”的课程生态发展过程。而“舞动”的课程是锻炼素质的形态课程、深入体验的情态课程、张扬个性的意态课程。建设其课程生态,既要整合满足主体实践共享的实用资源,又要催生适合主体实践行为的活动资源,营造“做学教合一”的“活的教育”的美好意境。教学主体必须增强创新意识,遵循规律,因“生”制宜,自主开发目标分层、蕴含丰富、功能多样、衔接有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态;做学教合一;自主建构
作者简介:戴林东,男,正高级讲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4-0027-05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的生命线。”[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完整的课程生态系统,它是由语文实践活动深化发展“综合”而成的。它因“综合”而增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育人价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以有效增强和提升。而最理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达成教学主体“做学教合一”。
陶行知先生首倡的“教学做合一”,以“教”和“学”归结于“做”的融合关系,体现“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的思想。[2]他的学生徐德春则将之调整为“做学教合一”,[3]目的是贯彻、践行老师的思想,托举“做”的价值,放大“做”对“教”和“学”的统领意义。“做学教合一”是最理想的主体实践,呈现出课程生态中主体行为互动共生关系。建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态,既要整合满足主体实践共享的实用资源,又要催生适合主体实践行为的活动资源,营造“做学教合一”的“活的教育”的美好意境。[4]中职语文新“大纲”承袭“做学教合一”生命脉息,将“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指向“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高度,切实“加强语文实践”,创新架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有效激活了课程生态机制,显现出“活的教育”的时代光辉。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态形成过程
一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从国外引进的课程模态,将其置入我国语文课程是“中西合璧”。其实,从中职语文主体发展审察,它的形成自有其渐次递进的过程渊源。
(一)“沉睡”的课程生态
上世纪“新时期”的中职语文课程秉承传统语文学科体系,在以文本读、写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中融合活动资源,常以应用文读、写资源体现语文实践精神。虽然,也间或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行为,但由于忽视、丢弃了语文实践活动主体性课程——“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从根本上说,实现不了“做学教合一”的实践育人价值,也就达不成真正的“活的教育”。其课程价值标向容易误导人们将一般的读、写教学活动当成语文实践活动,从而缩小语文实践范畴,降低实践育人功效。这一时期的中职语文课程按“中专”“职高”“技校”分系统建设,虽然产生了职教语文的实践意识,但对于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很茫然,在資源开发上只是“蜻蜓点水”,要么在“阅读”与“写作”两大重心板块中包容着实践因素,要么在课程体系中嵌入一些应用性内容,其结构组合明显存在“点缀”或“粘贴”的痕迹。因此,从本质上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在“沉睡”中。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教委中专学校八五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集中构成“应用文读写训练的基础”,其它应用、实践因素融在第一、二册三类基本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课文的听说读写训练、以及第四册文学艺术作品鉴赏当中。[5]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规划教材”职业高级中学第一册《语文》,按文体特征分为六个单元,其中,第四单元为“应用文”,包括“书信两封”“记录”“发言提纲 汇报提纲”,夹在其它文体单元体系之中。[6]以“应用文”作为实践内容虽然体现了职业教育特点,但这一“光点”映现不出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艳阳蓝空的灿烂光芒”。况且,在课程教学运行中,也普遍将“应用文”资源等同于其它文体资源,运用于一般的“读”“写”教学之中,这就自然无法引发真正的实践活动,形成不了活动课程的实践效应。在如此以文本奠基的传统课程环境中,围绕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所生成的语文行为,仅属于教学方式、方法层面的活动形式,其运行空间局限于课堂,很难实现课外延伸和生活拓展。事实表明,这种课程及教学中的活动,对于职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二)“苏醒”的课程生态
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了中职语文课程“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在坚持语文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掌握一定的自学语文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列入课程目标,以“激发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较之以前将语文实践能力纳入语文素质来审视,即使关注到的实践能力“面窄量小”,但主观上它使语文实践活动向“综合”迈进了一步。然而,这个时期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的认识,还仅仅是刚刚“苏醒”。“苏醒”并不是“觉醒”“清醒”,对其课程生态的形制设计还没有明晰的思路,更没有建立运行机制。没有“综合”的形态,哪来“做学教合一”的生态?实际上,其课程建构仍然是语文“学科课程特征较为明显,而对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内容,如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以及语文实践活动,均未作为重点加以强调”。[7]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运行中,在重视“双基”培养的同时,面向职校生语文实践活动学习需求、特点的创新追求,并未充分体现出来,致使“职业教育特色不够鲜明”。
以当时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为例,教材共分四册,5个序列内容可以提炼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结构形制,总体上在“读”“写”主体板块之外开拓出“口语交际”板块,另在“写作”板块中包容“应用文写作”内容。其课程建设虽然遵循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语文素质培养价值取向,有意识地进行应用性育人资源的吸纳和融合,比如面向专业实际建构对职业生涯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文体系(内容)、面向社会实际建构对创业思想具有引导意义的议论文体系(内容),以及面向职业人生建构具有陶冶化育功用的文学作品体系(内容)等,以体现中职语文课程的实践精神;但是,这些文体特征体系仍然没有生成主体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机制。新开发的“口语交际”仅是一个单项语言技能实践活动,在课程结构中占比非常小,每册教材仅在最后设有2个“训练”项目。而包容于“写作”板块的“应用文写作”,也没有脱离传统的课堂文本模写“窠臼”。课程教学实施仍然以文本内容为中心,在注重“双基”的听、说、读、写教学中,从方法革新层面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模拟、欣赏等体验活动。这种课程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语文课程的生活色彩和实践光环,但所开展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不足,语文应用价值和实践效益并未凸显出来,课程面貌也无法呈现出丰韵荡漾的人性化课程优质生态,从而复原语文生活的本真。因此,中职语文课程必须彻底“转型”,面向学生主体实际,从思想到目标、从内容到方法、从体系到结构洗削更革,全面创新,架设“最适合”生本发展的“做学教合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厦。
(三)“站立”的课程生态
2009年,闪亮出台的语文教学新“大纲”,从“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架设课程大厦,建构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板块连贯的单元课程结构体系。[8]1-7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课程主体结构,凸显语文实践价值,不仅健全、完善了语文课程体系,而且促进了语文“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统一。语文实践活动以“综合”而独立成形,“站立”起活动课程的“身架”,实现了语文课程的快速转型和有力跨越。由此引发的新教材编制面貌一新,“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语文课程生态园一片绿植,闪现出新的生机。
然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可能依靠一轮教材的创新编写就完美定型。要形成葱郁生态尚需精心培育,要让“站立”的课程“身架”变成丰韵“身姿”,还要整合有效资源丰满其“血肉”、生发智慧动力激活其“心脉”。以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为例,①“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三板块所承载的课程内容,还没有实现“学科资源”与“活动资源”并重,或者说,还没有形成比较合适的比重关系。虽然,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独立板块创新建构了主题(项目)活动系列内容,但它不仅“量”少而且“质”薄,显得“肌体稚嫩”。该套教材所建构的主题活动蓝本,按“活动目的”“活动指导”“活动评价”和“活动资源”结构成形。姑且不论其主题立项是否能够全面反映中职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实际需求,以及前后主题活动衔接逻辑是否符合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心理规律,这里要明确认识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活动设计目的,是让教学主体“遵照执行”,还是让其“参考生成”。实际上,语文课程任何教材资源都不能“捆绑”教学:阅读文本内容虽然对教学约束力最强,但在“必学”内容之外,还有“必选”“自选”内容留给教学自由的空间;而写作、口语训练课程则教学自由度更大;相比之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要展现自由的蓝空,放飞师生语文的知、情、意、行,自然形成“做学教合一”的课程生态。因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主体性、个性化多维生成的动态课程,其主客体资源的开发最适合运行特色化校本课程模态。如果以定型的主题统一不同学习群体学生的活动目标、内容和方式,就很有可能不适应教学主体的个性追求,有违活动旨意。所以,教材提供主题活动蓝本的目的是对教学主体自主创设主题活动作示范和启迪,而不是对教学实践强求一致作“活动指导”。对于教学主体来讲,自主设计主题活动也是智慧创新,确实需要教材提供良好示范和有益借鉴。从这些年教学实践情况来观察,该教材设计的活动蓝本实施效果也不明显,实际利用价值较低。因而,教学主体必须增强创新意识,遵循规律,因“生”制宜,自主开发目标分层、蕴含丰富、功能多样、衔接有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持续推进“做学教合一”课程生态健康发展。
二、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态发展特征
我们不能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固态定形,而要让它立起的姿态“舞动”起来,既生动活泼,又美轮美奂,从本质上区别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中一般的教学实践活动,更区别于传统的语文课外活动。“舞动”的课程生态要“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職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8]3让学生实现立体化自主锻炼。
(一)“舞动”的课程是多个维度的综合课程
“舞动”的课程生态建设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其培养目标涵盖由应用能力(认知、操作、交际等能力)支撑的语文素质的各个方面。因而,它的本质特征是“综合”,即有目的、有重点的融合,蕴含理趣的有机整合。不仅是教学方式、方法的综合,即主体语文活动行为的互动共舞,让学生养成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综合,即客体资源与主体资源的有机融合,在物我同化的情境中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兴趣化、个性化发展。课程生态因综合而完整,因自主而生动。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享用者,而且其自身的主体素质(知识、情感、能力等)也成为课程“活”的资源。学生参与课程决策、实施、评价和创新全过程,必然要打破活动课程的“生命周期”,使课程跨越时空,让活动自由运行。所有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并经过民主优选,推出集体活动项目。自主建构活动课程,能够保持课程生机盎然地动态发展,达成“做学教合一”的理想境界,从而绽放“适合的教育”的课程本色。
(二)“舞动”的课程是锻炼素质的形态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既是对“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板块内容的承接、深化,又是面向“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应用、拓展。语文新教材所建构的主题活动系列形态,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其积极意义在于昭示人们,综合实践活动呈个性化变异、有规律生成。教学主体可以遵循规律参照执行,更可以根据需要遵循规律自主生成。自主生成主题活动本身就是锻炼价值发现和分析的语文应用能力。主题生成的土壤是校园、社会和职业生活,大生活成就大语文,生活土壤孕育出主题活动的无限生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客观上需要通过归整和提纯,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类型,如“知识拓展型”“文学冶情型”“思想碰撞型”“问题探究型”“语言应用型”。[9]各种类型主题活动逐步推进,从而保障学生以能力为支撑的语文素质得到扎实锻炼。确立活动主题,一要体现“大纲”精神,实现语文生活综合提炼;二要遵照文体特征,实现相宜文体综合归类;三要满足学生需求,实现语文素质综合发展。
(三)“舞动”的课程是深入体验的情态课程
在知识、能力等素质培养的同时,情感培养也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目标。语文课程是情感课程,丰富的情感资源孕育出人世间生动的情态——情感状态。“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课程,也蕴含情感魅力、激荡人心,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但这种从间接或虚幻情境中感染、激发出来的情感,由于学生对文本世界和理想生活有一定心理距离,因此,升华为真情实感的难度比较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汇真实的生活资源,包括主体活动资源,学生在语文知识拓展和语文能力应用中,以“做学教合一”的力量,自然能够孕育出真挚的情感,生发本真的情态。其课程生态经过优化、提纯,形成肥厚的情感土壤,有利于学生在深入体验过程中,孕育情愫,陶冶情怀,升华情调,奔腾情潮,并逐步实现情感成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环境中获得和生成的真切情感,又催发自觉学习动力,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形成能够增强人生底蕴的语文品质,鼓起能够促进专业和职业发展的语文精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动的情态与上述五类主题活动形态相对应呈现,系统整合、有效激活了不同类型主题活动的特色情感资源,有力保障了学生深入体验喜、怒、哀、乐、悲等不同情感或情绪,使他们沐浴心灵的洗礼,养成审视社会、生活、人生的真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的习惯,进而洋溢出有积极意义的正向情感,并有效控制、减少和熄灭有消极意义的负向情感。
(四)“舞动”的课程是张扬个性的意态课程
意态即意蕴神态,是人的思想观念状态,它映现在课程内容和活动过程中。它树起课程育人的核心价值标杆,成为语文的灵魂。语文课程的生命力源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态扎根社会生活土壤,学生置身其中,以“做学教合一”的“综合”力量放开多维视角,观察斑驳的大千世界,摄取鲜活的生活营养,从而认识社会真相,感受生活真味,孕育奇思妙想甚至异思怪想,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思想或观点,闪烁丰富多彩的语文意态。这种宝贵的思想智慧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态的闪亮光源。自主创设主题活动项目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运行的起始阶段或环节,其本身就是价值发现和思想碰撞的活跃意态;而活动的实施和推进,更迸发出五颜六色的思想火花,经过融汇和提炼,成为鲜明的思想意态,又凸显活动的主题精神。
任何类型的主题活动都有目标清晰的价值追求,都涌动着熠熠生辉的思想意态。文学活动之所以动人心弦,除了有艺术和情感的感染,更有丰实的思想的辉映。即使是事物认知类活动,在观察事物、明晰事理、反映世界本真中,也闪耀着探究自然、追寻规律的思想光泽。而思想碰撞、问题探究类活动,本就是思想活动,旨在为学生搭建思想锻炼平台,让他们学会将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思想认识,置入生活、社会和职业等真实情境进行检验,在发现、辨析、论证、阐发等思想碰撞和较量中,实现正确思想的内化和个性思想的生成,从而逐步建构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和创业观等思想体系,铺实人生发展的思想基础。
总之,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学教合一”课程生态中,学生主体通过真切体验、深刻感悟语文生活,锻铸思想,提高认识,充溢出光亮的生命意态。
注释:
①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写的《语文》1-5册,由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1册2012年5月第1版;2册2011年11月第1版;3册2012年7月第1版;4册2012年12月第1版;5册2013年6月第1版。该套教材从2011年秋季试行,1册最早于2011年出版,到次年内容改动较大,形成2012年5月第1版,后来一直都使用2012年5月这个版本。
参考文献:
[1] 戴汝潜.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的生命线[J].教育科学研究,2004(3):36-37.
[2]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C]//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24-126.
[3] 石娟.从“教学做合一”到“做学教合一”——徐德春的教育理论及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33):73.
[4] 陶行知.活的教育[C]//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03-410.
[5] 全国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3.
[6] 全国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
[7] 倪文錦.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解读[EB/OL].(2009-08-11)[2018-03-0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106bb0100ev45.html.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 戴林东,王栋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解析[J].职教通讯,2018(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