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农村群众素质、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长期又复杂的工作,当前正面临一些挑战,根据新的时代背景条件,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遵循几个原则,要拓展颇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路径,提升其实际效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拓展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2—0050—04
[作者简介]田野,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工作重点。十九大报告中,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一个总要求就是“乡风文明”,还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十九大对于农村问题的关注,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指南。
一、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概况与现状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国初期,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领导下,废除了农村旧习俗,清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丑恶现象,开展了移风易俗运动,使得农村呈现了积极、健康、文明、科学的新风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理论和政策上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对于农村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阻滞了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党重视农村建设,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思想的变迁,农村群众的生活状态正从原来较为传统的形式向现代化迈进与转变,思想政治素质也有所提升。同时,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现代化,无论是基层工作还是农村群众自身,自然将经济的发展放在了重中之重,忽视了农村文化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升、环境的塑造等,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大的阻力和困难。在农村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出现了“两张皮”“说时重要,干时次要,忙时不要”的情况,受到了严重的轻视。因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轻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制度、内容、方式、管理等一系列缺失,形成了不良循环。
其次,农村群众本身也因为时代的变化发生了复杂变化。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群众群体从原来传统的较为单一的农业工作者逐渐分化成农业劳动者、手工业者、进城务工者、个体私营业主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农村群众变得相对独立,自主性提高,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分化导致农村群众群体在各方面素质上存在不平衡状态,对于问题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产生了更大的挑战。
再次,由于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纷繁复杂的信息良莠难辨,农村群众受到不同思想的影响很大,会产生一系列思想偏差或者行为失当,甚至摒弃了传统的乡风民俗中的合理部分,容易出现伦理道德的失范,严重影响乡村文明建设。另外,信息网络尽管传递现代化内容,但是很多信息没有从根本上将农村群众带入现代化的框架中,农村仍然存在法治观念的淡薄、环保意识不足等现象。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在农村根深蒂固,很多不良的习俗仍旧侵蚀群众的思想。
新的时代背景带来的各种变化对于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审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查漏补缺,从根本上进行纠正和完善。
二、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遵循几条原则
做好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主体性、现代性、全球性、科学性、系统性这五大原则。
主体性原则。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一方面是指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发挥主体性,不遗余力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是指农村群众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围绕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首先,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思想层面上引起重视,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作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农村工作者们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摸清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寻找原因、主动探索。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要主动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其次,在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始终重视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农村群眾,相信农村群众和依靠农村群众。“我们党正确处理同农村群众的关系,始终把广大农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靠的是什么?就是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靠不断给农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靠对农村群众坚强有力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还靠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教育。”[2]农村群众才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关键的。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关注农村群众,而农村群众自身也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认识到新时代背景条件对于人才的要求,主动提升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人。
现代性原则。为应对新的时代背景,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和创新,要根据时代变化拓展和丰富内容,运用现代化物质技术手段,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内容层面,要“及时引导人们解放思想,摒弃旧的思维定式,挣脱教条主义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既确立其‘自主化‘市场化‘产业化等现代意识,又形成民主、法治、创新等先进观念”[3]。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应对情况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尤其在农村,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思想,都在呈现复杂化和丰富化的趋势。因此,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适应新形势,阐释新内容,拓展新思路。在技术手段层面,物质生产资料的丰富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现代化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媒体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技术手段,其本身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素养的内容,也更应该运用到农村基层工作中,成为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实现其效果的手段。
全球性原则。当前世界的整体趋势是全球化,信息网络和经济发展使得农村的发展进步也进入到全球化的体系当中。在融入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农村需要塑造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农村群众队伍来应对各种各样的变化,以实现与世界的接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既可以实现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的促进,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本土文化的式微。尤其农村,保留了较多的中国传统的乡风民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就要把这一问题纳入考量框架,注重本土内容的保护,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弘扬传统道德规范。要始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为了培塑出具有一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农村群众,是能够适应全球化潮流而不为全球化大潮所湮没的现代化农村群众队伍。
科学性原则。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充分研究,并且可以通过不断改进实现效果的提升。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取决于其开展过程中的目标各个方面科学性的实现。首先,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科学性。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其微观目标在于教育农村群众,提高农村群众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适应现代化的时代条件;其宏观目标是实现农村的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实现农村的发展进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好这个目标。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作风良好的队伍,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尊重科学,不可盲目随意。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的科学性。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紧抓本质、紧跟时代、紧贴要求,以人为本,真正适合农村群众需要。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渗透。
系统性原则。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具有范围覆盖广、时间持续长、效果延续久等特点,要从系统的视角做好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整体性。其开展情况是一个整体,其开展的具体过程又是一个整体。对于一个整体,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又要审视细节。注重整体优化和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优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整体工程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结构性。“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的结构构成系统功能的内耗,只有通过结构的合理化,才能实现系统的功能优化。”[4]在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实现教育者、受教者、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结构要素的合理安排。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层次性。要认识到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律,还要认识到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差异性,抓好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
三、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完善与拓展
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应对各种新情况。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外部和内部、理论和实践等多角度落实教育,实现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完善和拓展。为实现现代化条件下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发挥,可以着力完善和拓展以下几个路径。
经济的支持。“‘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村群众收入,改善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给农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6]。要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保证农村群众的正常生产,在此基础上有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的武装。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性保证。在社会主义国家,要始终将意识形态的底线守住。细思前车之鉴,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思想的侵蚀颠覆和分裂国家,这种隐患和威胁依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阶级性和政治性的教育活动,我党将之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7]。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彻底纠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农村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将重点落在政治上,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农村群众头脑。认真领会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确保农村群众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
政策的倾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成为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建设和发展政策的重点内容,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制定一系列政策,对于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动力机制和长效落实作出具体规划,根据农村实际,建立和完善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例如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等等。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各类规章制度的建设,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惩戒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在政策上有横向和纵向的规划和延伸。
队伍的健全。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其主要队伍的组成即为党的基层组织和一些农村工作者。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应该在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和农村各方面建设的方向性。政府组织应该发挥好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保障者的作用,紧贴农村实际,完善服务职能。农村基层工作者作为实际的教育主体,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能力、提升人格魅力,找准定位,脱鞋下田,深入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的完善。为实现农村群众个人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最为直接的活动是教育。重视教育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农村群众的关键所在。重点要做好基础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尤其做好适龄儿童的教育工作,避免文盲的产生而导致一系列恶性循环。要不断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例如师资配备、设备配置、环境营造等等,实现基础教育的范围的拓展和深度的落实。
内容的丰富。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重点关注具备现代特征的几个意识:经济意识,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法制意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8];民主意识,要引导农村群众摒弃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四风”问题,确保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道德意识,注重加强农村群众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教育,引导和谐向善的农村道德环境;人本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村群众对于自身主体性和发展的认识;生态意识,引导农村群众认识到现代化视野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辅助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乡风的回归。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倡导农村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了乡风的重要意义。中国农村具有很多优秀的传统乡风民俗,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环境营造等,将传统的乡风民俗充分融入现代化的社会风尚教育体系中,引导农村群众在传统的公序良俗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载体的建设。载体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要重点关注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管理载体的建设。“要提高农村群众的文明程度,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就必须把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灵魂和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移植到广大农村,让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群众成为先进文化的占有者。”[9]通过文化引导农村群众的三观确立和思想提升;通过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载体,调动农村群众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通过加强基层组织这一管理载体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社会治理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寓教育于管理,以管理促教育。
环境的塑造。环境不仅仅是人们生存发展的条件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的发展,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环境的塑造。首先,是自然环境的塑造,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整治农村村容村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生态环境意识渗透到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村群众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是建设好农村的人文环境,营造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氛围,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教育。
媒体的参与。新的时代背景催生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新的媒介生态,媒体影响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愈加明显。媒体不仅仅应该成为农村获取信息、拓展视野的渠道,更应该成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用好媒体,建设好媒体,通过媒体传递的信息实现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引起农村群众对于重点内容的关注。一方面,媒体可以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所宣传引导,监督农村群众道德行为,宣传典型、披露丑恶;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的监督,促进评估机制的完善,实现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优化。
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同时,对于农村群众自身和农村的建设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要通过充分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提高农村群众素养、促进农村发展的目的,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法制健全、风气良好、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科技兴旺的和谐稳定的现代化新农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10-18.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214.
[3]张素蓉.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求实,2003(9).
[4]杨春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9]徐国亮.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视野的系统分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8]王暉,刘芳等.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A].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十论[C].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