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萌,陈建国*,梁寒峭,程池,赵众炜,祁永和,王定邦,梁世才
1(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15) 2(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政府,甘肃 定西,743000)3(甘肃伊麦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定西,743000)
燕麦属于禾本科草本植物,包括皮燕麦和裸燕麦(莜麦)。燕麦作为一种全价营养谷物,可满足当代居民对膳食的更高追求——“营养与健康”[1-3]。
甜醅以燕麦或青稞为原料,经甜酒曲发酵而成,色泽黄润,醅粒如果肉,醅汁似糖水,深受甘肃、青海、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人们的喜爱,但我国甜醅工业化生产尚属空白。本文利用甜酒曲纯种固态发酵燕麦,研究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理化指标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工业化生产燕麦甜醅奠定基础。
燕麦:甘肃伊麦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甜酒曲: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β-葡聚糖测定试剂盒(双酶法):爱尔兰Megazyme公司;芦丁标准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没食子酸标准品: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Folin-Ciocalteu试剂:美国Sigma;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无水乙醇、NaOH、浓HCl、CuSO4、酒石酸钾钠等为分析纯。
高速冷冻离心机(Avanti J-25),美国Beckman公司;pH计(FE20),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恒温培养箱(DHP-9160),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D型,SPD-M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ID-10A示差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电泳仪(Mini-Protean型),美国Bio-Rad公司;凝胶成像分析系统(UVP GDS-8000型),美国UVP公司。
1.3.1 工艺流程
精选燕麦→清洗→浸泡→蒸煮→冷却→接种→装于容器→发酵→甜醅样品[4-5]
燕麦经清洗后,先浸泡2 h,再蒸煮1.0 h,冷却至室温,加曲2.75 g/kg,于28 ℃分别发酵0、12、24、36、48、60和72 h。
1.3.2 米根霉和酵母计数[6]
1.3.3 理化指标测定
将燕麦甜醅样品混匀后,取200 g甜醅,加入100 mL蒸馏水(煮沸并冷却至室温),置于组织捣碎机中粉碎,混匀后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
淀粉酶活力测定[7-8]:采用DNS比色法测定淀粉酶活力。酶活力定义:以1 mL酶液在pH 5.5、40 ℃的条件下,1 h水解1.0%淀粉液生成1 μmol葡萄糖为1个酶活力单位(U)。甜醅样品中淀粉酶活力以U/100 mg表示。
总酸含量测定[9]:滴定法。
pH值测定:pH计。
还原糖含量测定[10]:直接滴定法。
1.3.4 还原糖组成分析
色谱柱:Rezex RoA Organic Acid色谱柱(300 mm×7.8 mm,8 mm),流动相:5 mmol/L H2SO4溶液,流速为0.6 mL/min,柱温8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
1.3.5 蛋白质水解情况检测
SDS-PAGE法[5]。
1.3.6 活性成分测定
β-葡聚糖含量测定[11]:采用β-葡聚糖测定试剂盒(双酶法)。
总黄酮含量测定[12]:NaNO2-Al(NO3)3比色法。
总多酚含量测定[13]:Folin-Ciocalteu比色法。
总皂苷含量测定[14]: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n=3)表示,Duncan法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
如图1所示,0~24 h,米根霉和酵母生长较为缓慢,米根霉分泌淀粉酶量较少,糖化发酵不充分,还原糖含量较低,入口甜味过淡,香味不明显;24~48 h,随着米根霉的繁殖,淀粉酶分泌量加大,燕麦淀粉被充分转化为微生物可利用的还原糖,米根霉和酵母菌开始快速繁殖,淀粉酶糖化更充分,且产生更多的风味物质;48 h时,米根霉数量最高,达到1.35×104CFU/g,淀粉酶活力均达到峰值(78.83 U/100 mg),此时,甜醅入口甘甜,香味纯正,颗粒饱满,感官评分最高;48~72 h,米根霉菌数开始衰减,积累的还原糖因大量被酵母利用而明显下降,酵母菌数峰值达1.26×106CFU/g,且发酵后期燕麦粒饱满性变差,开始出现黑色孢子斑点,感官评分逐渐下降。
图1 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霉菌-酵母菌数,淀粉酶活力及感官评分的变化
Fig.1 Changes of microbial, amylase activity and sensory score in sweet fermented naked oat during fermentation
由图2-A可知,在12~60 h内,甜酒曲中米根霉分泌大量糖化酶,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最大值可达220.3 g/kg,较高的还原糖含量不仅增加了燕麦甜醅的甘甜口感,而且可以延长甜醅的贮藏时间[15]。与还原糖变化趋势类似,氨基酸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图2 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氨基酸态氮、总酸和pH值的变化
Fig.2 Changes of reducing sugar, amino nitrogen, total acid and pH in sweet fermented naked oat during fermentation
在0~24 h时,氨基酸态氮含量明显升高,48 h时达到最大值352.0 mg/kg,随后缓慢降低。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蛋白酶系高效地降解燕麦蛋白,不仅分解成自身生长所需的小分子氮源,而且增加了甜醅产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从而丰富了甜醅的风味和提高了人体对燕麦蛋白的利用率[16]。如图2-B所示,燕麦初始pH值为6.32,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发酵产物pH值明显下降,最低达pH值4.73。12~36 h燕麦甜醅发酵产生的总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总酸含量显著上升,最高达4.84 g/kg,之后缓慢下降。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的变化,与米根霉分解燕麦淀粉产生大量有机酸密切相关[17]。
燕麦发酵过程中米根霉代谢产生糖化酶,将燕麦淀粉水解成大量还原糖,既为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碳源,又保证了燕麦甜醅口感的甘甜。如图3所示,发酵0 h时,燕麦原料中只含有3.1 g/kg葡萄糖,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甜醅样品中逐渐产生了3种还原糖,以葡萄糖为主,其次为麦芽糖,麦芽三糖最少。12~48 h,葡萄糖含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48 h达到峰值,含量为157.2 g/kg,随后有所减少。而麦芽糖和麦芽三糖含量随发酵时间逐步升高,72 h时二者含量分别为32.7 g/kg和15.0 g/kg。
图3 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组成的变化
Fig.3 Changes of reducing sugar composition in sweet fermented naked oat during fermentation
如图4所示,发酵0 h时,燕麦蛋白在37 kDa处有明显的条带a,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燕麦蛋白条带a逐渐被水解,0~48 h降解明显,到48 h时,燕麦蛋白条带a被完全降解。从24 h开始,在30 kDa处出现燕麦蛋白条带b,条带b处的蛋白含量在24~48 h快速增加,之后逐渐减少。结果表明,在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大分子燕麦蛋白在微生物蛋白酶作用下逐渐被降解,小分子蛋白逐渐增多[5]。
图4 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蛋白的SDS-PAGE图
Fig.4 SDS-PAGE patterns of proteins in sweet fermented naked oat during fermentation
图5所示为燕麦发酵过程中黄酮、皂苷、多酚和β-葡聚糖的变化规律。燕麦β-葡聚糖和总皂苷含量分别为20.5 g/kg和323.9 mg/kg,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β-葡聚糖和总皂苷含量无明显变化。燕麦初始多酚含量为233.6 mg/kg,多酚含量随发酵时间呈现上升趋势,36 h后趋于稳定,60 h多酚含量最高达505.2 mg/kg。而黄酮含量有所减少,由最初251.6 mg/kg降至179.0 mg/kg。
图5 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变化
Fig.5 Changes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sweet fermented naked oat during fermentation
注:小写字母不同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本文利用甜酒曲纯种固态发酵燕麦,解析了燕麦甜醅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理化指标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米根霉在发酵初期(0~24 h)代谢产生糖化酶,将燕麦淀粉转化成大量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为后期发酵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和氮源;24~48 h为发酵中期,总酸显著升高,pH值明显降低,有利于抑制杂菌的滋生,同时米根霉和酵母菌开始快速增殖,淀粉酶活力显著升高,产生大量葡萄糖、麦芽糖和麦芽三糖以及丰富的风味物质,赋予甜醅甘甜的口感和纯正的发酵麦香,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96.50分,为工业化生产燕麦甜醅过程中发酵终点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48~72 h为发酵后期,各项理化指标趋于稳定,无显著变化,但燕麦颗粒饱满性变差,出现了黑色孢子斑点,降低了感官评分。整个发酵过程中,燕麦甜醅中β-葡聚糖和总皂苷含量无明显变化,黄酮含量由251.2 mg/kg减少至179.0 mg/kg,而多酚含量随发酵时间呈现上升趋势,由最初233.6 mg/kg升至505.2 mg/kg。通过SDS-PAGE分析,在0~48 h大分子燕麦蛋白被明显水解,而小分子蛋白在24~48 h明显增加。
综上,控制燕麦发酵条件对甜醅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燕麦甜醅固态发酵过程中霉酵数量、淀粉酶活力、还原糖、总酸及β-葡聚糖、总皂苷、多酚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为判断甜醅发酵终点和控制发酵过程提供了技术参数,为燕麦甜醅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