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辉
摘要:中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时期,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随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亲子之间摩擦甚至冲突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一方面提示着父母应该及时的转变角色,另一方面也是父母转变教养方式,建立民主、尊重的家庭氛围的重要契机。家庭恳谈会就是能够有效促进亲子沟通,营造家庭氛围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尊重;倾听
你是否是这样的父母:“从不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从不认真听孩子把话讲完,总是打断他”、“孩子做错事,会不听解释就批评”、“当孩子和你有不同意见时,从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孩子做某件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从不会向他耐心说明理由”……
让我们先来看一则一位母亲在朋友圈的吐槽。
“天天从小还是很听话的,我和他爸爸工作很忙,小学的她的学习都不需要我们操太多心,生活上也比较能照顾好自己,就是我和爸爸的贴心小棉袄。
可是到了初中孩子有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现在到了初二明显不像以前听话了。学校里的社团,我们想让她选化学实验;她非要选戏剧,我们想让她竞选班干部,她连课代表也不愿意当;我们想让他选信息奥赛锻炼一下自己,她说自己不是那块料。道理跟她说了一遍又一遍,她就是不听。她自己总是振振有词,说我们不懂他,要不就是跟我们对着干,真是搞不懂,到底怎么做孩子才能听我们的”
“我是你爸,你得听我的”、“我是为了你好,你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是很多父母的口头语。部分父母,不管孩子是否认同他们,总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父母的这些表现既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受重视,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和父母说什么或者解释什么,从而逐渐降低孩子和父母沟通的主动性,亲子间的互动也会逐渐降低。沟通,是面对青春期孩子,每个父母都需要做的功课,在与许多有智慧的父母交流时,很多父母提到亲子之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恳谈会来解决。
亲子之间的恳谈会,是父母停下来倾听孩子心声,孩子倾听父母心声,达到彼此理解的非常好的形式。父母一定记住,恳谈会是形式,但不应只是形式。
恳谈会上,尊重孩子的表达是前提,尊重孩子的表达的前提是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意味着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先评判孩子想法的对错好坏;意味着不随意打断或制止孩子,不简单否定孩子的不同意见或消极情绪;意味着和孩子交流时有尊重的姿态,有温暖支持的视线接触,认真地倾听和回复;意味着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朋友的选择,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只有父母充分尊重孩子,孩子才更愿意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和孩子沟通时,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孩子当成成年人看待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如果父母总是以孩子还小,他们的想法“不靠谱”“太幼稚”,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责,孩子就会感到父母的无视甚至伤害, 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孩子会建立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拒绝和父母沟通,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意和父母说。
二、倾听孩子的表达,不要急于表达自己
在亲子恳谈会上,我们要倾听孩子的以报答,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此外,当孩子在表达一些问题时,不要只看到事件本身,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急着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如何解决问题。父母只关注于自己的感受,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倾听、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在这样情境下的沟通一定会以失败告终。父母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关注和认同,孩子才会主动向父母敞开心扉,愿意告诉父母心里话,使得亲子沟通很顺畅地进行。
三、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为什么”
恳谈会上,父母要具体化地表达自己的回应和态度,如父母不要简单地说“我理解你”,而要将表达具体化,告诉孩子“你被老师误会感到很委屈”;。当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或者感受时,父母要多去接纳孩子的感受,而不要总是问“你为什么会这样”。
四、注重事实,不妄加评论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尽量多用描述性语言,说出事实而不要妄加评论。比如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做任何事都是偷懒。这里就是对孩子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的背后,孩子就会觉得可能你不是很理解他,没有积极关注到他行为背后的需要,我想孩子很容易和我们发生争吵,我哪里懒了?我们不说他懒,而描述我们看到的东西,例如我看到你就一回家就坐在沙发上了,我看到你一回家就在看电视了等等。这种描述性语言更有力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为人父母是一种学习,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也在不断地成长。在与孩子的互动沟通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用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理解孩子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石伟, 张进辅, 黄希庭. 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1):328-332.
[2]唐立, 周雪, 赵艳. 问题学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24(2):274-277.
[3]周波, 张智. 初中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SCL-90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21(1):46-49.
[4]朱晓宇. 初中生学业亲子沟通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5]王丽, 傅金芝.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3):298-304.
[6]王树青, 张文新, 陈会昌. 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親子沟通的关系[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2):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