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方君
摘 要:在我们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出现了不少充满了新课程理念的做法,有些时候却会出现高耗低效的形式,表面看似华丽、丰满、热闹的科学课堂,其实有时却是那么的粗糙和无效。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追求构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真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提升科学素养,针对这一情况,如何让我们科学课堂更加高效、简洁,已经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由此作出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了一些见解,让简约真正成为科学课堂的灵魂。
关键词:简约;科学课堂;课程改革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简约课堂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精心准备,让课堂真正实现简约化。
一、情境导入简约化
一堂课的情境导入是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未学知识的连接点,是沟通科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有效的情境导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起认知冲突。
导入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够把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探究目标,这样探究就有了方向和动力,此时的情境导入就达到了相应的效果。如教科版五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问题引入这样设计:教师分别出示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后分别把两个马铃薯轻轻的放入两杯液体中,此时会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子中沉下去了,而另一个马铃薯在另一个杯子里浮起来了,教师不动声色的演示,极具“怪异”的两种现象引来学生一片诧异,这样的引入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极大探究兴趣。在学生猜想生马铃薯为什么会浮起来时,有的说是马铃薯一个轻一个重,有的说是这些液体是像死海里的水……在强调马铃薯没有问题时,探究的方向直接指向液体是否有问题。因此,在学生充分暴露他们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老师既了解了他们前概念的内容,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这样的情境导入,简洁明朗,节省了大量时间,把教学重难点放在后面实验设计。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的教师为创设引入情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追求一种“面面俱到”的表面现象,这样的情境不但削减了情境中的科學问题这一信息,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而简约的情境导入,是有效探究的基石。
二、实验探究简约化
现在每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探究的精力如何发挥到极点,是我们所要思考和落实的。因此,选择适量恰当的实验探究,特别是抓住科学知识的本质内容、核心内容,才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充实又简约。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要精,“精”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实验探究内容,也不是减少知识的容量,而是强调如何用教材教,而不是让教材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新的整合,把深刻的实验探究以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探究。如教科版六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里面实验探究相对较多,处理不好一节课可能无法完成,观察白糖和蜡烛的变化,原本是两个实验探究活动,但是有位老师把里面的两个探究活动有效组合一个活动,把白糖放在钢勺里,然后放在点燃蜡烛上燃烧,记录员边观察边记录白糖和蜡烛的变化,这样的设计何乐而不为呢!不仅节约时间,而且达到了探究的有效目的,回想有些教师事先精雕细琢了若干个环节,甚至于将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动作都预先设定,忽略了与学生有效地沟通。所以我们只有抛开多余的探究环节,进行有效的结合,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才能摆脱无形的束缚,与学生共同学习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实验材料简约化
实验探究是一种科学课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实验探究的载体就是实验材料,材料的结构性代表着思维的层次性,精心选择,巧妙设计的材料一旦出现在孩子面前,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思维冲击,。
对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让我们的实验材料简约化,那也是科学课堂的一个亮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如教科版五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第一个活动是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书上要准备的材料有七种。七种材料分别是按体积大小和轻重排列而进行设计教学的,主要是原有的认识与未学知识产生冲突,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问题。面对这么多的材料,有位教师就大胆的缩减材料。在教学中他选取了四种典型材料:回形针(体积最小,重量最小)、石块(体积第二,重量最大)、蜡烛(体积第三,重量第二)、泡沫塑料块(体积最大,重量第三)。进行组装后,学生能根据这些简约但不简单的实验材料也成功完成了探究活动。材料缩减到四样,针对性又强,学生对沉浮规律更清楚,记录分析的更加透彻,也节省了给材料进行排序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学校的学具箱没有和教科书上的实验材料相匹配,即使能找到,但是实验效果却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寻找替代的实验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材料的简约并不韵味着探究的简约,相反,简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充分深入为实验探究活动服务。
总之,简约是今后科学课堂的必然趋势,是科学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让自己的科学课堂达到简约而不简单,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在简约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展。简约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更是科学课堂的灵魂所在,这也是我们所有科学老师所追求的一种理念。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