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语言的语文观

2018-05-10 00:36张博
新一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跨文化

张博

摘要:本文從对比高考语文和英语题型出发,浅层探究了语种间的共性和异性。共性上开始打通语文学习上的语种界限,试图建立一种跨语言的语文观,并以此为基础,主要于异性上针对英语学习给出了一些方法。强调了抓语言学习工具性的同时要注重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跨语言;跨文化;学习方法

由于学校开设的汉语文课程和汉语作为母语的原因,人们在主观上倾向于把汉语当做语文,而把外语看做一种转化工具,这里不妨跳出这种思维定式。语文是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而语言和文化并不局限于中国文化。汉语文,学的是汉语言和文化;英语文,作为外族语文,学的应是英美语和文化,而实际学习过程中人重视英语词,句,文法知识,往往容易忽视英美文化,导致英语文越来越像是一种转换工具。

一、 试卷题型对比

语文和英语作为两门语言学科,占了三大主科的大半江山。语言的能力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下面以语文和英语两科的高考试题题型来做一对照。

语文(全国卷)

英语(全国卷)

听力

阅读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

文学类

实用类 阅读理解 阅读题

七选五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

古代诗歌

名篇名句默写

语言文字运用 成语

病句

谦敬

补充文段

推断 语言知识运用 完形填空

语法填空

写作 作文 写作 改错

作文

听力,现代文阅读(对应英语的阅读题),补充文段(对应七选五)作文如果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也依然可以作为考题。这是可以说是语种间的一点共性。体现在语言文字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上。其他题型,如语文卷中的文言文,古诗词诗词,谦敬,是对中国文化的考察,翻译成英语不能作为考题。而英语试卷中少见英美文化,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是对英语词汇运用和语法知识的考察,翻译成中文也不成题.语文英语两门学科在高中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上语文对应用能力要求更高。人文性上语文的要求是发扬民族精神,热爱中华文化。英语课标在人文性上说到爱国主义和跨文化意识。高考大纲中,语文要求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和发掘人文。英语要求理解明白,表达清楚。在高考英语卷中少见英美文化,弱化了人文性。所以前面说人们倾向于把汉语当语文,而不把英语视作语文,降为一种转换工具也不是空穴来风了。

其实,不论汉语文还是外族语文,都可以囊括进语文的大家庭。当作语文,即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的两个分支,在学习英汉两种语言的同时注意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和文化的交融。以此建立一种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跨语言的语文观。

(一)语种间的共通

语种间的一点共性在前面分析试卷的时候已经提到,即语言文字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这种能力是不论中国人,英美人还是其他民族人都具有的人类作为社会化动物的基本能力。这能力在各语种间有一定程度上的互通和迁移。在对以L1为基础框架来学习L2的学习者来说,L1的水平往往会牵制L2水平。在接触L2时,也可以促进L1的提高。例如在读外语文章时,发现一些好的句子经转换可以用在汉语作文中。看到的行文思路和章法也可以间接促进汉语写作水平。

(二)不同之处

前面试卷分析中发现的不同处,针对英语,按词汇,语序,和文化三部分展开。

1.单词

要建立跨语言的语文观,必须先突破词汇关,以实现基层文意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对比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首先,汉字是象形文字,强调形,对象形文字的记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图形记忆。英文是拼音文字,强调音,对拼音单词的记忆多是一种对序列的记忆。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因为汉语是母语,我们可能更擅长于图形记忆,因此可以尝试借助图形。高考考纲要求了3500个的词汇量,乍看起来十分庞大,但如果找到方法,抓住规律,还是可以做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单词的规律和总结方法大致分六种:

1词根词缀2一词词性变化3形近词4近义反义词5利用读音6同类词

(其中形近,近义反义对于短语学习同样适用)

单词是英语的基本组成单位,作为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必须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记忆上可以按照约翰华生的刺激反应说,通过多感官刺激建立反应。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因为汉语是母语,我们可能更擅长于图形记忆,因此可以尝试借助视觉上的图形。听觉上可以问答抢答。手头上通过具体上可以采用上述六种规律的扩散联想笔记。通过口,眼,手的多感官调动加强刺激,加强反射。以达到加快反应速度,加强记忆深度的目的。并最终产生对庞大词汇的整体脉络的把握。

2.语序

在建立词汇基础后,由于英汉民族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理解句子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语序的不同以定语和状语为例。

The boy in blue walked on the beach with bare feet.

那个穿蓝衣的男孩光着脚在海滩上散步。

She came in alone without saying a word.

她一个人默默地走了进来。

英语中往往按语法走,先说主干再补细节,把定语放在名词后面,把状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汉语中则往往跟着顺序和逻辑,把定语放在名词之前,状语放到谓语之前。在理解和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语序不同的问题,否则容易引起误读或难以理解原意。再以一长句为例。

It' s the only organization(in Australia ){that guarantee jobs[ for young people (coming to our country 【on a Work and Holiday Visa】)].}

在理解长句的时候可以先抓主干,根据介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从句关系词找出修饰主干的各种成分。把一个句子分解成主干It' s the only organization,和括号中的各级修饰成分,逐个理解后,调动汉语能力,按照汉语语序和逻辑关系,组合成一个汉语句子。

3文化

词汇和语序是从工具性上开始建立跨语言联系,而建立跨语言语文观重点在人文性的文化上。英语课程标准中阐释人文性时虽明确提到了跨文化意识,但实际中学生为了应考,往往会忽略英美文化,只抓语言知识。这样的学习也常常是枯燥的。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是语言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更能激发人对于语言的学习兴趣。所以学习一门语言不应只抓基层的语言知识,还应注意其背后的文化。

说到文化不得不谈沉浸式学习法。沉浸式语言学习法强调让学习者置身于一个相对封闭的语言环境,不断接受该语言的刺激并暂时切断学习者头脑中汉语逻辑的影响,以达到短时间内养成目标语言思维模式的目的。受制于种种条件,我们并不必刻意在一个特定空间内营造出浓厚的英语氛围。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借助科技手段,用电脑或智能手机来不断接受英语的刺激,通过各种软件,海量的共享资源和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沉浸在虚拟世界的语言环境中培养自己的英语意识。

我们可以从接触其音乐歌曲,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开始,培养兴趣。这里不建议为了单纯学习而单曲循环和重复观影,以免削减好奇感和兴趣,当然如果兴趣使然的话例外。接触这些文化产品时不能走马观花,只看热闹,而要通过眼看耳听来加大对英语的听和说的意识。之后逐渐开始阅读原文的文学作品,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对该民族产生一定了解和客观的看法,我们可以对英汉民族的气质产生初步的印象,比如中国人的谦虚恭谨,和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美国人的开放奔放。看到民族间的同与不同,理解并尊重差异,形成多元化的文化视角,在中外对比中让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对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公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 总结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在学习语文时要眼界开阔,生活处处皆语文,世界处处皆语文。语言的工具性上,做到跨语言的互通,人文性上要热爱中华文化,同时不能忽略英美文化,要提高多元化的文化素养,培养起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建立一種跨语言的语文观具尤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3):205-212+241.

[2]邱婧玲.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J].软件导刊,2006(16):6-7.

[3]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