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这是四小的核心价值观,但绝不是一句流于表面的口号。从发现学生、关注学生、评价学生,四小从不以成绩论英雄。
在李晓琦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只有看到其多样性,才可能走近学生。当老师去理解学生的时候,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平等。当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获得成就感,就会主动与老师成为伙伴关系。
师生关系的重塑是双向的,学生也在塑造与老师的关系。
如何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四小借助了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显性评价方式,还推出了“乐考”这类趣味性的测评制度。
亲身体验过“乐考”的一位小男生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这样的考试,可以参加好多小游戏,不像原来一张试卷定状元。
第一年的“乐考”,李晓琦亲自扮演被拯救的小仙女,学生们只有闯关成功,才能把仙女拯救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在打听谁是仙女,像极了童话故事中的王子。
当学校用多维度的尺子来衡量学生的时候,会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一些优秀的特质。
天才,往往有些异于常人。
跟杜海静老师聊起师生关系的话题,她特别坚定地提到:“教育就是要扬长,干嘛非要浪费时间去补短呢。”在杜老师看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前提是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让每个人都有事干。
在杜老师的班上,每个人都有小岗位,孩子之间就会相互尊重,当然,孩子也必须学会承担责任。杜老师的做法是采取显性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去调整。至于展示,必须要切实结合每个孩子的特点。
班上有个漂亮的小女孩,但跟别人不一样,有抽动症,总是爱点头,妈妈很着急。怎么办?杜老师就引导妈妈忽略小姑娘的异常举动,让她自己淡化,并且多关注她的画画天赋。小女孩绘画很好,杜老师就在班里给她开了一个个人画展,让其他同学给最喜欢的画投票。这个小小的活动让她变得开始自信了。
还有一个小女孩,是淹没在人海中的“路人甲”,平时闷闷的很不起眼,却在本次班委选举时选上了组织委员。怎么会呢?是民主选举和多元评价的机制让她脱颖而出了。在后来的国庆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活动中,这个原来闷闷的小女孩,策划组织得非常精彩。
一个多元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加完好地保护孩子特有的天性和优势,用一种平等、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一样的闪光点,这就是一个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妈妈,老师说了,我们要自己跟自己比,不能跟别人比。”说这话的小孩语气里满是自豪,听这话的家长内心特别安慰。
家长认为,四小把文化传承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校长到老师,从老师到学生,再从学生到家长,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思想浸润。但在此前很多时候却不是这样的。
以做操为例,大部分学校的孩子,都是站得整整齐齐,动作一致。四小就不这样,学生随便站,虽然也要站在自己班的位置,但是可以选择不做,站后面一点;也可以跟别人聊天,学校不会对学生强制要求。包括学生跳什么,都是随性的,不会像其他学校跳操,必须统一。
四小的孩子,可能周一跳街舞,周二跳踏板操,每天都不一样。有的家长可能就不太理解这样的现象,这不是毫无章法吗?但是在真正了解学校的文化理念之后,倾听了孩子的内心想法之后,也就渐渐明白了,这其实是学校给予孩子天性的尊重。
太乖的孩子,容易失去个性,反而很难有创造力。
四小是一个由内而外开放包容的学校,这样的包容程度,可以说放眼全国也屈指可数。因为包容,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多了一份欣赏的眼光,当每个人都去发现优点的时候,“每个人都很重要”就落到实处了。
图1 腼腆的小男孩
图2 “课后一小时”的武术课
图3 练瑜伽的学生们开心地对着镜头笑
图4 倒过来看世界的姑娘
阳光尚好的午后,孩子们正在参加学校每周一、三、四的“课后一小时”。有打太极的、有练街舞的、有学武术的、有跳啦啦操的、有做瑜伽的……活动种类非常丰富。
从四小的室内体育馆穿过,教学走廊上已经响起了“嘿……哈……呵”的练武声。别看孩子们身体尚在发育中,动作和力度全都像模像样,倒是有些练家子的样子。
下楼去往操场,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篮球和网球,精神劲儿十足。正当记者准备回室内体育馆时,一个操场边的小男孩吸引了我。他一个人散漫地坐在篮球上,向前又退后,向前又退后。
好奇心促使记者走近他:“你不需要去听课吗?”他摇摇头,依旧摆弄着他的篮球,无论怎么问,也不回答了。但是他眼里有光,眼里有笑,是否只是因为累了想歇会儿呢?老师也没有因为他单独行动去指责或者批评,所以他才那么逍遥吗?有些疑惑又有些欣慰,对着小男孩摁下快门,然后回到了室内体育馆。
馆内别是一番天地,练瑜伽的小女孩们,身段真是优雅极了,尽管动作还有些不到位;跳啦啦操的学生们,则更像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兔子,活泼又可爱;穿梭在其中有一位倒立行走的姑娘,可以说是“高人”了,这绝活估计学校没几个人会;最带节奏感的,定要数街舞,指导老师很有嘻哈感,孩子们学起来的样子,又呆萌又让人捧腹。
整个过程,老师非常放松,学生非常自由。没有强制专政,没有顶撞对抗,就像是一种无形的约定,给彼此留有足够的空间。所有的一切都从兴趣出发,去真正完成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