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琦 吴美萱 蒋晴
(1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2 沈阳汽车工业学院,辽宁沈阳 110015)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长期存在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以导致大部分毕业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复合型人才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对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基于此,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应运而生。教材作为“教”与“学”的中介,既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ESP教材的引入有助于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探究ESP教材对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的影响有助于检验ESP的教学效果,分析学习者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由20世纪60 年代国外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人士提出,具体是指与特定的职业或者学科相关联的英语(廖春玫,2014)。Strevens(1988)将其定义为:“不同于学校中的通识英语,ESP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是由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所决定的。”ESP主要分为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职业英语EOP/EV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Vocational Purposes)。
二语动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Gardner将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引入到二语研究。Gardner(1985)基于社会文化视角提出了社会心理模式,其包括动机的强度、学习语言的愿望和学习语言的态度。进入90年代后,Gardner的动机理论受到挑战,Dörnyei(1994)构建了动机三层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英语发展成为世界通用语,Dörnyei(2005)提出了二语动机自我体系,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和其对英语的“认同”。21世纪以来,学者们将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引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定向动机流成为二语学习动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含义为激发并维持长期行为的强大动机驱使力(王晓璐等,2017)。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专业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对ESP 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通过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可知,ESP与学习动机相结合的研究包括:ESP学习需求与动机的调查分析(田友兰,2015)以及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专业英语(ESP)学习动机的探究(张海燕,2009)。在大学英语改革的问题上,ESP教材引入后的学生学习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而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推动ESP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现状如何?(2)ESP教材是否对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产生影响?(3)ESP教材为什么会对学习者动机的产生/不产生影响?
本研究选取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2016 级5个班级的学生(共200人)。其中4班、5班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班、18班、20班的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学院于2017-2018第一学期开设IT英语3的课程,此课程为5个班级学生的必修课。IT英语3所使用的教材(《中级IT英语读写教程1》)是基于ESP原则进行编写的。
(1)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调查问卷(以下简称动机问卷)包括个人信息的填写、动机类型的测量及动机强度的测量。(2)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数据均由SPSS16.0进行整理与分析(详见表3.1)。访谈所收集的数据将由笔者进行转写与分析。
表3.1 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表4.1 动机现状(前测)
如表4.1所示,工具型动机是学生的主要动机类型,其次是融入型动机,最低的为情境型动机。这说明,学生普遍将英语视为完成其目标的一种工具,而学习情境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较小。此外,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均值为2.93,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
表4.2 前测与后测的对比
表4.3 独立样本T检验(前测与后测)
经过一个学期对ESP教材的学习后,如表4.2所示,学生的三个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均有所提高,从表4.3的结果中可知,ESP教材对学生的工具型动机与动机强度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P<.05),这说明学生将ESP教材当做是一种工具性的手段,有助于他们对个人发展和未来择业等方面的理解,并且ESP教材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机的发展并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投入度。
通过学生与教师访谈可知,ESP教材的课文选材新颖,具有趣味性,能够捕捉当下最前沿的技术,实现了与信息技术发展的紧密接轨。学生对IT相关的知识需求量大,课文的选材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参与访谈的学生均表示目前使用的ESP教材有助于其了解未来的择业方向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此外,课文话题与专业知识高度结合,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了解到尖端技术、掌握到本专业中大量专有名词的翻译。
学生表示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兼顾到对四级的备考,学习效果很好。教材中的单词表是按照四级考试大纲进行编写的,课后题与四级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相辅相成,高度衔接。
本文探究了ESP教材对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的影响,结果显示ESP教材在激发学生动机方面的效果显著,但通过访谈也了解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ESP教材的课文理解难度大和个别课后题答案不明确等。今后的研究将扩大研究样本,完善研究条件,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ESP教学的发展。
[1] Dörnyei, 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3).
[2] Dörnyei, Z. 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J: Lawrence Erlbaum. 2005.
[3] Gardner, R. C.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M].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4] 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M. Tickoo (ed.). ESP: State of the Art[C]. 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5] 廖春枚.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25-126.
[6] 田友兰.ESP学习需求与动机的调查分析——以云南财经大学ESP 学习者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7):296-300.
[7] 王晓璐,杨连瑞,闫海娟.动态系统论视角下的二语学习定向动机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7(4):49-54.
[8] 张海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ESP)学习动机探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