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贤
摘 要: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特别重视的学生人格教育,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以及让学生对“成功”这一概念有着正确的定义。本文将以夏山学校的人格教育理念为主,重点讲述人格教育中的“爱与尊重”以及对“成功”的定义。
关键词:夏山学校;人格教育;爱与尊重;成功
一、夏山学校简介
夏山学校,位于英格兰东萨佛郡的里斯敦村,1921年由教育家尼尔(AS.Neil)创办,被誉为“兼具人性和自由的教育乐土”、“因材施教的典范”,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作为创办人,尼尔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致力于给予学生真正的自由与平等,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而夏山学校坚持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也被誉为教育界的“桃花源”。
二、夏山学校关于人格教育的理念
夏山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尼尔坚信学生的天性是善良的而不是邪恶的。他认为如果成年人不约束学生,那么学生会展现自己的潜能。夏山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办学模式都十分有特色,都是围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内心以及用“爱”去对待学生。
笔者认为夏山学校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其关于人格教育的理念,不仅在当时,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也是具有深入探究的价值。而夏山学校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爱与尊重
夏山学校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幸福感,夏山学校之所以成为学生的“乐园”,便是在于其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爱与尊重。这里“坚信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而不是邪恶的”,这里相信“爱意味着对孩子的肯定”,“也许夏山的成功在于孩子觉得他们被一视同仁,受到一样的重视和看待”。
夏山学校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主要体现在其重视学生的情绪教育,重视学生自我情绪的管理与控制。尼尔的理想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喜爱自己的生命,也热爱别人的生命。夏山学校录用教师的第一原则便是观察教师具备爱心。在这里,教师与学生都实行住校制,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一个有爱心、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尼尔和他的夫人更是对学生们倾注了全部心血,学生们往往视尼尔夫妇如父母一般。学生在教师的爱与尊重中成长,又怎么会学不会爱与尊重呢?
反观中国,虽然提出素质教育已久,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教育依旧偏重于孩子的书本知识与生存技能的积累,成绩依旧是父母、学校心中的标尺,“重智能,轻人格”已然成为一种趋向,而对学生“人格教育”中“情绪控制”的忽视,也使得社会上越来越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在最常见的与人相处过程中,他们随时可能因为无法正确处理某些琐碎小事而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因生活琐事与舍友黄某关系不和,把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注入饮水机水槽,导致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死亡。学医的林某本应该成为宅心仁厚的医生,但是,美好前途毁于一念之间,最终激化膨胀為嗜血的魔鬼。
反观这些例子,其实他们都是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缺乏人格教育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夏山学校》是这么阐释的:“孩子会犯罪是一种变态的爱,是一种残忍的激烈变现,是因为缺乏爱而产生的。”学校人格教育的缺失,家长没有深入走入其内心,关注孩子真实的需求,使得他们成为家长们曾经的“骄傲”,却因内心缺失的宽容和理性而无法很好地面对生活,最终转变为一种残忍行为来表达自己。“压抑使人反抗,反抗就会报复,报复就会引起犯罪。”他们的过度压抑自己的内心,没有很好地与外界进行交流,也是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他们认为自己的内心没有受到尊重,没有体会到来自学校与家庭的爱,在遇到情绪上的失控时,也没有人教会他们应当如何做,因此走入歧途。
(二)对成功的定义
夏山学校的教育者,他们“情愿看到学校教出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愿意看到它培养出一个神经不正常的学者”,可见其真正看中的是学生自身人格的塑造,而不是单纯的未来,因为他们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而按照这个定义,绝大多数夏山的学生都生活得很成功。
关于夏山毕业生的职业,“从事初级劳动的较少,大多从事知识性、专业性较强或具有创造性的职业,比如音乐家、舞蹈家、科学工作者、数学家、医生以及厨师,他们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夏山学校的学生对成功的定义不是顶尖的成绩、不是找到高级的工作,而是快乐积极地生活。我想,这也是人格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即对成功这一定义的正确界定。
关于夏山毕业生的人格特征,被调查学生在下面的几点上达成了共识:“对待他人宽容、热情”、“有自尊、行为独立”、“人格和谐稳定”等,这是他们眼中的“夏山性格”。可见,夏山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具备以上素质,很大程度得益于人格教育,特别是夏山学校重视“爱与尊重”、以及让学生对成功有正确的定义。诚然,夏山学校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因为其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而好的教育,便是重视学生人格的教育,便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胡晶.教育的“桃花源”:尼尔夏山学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徐巍,何川.“激进”背后的人文关怀:尼尔自由教育理想的当代意蕴[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8.
[3]坂元良江.飞吧,孩子[M].2008年版.曹艺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