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龙洞诗碑探讨

2018-04-26 10:27许孝梅
青年文学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探讨

摘 要:今广西白龙洞保存的石达开与部下十来位将领的唱和诗碑,是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珍贵文物之一,也是少见的反映太平天国文事活动的文物。文中,笔者就此次题诗前后的历史背景及诗碑刻成、保护与发现经过及其影响,进行了考证探讨。

关键词:石达开;龙洞诗碑;探讨

作者简介:许孝梅(1974-),女,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人,现供职于东营职业学院,高校讲师,山东大学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02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天京内讧之后入京辅政,力挽狂澜。可惜功高震主,受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与迫害,被迫率师离京远征。1859年10月15日,他攻占桂西北庆远府城(今宜山县庆远镇)。在这里,清军主力还未到达,太平军所接触的只是一些土司、团练、地方武装,没有大的战斗。石达开及其部下正好在此进行短期休整,以观察形势,决定行止。

1860年春,石达开在庆远度过三十岁的生日,受到军民的热烈祝贺。春暖花开之时,他率部下官员同游龙江北岸的白龙洞,偶然见到石壁上楚南刘云青的题诗,因有感而诗兴大发,立即挥毫步韵和诗。当时陪同游览的官员也各和诗一首,事后一并刻之于壁,这就是多年来为人们广为传诵的“翼王题壁诗碑”。这一诗碑是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珍贵文物之一,为现存的唯一的太平天国诗文石刻。为此,特就此次题诗前后的历史背景及诗碑刻成、保护与发现经过及其影响,作一番粗略的探讨。

现先将“诗碑”全文照录如下:

太平天国庚申拾年,师驻庆远,时于季春,予以政暇,偕诸大员巡视芳郊,山川竞秀,草木争妍,登兹古洞,诗列琳琅,韵著风雅。旋见粉墙刘云青句,寓意高超,出词英俊,颇有斥佛息邪之概,予甚嘉之,爰命将其诗句勒石,以为世迷仙佛者警,予与诸员亦就原韵立赋数章,俱刊诸石,以志游览云。

翼王题:

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

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

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

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以下诸员和诗略。

楚南刘云青原诗为:

异境从天辟,登临眼界空。

万家遥带雨,一水怒号风。

古佛形容怪,奇人气象雄。

回看腰上剑,飞去作长虹。

现就石达开诗,浅析如下:

石达开诗不论是从思想性,艺术性,或从诗的风格看,都是一首难得的好诗。这诗不但是即景抒怀,而且还蕴藏着极为广阔深远的意境。其首联“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一开始就表现了挺拔昂扬和高瞻远瞩的气概。在国步艰难,民不聊生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参加金田起义,登上征途;他所举目远望的,不仅是壮丽河山,更是他一心向往的理想社会的辉煌景象。颔联“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明确地表现了他的政治理想——救民于水火之中,致君于尧舜之上,而企求达到三代以前淳朴的社会风尚,亦即所谓的古风。颈联“临军称将勇”句极为自信自豪,虽经多次挫折,仍不堕雄心壮志,“玩洞羡诗雄”句又体现了他虚怀若谷的素养。他称羡刘云青之诗,主要是因诗中有斥佛息邪之意,与太平天国的信仰有共同之处。尾联以“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作结,从“文光”、“剑气”之中,可见他能文能武,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文采风流,不失儒将风度。

就诗的格律而言,五言律诗首联、尾联并不要求对仗。而此诗既出句自然,仍能属对工整。全诗立意、布局、遣词、用字非常得当,不事雕凿,堪称上乘之作。就是诗前之序,也不失为一篇清新可诵的小品。他在戎马倥偬之中,仍能从容写出如此佳作,说明他绝非草莽英雄,而是有智有勇的有志之士。从诗句看,可以说是跼促一隅,志犹万里,处境艰难,雄心未已。

“诗碑”的刻成,保护与发现经过是:

这些诗作完成于1860年春,假定是1860年3月,则距他们撤离庆远不过两个月左右。在两个月中间刻成这一诗碑,时间还是比较仓促的。

从缮写诗文的程式看,诗碑的布局,写法是符合封建时代文书习惯与太平天国文书格式的。如石诗与序比诸大员和诗高出一格,序的起首“太平天国”四字比序文抬两格,表示特别崇敬。“翼王题”三字,比翼王诗抬一格,翼王诗中“天帝”二字抬三格。以下诸大员和诗在张遂谋、李岚谷、陈宝森等人诗中的“王”字,石蔡亲诗中的“贵”字,孔之昭诗中的“驾”字,萧寿鐄诗中的“大王”二字等,凡意指翼王石达开的皆空一格,以示崇敬。

诗碑的位置,在白龙洞外东侧石壁上,碑高108厘米,宽145厘米。碑面平滑,边缘整齐,无饰文。碑文为楷书,清秀工整,刻工也好。据《宜山县志》记载,此碑处,原刻有岳和声的题诗,后被磨去,刻上翼王石达开及其部属的题诗。岳和声为明代万历年间庆远知府,曾在宜山白龙洞、九龙岩及南山寺等处留有诗刻。

诗碑刻制的时间,正是石达开部即将撤离庆远的时间。在这两个月中,形势非常吃紧,他们的处境十分困难。其原因:一是石达开大军跼处一隅,军粮供应困难。经常分兵四出筹粮,甚至要到桂平、武宣等地运粮接济;二是土司、团练经常袭击,严重影响军粮的运输,清军及庆远知府、知县等地方官俟机围攻府城;三是石达开部下不断发生分化,就在驻军庆远期间,前后发生了四次分化行动,兵力损失甚大;四是清广西布政使刘长祐等攻下柳州,擒杀天地会起义军大成国的元帅冯天喜等,清军逼近庆远。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对诗碑的缮写、刻制肯定会造成影响。刻制中曾出现一些错字,如把“逐鹿”之“逐”制成“遂”字,事后竟未纠正。可能是大军撤退之时,时间仓促,谁也顾不上这些小事了。

太平天国失败之后,清廷自不能容许此诗碑存在,一定会加以铲除。诗碑之能以保存,乃得力于一位老庙祝的掩护。他故意在诗碑处搭棚砌灶做饭,遂把诗碑全部燻黑,因此未被官府发现。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即刻制的45年之后才被张鱼书其人发现。据口碑流传,张游白龙洞时,发现已燻黑的诗碑首行有个“太”字,觉得奇怪,乃逐字揩试细读,始知是太平天国诗刻。张鱼书字铁城,江西瑞金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之同盟会,1903年奉命回国从事革命活动。他在柳州庆远一带,先任清军幕府工作,后在怀远创办夜校,及在罗城开办竟化学堂,并以经营樟脑为掩护,购运枪弹,进行革命工作。武昌起义后被推为桂军司令,后被陈炯明杀害。

张鱼书发现诗碑后,即和诗一首,诗及序文如下:“清乙巳,偕黎君棐才游白龙洞,忽见壁上翼王石达开诗,随和之,按此诗历数十年,邦人士莫敢道之”。

怒气满天冲,头颅掷半空。

同胞溅血雨,民贼长蛮风。

革命灵应显,吞胡志愈雄。

壁留千古恨,余怨隐长虹。

此诗碑发现之后,经革命志士广为介绍传播,使之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行动中发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对传播革命思想,鼓舞革命斗志,以及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后,慕名而来者颇多,提笔和诗的也不少。现在,包括白龙洞诗碑在内的北山山麓一带已建为白龙公园。其中除诗碑外,还有翼王亭、翼王点将台等建筑物,以供游人游览,并缅怀英雄,凭吊古迹。

参考文献:

[1]简义文:太平天国全史:中册[M].

[2]盛禹九:石达開诗碑思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

[3]陈德华:浅议石达开等白龙洞题壁诗[J].苏州大学学报,1985.

猜你喜欢
探讨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中学篮球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的研究
论瑜伽的认识及其市场探讨
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联性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工会工作的探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关于现代路桥设计构思及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