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定义了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想,阅读必定要基于增强课程意识,冲破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内容理解、思想感悟的藩篱的基础上,以“课文”为支点,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巧妙融合,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它来教“语文”,教“语言”,学生的语用能力将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语用意识;语言教学;语文教育
《海上的日出》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太阳”主题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
一、 深入解读,探究文本言语秘妙
1. 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初读文本时,你会发觉本文和一般的写景状物文章似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抓不同时段不同角度景物的特点来描写,但是经过细细研读,你会发现,一个神秘的字眼贯穿全文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没错,它就是“光”!这篇文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幅由光与影巧妙搭配而成的精美图画。而“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寥寥几个字作为文章的收尾意义何在?这句话看似简单然却妙绝——是对文中大量“奇观”的精辟概括,也是作者情不自禁从内心发出的对光明的欢呼。
2. 近义词语,选用精妙。以课文第三段为例,“过了一会儿”和“一刹那间”都表示时间很短,但是,两者還是有区别,如果不注意还是没能发现他们的区别。所以,教师应让孩子们通过对比品读,发现为了体现太阳上升后阳光的强烈,用“一刹那间”显得更加迅疾,由此,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作者巧用近义词,活用近义词,遣词造句的精妙,也使文章文采斐然!学生也从中体验语言的美妙,落实了“语用”。
3. 动静结合,意境幽远。散文如诗词歌赋一样,着力追求意境之美。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是明线,但细细品读,不难发现其中还蕴含着“静-动-动-静”的暗线:第一自然段描写日出前天空多为静景描写;在写日出时则是动景,动得热烈而奔放;而写日出后的情景时,似为动景,实则以动衬静。这便是高层次的表达、写法揣摩,教师应该着重让学生质疑、发现,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运用。
二、 整合取舍,斟酌确立核心价值
如此一篇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蕴含的言语妙秘还真不少。于是,教学核心价值的判断就自然而然成为解读文本的第一要务。那么,《海上的日出》的教学核心价值又该聚焦在哪里呢?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1. 依据学段目标。第二学段除了继续学习朗读还要初步学会默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感受日出景色的美丽,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是阅读目标之一。
2. 揣摩编者意图。教师是串起“编者”“文本”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教师要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只有如此才懂得如何取舍众多语文教学点,才能教出该文本独有的语文味来。北师大版教材课后金钥匙以及旁边的提示文字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也是我们正确领会编者意图的重要凭借。
3. 取舍言语妙秘。本文可教应教的知识点还真不少:一是生字新词(尤其多音字“荷”);二是文章内容的理解;三是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事物;四是对景物进行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五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等。我们依据目标紧扣文本认真审视,不难得出结论:“字词教学和内容理解”是常规学习内容;而“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并与同学交流,对自己的批注笔记进行修改补充”是这一文中最突出的要求,因此将它与“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事物”“对景物进行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在理解中做批注,在批注中体会。
三、 落实实践,有效夯实听说读写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在此导向指引下,我拟定本课教学板块如下:
板块一:初读感知,把握要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初读感知,关注文体,不仅对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还要引发思考:“写了哪些景色”“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伟大的奇观”让学生领悟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及特点,同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领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我把句子分成了不同的词语组块,通过“太阳上升。”“太阳努力上升。”“太阳一步一步努力上升。”……这样一点一点地往上加词语组块,让学生在反复对比朗读再现画面后,终于顿悟:原来作者站在独特视角,紧紧抓住太阳位置移动造成“光”的变化来描写它上升的艰难,由此突显它的爆发力!类似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从扶到放,让学生自读自悟,这样,孩子们更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不断强化语用意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此板块主要通过听、读、说的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板块二:品读感悟,归纳表达。引领学生重点关注“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时间段的光景描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练习朗读,再和同桌交流,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做到如此生动、精致、形象的表述?然后,根据回答聚焦出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抓住光的变化,写出日出过程颜色、形状的壮美,在每个方面做批注,(授予“批注小宝典”——1. 标要点;2. 了解背景资料;3. 抓关键词语写体会。),在反馈过程中将围绕批注进行交流补充。
板块三:迁移练笔,领悟学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迁移学法,以阅读其他名家名篇描写日出的段落,运用课文的批注方法,学以致用进行练笔,在描写日出各方面做批注,使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发现语用价值点,提升语用能力。
相信经过不断探索,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能在语用田野上开垦出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简介:李爱华,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张坂锦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