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判思维并不等同于单纯的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怀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批判思维;敢于怀疑;回应问题
一、 批性思维内涵
关于批判思维,学术界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坚信“批判”的目标在于形成正确的结论,做出明智的决定,而不是简单的对其加以批判。在借鉴各定义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批判思维就是在思品课堂中,对书本或者已有的观点、理论、行为等的合理性、精确性、价值性,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判以及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大胆合理的猜测,最后得出有依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思维活动。
二、 学生批判思维的现状
为了解当前学生批判思维的现状,我们对我校九年级共380位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如下:1. 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师所讲的问题或者观点你有过质疑吗?回答常有的占22%,很少有的占45%,还有33%是基本没有;2. 对思想政治课本中的观点、理论你产生过质疑吗?回答常有的占12%,很少有的占45%,另外43%选择基本没有;3. 对思想政治考试的试题所提供的标准答案,你产生过怀疑吗?回答有过的占25%,回答没有的占75%。
从调查结果来看,现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书上、标准答案总是对的,对教师、课本以及标准答案不曾有过怀疑,甚至只想着如何向它们靠近。对答案的盲目崇拜,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所看到的信息或者现象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些都是不利于培养批判思维的。
三、 学生批判思维缺失的原因分析
1. “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老师为了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分數,很多时候上课内容就主要围绕“应试”开展,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学习和记忆知识点上,留给思考的时间相对较少,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2. 教材内容的局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滞后,虽然知识点呈现方式上有着严密的逻辑,但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讲缺乏兴趣。案例虽然典型,可是很多脱离了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人教版初一教材“亲近我们的老师”这一框,在了解老师这个环节上书本就是一些单纯的知识介绍,而了解老师需要知道老师的作用,角色,工作的特点,这些知识点都需要与现实热点问题相关联。
3. 教师批判思维素养相对缺乏:在学生批判思维培养期间,教师自身需具备相对较强的批判意识,提升自身批判反思能力。在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对未定理论持有怀疑态度,而且也要对既定理论以批判的眼光对待,在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实施有效求证。此外,思想政治教师还必须要强化自我反思,在整个反思期间有效更新思维观点。传统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自身素养比较缺乏,甚至一些教师为维护在学生面前的威严,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不去讨论如何评价和判断书本的知识,而是更多的教授这些东西,并要求学生记住。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的练习,老师更多的是带着学生在之前预先好了的所谓的标准答案的范围内讨论问题,甚至有少部分老师自己离开了答案都觉得无法讲清楚试卷题目。
四、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方法探析
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呈现出的状况是很少有问题意识,甚至有时即使有问题,部分学生也不会来问老师,更多的是和同学讨论讨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学生一味地唯书、唯上,就自然不会思考。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已有定论进行求证,怀疑,有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怀疑,鼓励他们敢于对书本定论或者权威观点多问几个“对不对?”,即使经过怀疑、思考、辨别以后确认的确是对的,这样也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经常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自然会形成思维习惯,打破“唯上、唯书、唯师”的惯性思维,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火花。
2. 调起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源于好奇心。好奇心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进而发现和提出各种问题。思想政治教师要想方设法从课堂内容、组织手段、教学习惯等多方面加以优化,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把这种好奇心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其一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需要精心设置问题和教学环境,做到以激趣为前提,以思考为核心,以培养思维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氛围。其二是发现型问题情境,即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 正确回应学生的提问: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讲授初中思想政治课,关于《意志》这一课时,书本上涉及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可取吗?他这种做法到底对不对呢?愚公是不是一个挺有心计的人呢?对于这些问题我没用教师的权威去压制他们的想法,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些观点的合理之处,并引导孩子找出这些观点的理论支撑依据。孩子们纷纷讲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开山可用炸药,而不是挖山时候,我并不打断他。于是就这个话题,班级同学神情专注,脑洞大开,出现了诸如开隧道,用缆车,搬家,开发旅游搞经济等各种结合当今现实的答案,孩子们批判意识也由此被激发。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循循善诱地促使学生的观点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长期下去便可以让学生尝到新发现和新思考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倪娜.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初探[J].学理论,2011(31):219-220.
[2]刘锐.浅议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04):80-81.
[3]于新,武杰.高校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及途径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41-42.
作者简介:
陈冬梅,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