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自主学习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018-04-18 10:40王春晓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微课设计制作方法翻转课堂

王春晓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研究者对微课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從符合自主学习的微课本质特征出发,对微课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今新技术,探讨了微课制作的新方法,以期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和学校教育模式与课堂结构的变革。

关键词:微课设计;制作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06-0050-03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也从理论研究转变为实践运用。目前,国内各教育机构都将微课作为研究课题,寻求微课的有效运用与持续发展。由于目前初中历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大多以讲授型为主,且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认知能力,所以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自主学习,本文以初中历史《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为例,对自主学习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进行了探讨。

微课的概念及分类

微课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教学视频为主,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资料,以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学习的新型课程资源。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再结合当前众多实践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微课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

微课设计标准

1.初中历史微课设计标准

微课内容设计要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提炼,以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以微视频为主,辅以过关任务和学习反馈。笔者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微课的特征,尝试总结了历史微课设计的一般标准。

(1)“微”中藏“大”

“微”是指微课的时间要短、知识点要少,但微课追求的深度能解决某一问题,这决定了其实质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所以微课的外在呈现形式“微”,实质内涵与作用却“大”。例如,在《全面内战的爆发》中,笔者选取了重庆谈判这个知识点来设计微课,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时局,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时局进行了分析,然后在这种背景下,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2)体现学科性与技术性

微课制作必须凸显“初中历史”的学科性,严格遵循科学体系和教学要求,其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准确性、学术性和真实性。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微课的基础,历史微课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历史知识以可视化、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因此,初中历史微课设计必须是学科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结合,让技术服务学科,以学科驾驭技术。另外,一个完整的微课除了视频文件外,至少还应设置过关任务的部分辅助资料,并配备参考答案,以便学生自测巩固。

(3)化“零”为“整”

微课时间短、体量小,视频一般在10分钟内,然而初中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所以10分钟不可能一次性解决一个历史知识专题,这就必须处理好历史微课的独立与整体协调问题。我们可以将一个历史知识专题科学地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制作成独立的微课,各微课之间通过内在的知识逻辑关系,组成微课资源整体,即化“零”为“整”。以《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为例,专题共有“谈判桌上的较量”“蒋介石加快内战的步伐”“全面内战的烽火”三个子目,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和蒋介石对解放区的进攻”两个微课时,组成一个微课整体。

2.初中历史自主学习型微课设计原则

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细化出自主学习型微课的设计原则。自主学习型微课的设计思想应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设计思路可分为“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内容设计应符合如下三个原则。

(1)明确微课学习的达成目标

达成目标是教师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将其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成的目标,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步骤、进度的要求,是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的具体指导。

例如,“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重庆谈判”微课的达成目标是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及重庆谈判的时间、成果、意义等。

(2)分层设计过关任务

过关任务是与自主学习型微课相匹配的检验任务,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否完成达成目标的主要保证。过关任务可分为基础强化和思考探究两个方面,其中,思考探究是学生进行局部探究,加深理解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针对探究知识分层设计问题难度。

例如,“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重庆谈判”微课相应的在线检测设计是,基础知识速答部分:包括重庆谈判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双方)、目的(双方)、结果的相关知识,在此不再过多阐述;思考探究部分:展示“抗战胜利各地平毁碉堡”“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机场合影”以及“《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四幅图片,并设置如下问题:

①抗战胜利后,人民对国家未来有怎样的期盼?为什么说当时中国的命运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②蒋介石内战方针早已制订,为什么不立即发动战争,反而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③既然阻止不了内战,毛泽东为什么去重庆谈判?为什么人民评论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是“弥天大勇”?

④如何评价中共在重庆谈判过程中的表现?

⑤蒋介石利用重庆谈判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这样有层次的探究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重庆谈判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

(3)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交流互动

自主学习型微课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在信息化平台上的交流溝通,以便学生能即时交流、分享和记录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利用校内网的论坛系统、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等平台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可以根据过关任务检测、学生的在线讨论等得到反馈信息,进而在线进行指导。微课最后还可以留下开放性的拓展问题,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在“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重庆谈判”微课中,针对“思考探究”部分的问题,学生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在线讨论与分享,再进行班级内的讨论交流。

初中历史自主学习型微课的制作

1.微课制作的新设备和新技术

制作微课需要硬件设备和制作软件。硬件设备一般包括计算机、灯光设备、录像设备、录音设备、辅助设备(幕布、三脚架、自拍杆等);制作软件需要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音频录制软件(GoldWave、ARWizard等)、剪辑处理软件。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在课件制作方面,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开发都出现了更为专业、便捷的新技术,这给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已经应用于微课的开发和制作的有高拍仪和数位手写板。高拍仪是一种多功能的视频录制设备,录制模式可分为主镜头、主镜头+辅镜头、组合录屏等,这能极大地提高视频录制的效率;数位手写板是新型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它通过与计算机的链接,进行屏幕和音频录制,从而实现板书、结构图、演算公式的生成等过程,这不仅能简化微课中PPT图画的制作过程,而且能提高微课的质量。为了配合新型的硬件设备,专业的微课制作软件逐渐出现了,它们是集屏幕录制、动画生成、音频录制、合成与剪辑等功能于一身的软件应用,如万彩动画大师、courseMaker等。

下面,笔者用courseMaker V4.6简单介绍录制微课的基本方法:设置微课黑板,包括颜色、背景图等。输入微课主题目:①输入问题题目。②题目动画制作。设置软件内的动画部分,完成后点击左上角的“开始录课”按钮,进入倒计时,然后在黑板阶段的操作都会被录制下来,录制完成后点击“停止录课”,你就会看见左边的片段有一段时间的标志,可以进行预览。③如果发现有多余的操作,教师可以直接拖动视频两侧的滑动条进行剪辑,或根据需要将录制的视频分割成两个视频,然后在这两个视频中插入其他的视频片段。④录制好视频后,点击生成视频。教师可以自定义帧率、码率,并拖动滑块控制视频的生成质量,生成的视频可以被定义为mp4、Flv等常用格式;在自定义完成后,点击“保存路径”,即可生成视频,系统会自动对生成的视频进行预览。这样,微课开始的视频部分就录制完毕了,然后对多个小段微课进行剪辑和处理,就是一个完整的微课。

2.微课制作实践

以《全面内战的爆发》系列微课的上半部分“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重庆谈判”的微课内容为例,笔者简要说明了自主学习型微课内容的基本构成,如上表所示。

自主学习型微课“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重庆谈判”,再现了重庆谈判的背景及国共双方的激烈斗争,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它能帮助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掌握自主学习的一些有效方法,从而培养他们思考、探究和迁移的能力。当然,对于微课内容的选择、过关任务的设置,以及教师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都还需要不断尝试和实践。

猜你喜欢
微课设计制作方法翻转课堂
一种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制作方法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种古黑色色釉制作方法及其配方
空中蒸发的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