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习作教学探索的新途径

2018-04-18 02:59张宝萍吕俐敏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单元整合新途径习作教学

张宝萍 吕俐敏

[摘 要]在当前以阅读为主的教材编写情境下,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习作教学,是值得研究的新领域。以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高尚”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单元整合契机,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运用心理独白来书写自我,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探索出单元整合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单元整合;习作教学;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9000403

当前的语文教材编写,无论哪个版本,都是以阅读为主线,识字、写字、习作基本出现在教材的助读系统、练习系统中,无怪乎研究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都在呼吁要编写专门的习作教材、识字写字教材。其实,从积极的方面看,教材这样编写能为教学研究、教师发挥专业自主性提供非常好的空间和可能。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言:“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在当前这种以阅读为主的教材编写情境下,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习作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话题。

本文将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高尚”单元为例,探讨如何整合教材,帮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内心独白的片段。期待以此为例,探索出单元整合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新途径。

一、整合的契机:顺应教材与学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高尚”单元,主体课文编排了《一夜的工作》《穷人》《白桦林的低语》,拓展阅读课文是《杨震暮夜却金》和《尊敬普通人》。单元主题是“高尚”,高尚是一种精神品质,比较抽象。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高尚的品质呢?教材中,《一夜的工作》是通过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内容,写出了总理一生的工作状态,写的

赞!”……学与教的创意品质在课堂结束时完美升华,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体验的不仅仅是自我作品的成功展示,更是对创意教学的完美感悟:处处可以有创意。

3.教师智慧联动,助推创意落地

平时,我们照搬特级教师上课的课件,却上不出特级教师那样的课,因为我们缺乏特级教师的气场。课堂是各要素多元交互的场所,也是师生互动的思维场,将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想行为智慧联动起来,需要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形式的感知形式,才能助推创意实践的真实发生。

学生通过欣赏椅子作品,与中国元素的对话,思维处于亢奋状态,但是对于设计什么、怎样设计还比较茫然。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鼓韵》的作品题目,引导学生去构思和鼓相关联的主题设计,随后手绘示范:用鼓面作圈椅的椅面,用连续敲打的鼓棒作椅背,用打鼓人的红腰带作为扶手。学生边看边思考:“鼓为元素,椅面、椅背还可以怎样替换?”……一位教师在课后评课中写道:“多少年没有在公开课中看到用粉笔画示范画了,这是返璞归真的美。”其实,课堂教学中,任何形式只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创作服务。这里教师的示范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教师的设计创作方式,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实现构思与创作的无缝对接。

延续传统不是翻出老东西,而是理解潜藏于传统中的审美情趣和深层次的思想本质,并和人们现在普遍存在的审美取向碰撞,从而创作出真正新的作品。当课件中出现潜藏于传统中的审美情趣和深层次的思想本质的作品时,学生赏析时需要教师及时的适度点拨,化解难点。如吕永中的《苏州椅》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作品,为此教师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这位设计师是怎样把苏州整座城市设计在一把椅子中的?在这把椅子中,你从哪里发现了苏州?为什么要将窗棂、小桥等苏州园林的元素融入椅子设计中呢?你认为这样的椅子可以放在哪里?”……通过问题,从苏州元素特征的启发到园林元素的创意设计再到苏州文化的挖掘,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苏州园林窗棂、小桥、明月意境的再现,品味吟唱评弹的江南风情和苏州的秀美,提升了学生对设计文化与环境的认识。

中国元素传承与创新意识主导的新圈椅微设计、微變革,追寻的是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与教的创意再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意实践不是创意和实践的简单相加,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因为创意依赖实践的物化,实践需要创意的主导。因此,我们培育学生创意实践素养,不妨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重新认识教与学的意义。只有教师的教学富有创意实践,才会实现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单元整合新途径习作教学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林下种植三叶青 增收致富新途径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绿化沙漠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