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盛荣
【摘要】本文论述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问题,针对高职小教专业学生阅读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让学生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捕捉重点信息的技能、积极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引导学生提前适应名著导读等措施,提升高职小教专业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职 小学教育专业 阅读能力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128-03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新界定,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要求,从2017年9月起,中小学统一更换教材,明确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力图解决目前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其中传统篇目大幅增多,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收入古诗文,小学六年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比近三分之一,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水平,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都应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高职小学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因而,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入读小学教育专业的高职学生都具有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而且他们毕业后大多数也从事教育工作。但据对南宁地区教育学院3个年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在校生并没有意识到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的即使意识到了也不知道怎么提高,每天忙于各种考试和活动;而学校开设的课程中也没有相应科目,似乎学生的阅读能力不算什么教学能力,没有明确的要求,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存在不少问题。
(一)以手机阅读为主,忽略文本阅读
学生中手机阅读已成为日常阅读的首选,有的每天阅读时长达一个多钟头。大部分同学的手机阅读仅仅是浏览,没有目的性,走马看花,随心所欲,谈不上什么收获。对文本及文字缺乏感应。
(二)阅读经典名篇少,偏爱娱乐性作品
据调查分析,学生人均每年阅读名著2.24本,阅读2本以内的占67.09%;人均每年阅读相关学习书籍3.97本、阅读3本以内的占55.7%。人均每天阅读知识类报纸1.76份,阅读2份以内的占75.95%;人均每天阅读时政报纸2份,阅读2份以内的占74.68%。课后人均每天阅读68.61分钟,阅读60分钟以内的占64.56%。与发达国家阅读量相比差距明显。
分析显示,在阅读喜好方面,49.37%的学生平时偏爱阅读文体娱乐方面信息,仅有22.78%的学生表示平时喜好阅读名著名篇。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文体娱乐类信息18.35分钟,阅读名著名篇17.34分钟。有81.01%的学生经常性阅读文体娱乐相关信息,有77.21%的学生表示能经常性阅读名著名篇。总体而言,文体娱乐信息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学生对名著名篇的阅读更显被动性。
(三)缺少规划,随意阅读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学生表示对阅读做过计划,阅读内容杂糅散乱缺乏重点,主要凭兴趣爱好、学习需要、他人或网络推荐选择。对选定的阅读篇目没有设定阅读时限的习惯,随心所欲,随兴而读。总体而言,涉猎范围广泛,但重点非常不明确。
(四)缺乏自觉,多陷于被动阅读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浏览文体娱乐信息或时政新闻方面表现得积极主动,但对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方面更有用的名著名篇、专业书报阅读方面则缺乏自觉性,仅有7.59%的学生表示能自觉经常阅读名著名篇,仅有25.32%的学生表示能自觉经常阅读专业相关书报,大部分学生为完成学业或提高学习成绩而被动阅读。
(五)不重视阅读总结,几乎没人写读后感
经统计分析,电子化阅读模式已成为主流,有87.34%的学生日常主要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阅读,仅有12.64%的学生主要通过传统的购买或借阅书报的形式阅读。在电子化阅读的背景下,学生更习惯快速浏览,浅尝辄止,遇到不懂的问题主要通过网络简单查询了解,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的习惯,只有个别学生表示遇到特别有感触的内容会做少量笔记。
(一)让学生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引导学生用阅读来陶冶性情、充实生活。一方面,可以由教师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展现出来,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以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阅读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之美,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多观看经典的影片,通过画面感更直接、节奏更明快、观看更轻松的电影电视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阅读原著探寻更多的奥妙,而经典的影片往往比较尊重原著,不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反而让学生带着清晰的脉络、清楚的人物关系投入阅读,促进学生更快更容易读懂原著。二是坚持早读。绝大多数小教专业学生正处于青春中期,心智仍未成熟,追求自由的想法强烈,自制力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技新设备新信息不断涌现,面对网络、游戏、娱乐等形形色色的事物的诱惑,要大多数学生主动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比较困难,坚持早读,可以帮助学生控制自我,暂时离开外界的诱惑,回归课堂阅读,长期坚持有利于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将读书心得予以记录并将精彩或核心部分进行整理摘录,可以实现促进学生投入精力阅读和提升分析鉴赏归纳能力“一箭双雕”。让学生主动上交读书笔记较难实现,但学分是广大学生的基本追求,学校可以通过将定期上交读书笔记列为平时学分的重要内容,带动学生积极开展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四是合理运用网络阅读。网络阅读成为当代年輕人最主要的阅读方式,这是当前不可逆转的趋势,纵然网络上的垃圾信息依然较多,但让年轻人远离网络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发展潮流的,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信息量大、更新快、分享方便等优势强化阅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可以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通信平台,由教师、班干或喜欢阅读的同学经常在群内推送名著名篇、专业解读、心得分享等方面信息,努力让阅读信息全面覆盖,让学生在轻松的心境下完成对有用信息的阅读,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有所收获。经常性地阅读,了解大量信息,通过大量阅读掌握各种类型信息材料的常用表述形式,培养迅速捕捉核心内容的能力,实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是提升阅读能力最基本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捕捉重点信息的技能
阅读时要去粗取精,抓住核心要义,减轻阅读的负担,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一是养成圈划关键字词句的习惯。赵树理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阅读时善用“烂笔头”,养成做记号、标关键、划重点的好习惯,通过反复训练了解各类材料写作的惯用技法,认真归纳总结形成“慧眼识珠”的能力,将材料读“短”,只对重点词句段细细品读,达到速度提升而不降效率的目的。二是增加课堂朗读的机会。蒲松龄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书看得多读得多了写作水平、阅读能力自然就上升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身体和心理都处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让学生课上朗读是一个共同监督相互学习的过程,多给学生课上朗读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感知语感的对错,尝试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传递出材料表达的核心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研究提升阅读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会取长补短。三是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示范性朗读,恰当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在当今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因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不同,很多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学生眼中自然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学高为师”,老师的心智更加成熟、生活阅历更加丰富、学识技能更加广博,对是非曲直或事物的本质认识更理性客观到位,通过阅读时的抑扬顿挫、喜怒哀乐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情绪,有效地突出材料的重点,及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到阅读的技巧。
(三)积极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通过开展读书交流竞赛活动,激发青春期学生勇于表达自我和不服输的品质,促使学生自觉认真阅读,加强训练提升阅读能力,展示自己更优秀的一面。一是定期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可以由班级、院系、社团组织,定期开办晨读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分享阅读收获、表达不同见解、形成思想碰撞、探讨疑难问题的良好平台,引导学生在想要表达自我、想要获得认可的心理触动下,自觉加强阅读、认真思索分析,从而实现阅读最本质的要求。二是适当组织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可以以班级、院系、学校为单位组织不同层级的读书竞赛活动,将阅读能力与个人、集体荣誉挂钩,以限时考试、知识抢答、征文评选等形式吸引众多学生广泛参与,通过竞赛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强弱项,为针对性指导提供参考,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阅读、钻研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朝着更准更快更全的目标提升阅读能力。
(四)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要想提高阅读效率,达到快速吸收有用信息的目的,学会选择阅读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对自身有价值的文字中尤为重要。一是专攻术业或精读感兴趣和擅长方面的材料。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多彩,擅长领域各有千秋,根据专业或个人特长选择性阅读,可有利于扬长补短,有助学术发展。二是以用促学。阅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运用,小教专业学生未来绝大多数将走上小学教学岗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通过加强阅读提升综合素质是较好的途径。立足目标,加强阅读,努力将教材烂熟于心,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锤炼,自然水到渠成。三是提升内涵,常读名著名篇。名著名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华,在人类数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各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经久不衰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大都极富思想性、艺术性和引领性,例如《论语》《道德经》《本草纲目》《资本论》《物种起源》等,常读名著名篇能够快速了解各领域的理论基础,提高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升思想内涵。四是合理穿插,泛读与个人息息相关的信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要想融入社会,必须主动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经常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至于与社会脱节,同时也客观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五是远离糟粕,拒绝低俗。对一些缺乏营养甚至危害身心健康的垃圾必须坚决拒绝。
(五)引导学生提前适应名著导读
当前,名著导读已被提升到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新高度,如何落实名著导读已成为摆在小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名著导读能力也成为高职教育的迫切要求。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将名著阅读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可以根据最新的中小学教材每学期圈定部分名著名篇,明确将名著名篇解读列为期末考核的重要内容,带动学生每学期有一定量的名著名篇阅读积累并做一定的研究,每学期划出一定的课时进行名著名篇探讨交流,让学生真正熟识名著名篇,懂得赏析名著名篇,对名著名篇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将名著导读作为新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三是尝试开展名篇名段话剧展演和试讲。根据课程每学期划定重点篇目和片段,对可以通过舞台展现的部分分配到班级小组,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研究、排练、课堂展演,对不便以舞台剧形式展现的部分可适当抽选感興趣的学生进行试讲,再由教师和其他同学一同给出评价和建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自觉研究名篇名段,自觉融入名篇名段,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多元舞台,让教学变得有趣味,有收获,有深度。
[1]王彦.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温玉林.高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12(22)
(责编 卢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