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图式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从”的偏误研究

2018-04-16 06:38晋克俭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偏误图式介词

韦 琦,晋克俭

(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

汉语中的介词“从”和英语中的介词“from”分别是汉语、英语两种语言中最常见并且运用频率最广的介词之一,二者在语义功能层面具有对应性和相似性,都可以表示处所、时间的起点概念。从认知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二者虽都可以表示空间关系,然而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从句法功能层面讲,二者都不能单独使用,需与其他词相互搭配构成介词短语。关于介词的研究有很多,崔希亮[1]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为根据,对欧美留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偏误分成了九种类型:①介词混用;②框式介词缺少呼应语;③介词结构出现的位置不当;④结构错位;⑤结构不完整;⑥体貌标记错误;⑦词语搭配问题;⑧语句意义模糊或错误;⑨介词冗余。这九种类型是从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两个层面进行的分类,其中从语义功能层面分析的有①⑨,从句法功能层面分析的有②③④⑤⑥⑦⑧。

通过研究情况可知,对二者的偏误分析大都从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两个层面进行,鲜少从认知角度研究,涉及其认知本质的更少。而两者分别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可以表示动态空间关系的介词,这就为从意象图式视角下研究两者的异同提供了可能。

一、介词“从”语义功能层面的意象图式分析

从介词“从”语义功能层面分析,最为常见的偏误是介词混用,本文这部分将对介词“从”的混用做具体分析。常与介词“从”混用的词语有:“离”、“距”、“跟”、“与”、“和”、“同”、“因为”、“由于”、“用”、“由”等等。这些词汇在语义层面和介词“from”表示的具体义项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与介词“从”却有本质的差别,其本质特征就是意象图式上的差别,这也是欧美留学生汉语介词“从”习得偏误产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意象图式理论认为,介词“从”和“from”都可以表示“路径图式”。位置关系的变化,都可以用“起点-路径-目标”路径图式/AB/来表示(如图1),如例

图1 路径图式位置关系图

1中的电影院就是“起点”A,而回来的目标地就是“终点”B。例2所表示的路径图式同例1一样,然而,介词“from”同时可以表示“离开原点并前移”的概念,如:例3、例5,而介词“从”不能表示距离或间隔。

例1:我刚从电影院回来。

例2:I just came back from the movies.

例3:我家住在离/距学校不远的地方。

例4:My home is not far from the school.

例 5:离/距这儿不远的地方,躺着一个可怜的妇人和一个刚生下来的婴儿。

例6:Not far away from here lies a poor woman with a little newborn baby.

例 2中所表示的起点是 the movies,而路径是came back所经历的路程,重点是说话人所处的位置。这里对应了介词“从”表示“起点-路径-目标”的路径图式。基于此,例 1对译成“我刚从电影院回来”是可以的,而对译成“我刚距/离电影院回来”显示是行不通的。

当然,介词“从”和“from”可以表示“起点-路径-目标”路径图式,但大多数情况下介词“从”和“from”所表示的路径图式是不对应的,介词“from”同时可以表示“离开原点并前移”的概念,而介词“从”则不能。

例4、例6可以看成路径图式,介词“from”所介引的前项为空间原点A,介词“from”所介引的后项为终点B,中间的距离则表示位移的路径。通过分析例4中的介词“from”+“school”与例6中的介词“from”+“here”并不完全是表达图一所表达标准的路径图式,而是表示在空间位置上表示存在关系的图式。即:介词“from”所介引的前项为空间原点O,而介词“from”所介引的后项为空间边缘(见图 2)。介词“from”所表示的意象图式为表示具有一定距离的空间位置关系图式,而介词“从”则不表示距离。

例4、例6中介词“from”所表示的这种空间位置关系可以是原点O到边缘任意一个位置的距离,原点O到边缘的距离是not far。因此,在此处对译成汉语时就不能说成“从这儿不远的地方,……”。介词“从”同“离”、“距”等词的混用偏误,说到底是介词“from”所表示的意象图式可以表示距离或间隔,介词“从”则不能。

图2 空间位置关系图

根据崔希亮的调查,介词“从”是在欧美汉语学习者偏误率出现第二高的介词。曲宏欣[2]根据崔希亮的分类,对收集到的135个介词“从”进行了归类,其中,框式介词缺少呼应语、结构不完整、介词结构出现位置不当、介词混用四类占全部偏误类型的75%还要多。介词“从”同其他一些词的混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介词“从”同介词“from”表示的意象图式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正是这种不对称的关系,给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困扰。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空间位置关系的意象图式形成于人类的生理和物质生活中的,而正是对生活体验性,使得具体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意象图式可以通过隐喻或转喻到抽象概念中。基于此,介词“从”与介词“from”不仅仅可以表示具体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隐喻和转喻后,可以表示隐喻或转喻概念后抽象的概念关系。例如:

例7:This is what I gathered from his speech.

例8:这是我从他说的话中推断出来的。

通过具体空间位置关系的体验,使得这种具体空间概念可以通过隐喻或转喻到抽象概念中,例 7中的speech可以看成一个容器。“因为人们相信容器内部的事物自立性差,是可以从容器里转移出去的。”这里from所表示的是容器speech排出this的“容器(排出)图式”(见图3)。

例8中“从”依然可以看成容器图式的“排出”图式,此处“从+中”所表示的是“框架介词”结构,“中”是框式介词的呼应语。这里介词“from”并不是与介词“从”对应,而是与框式介词“从中”对应,这也是“框式介词缺少呼应语”偏误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例7、例8中“speech”和“话”是对应的。但隐喻概念过后,介词“从”与“from”是有差异的,是不对应的。介词“从”短语结构方面的偏误主要就是介词“从”所构框式介词缺少呼应语的偏误,本部分已做具体论述,后文不再赘述。

在表示抽象概念时,介词“从”与“from”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对应。介词“从”与“from”通过概念隐喻可以表示心理概念。例如:

例9:She fainted from tiredness.

例10:她因疲劳过度而晕倒。

根据意象图式理论,例 9这里可以看成路径图式(图 1),可以说“tiredness”是起点,“fainted”是终点。这里的“from” 可以通过概念隐喻,拓展为其心理概念“原因、动机、因由”;例 10中如果用“从”,很明显无法表示同等概念,汉语介词“从”通过概念隐喻,也只能表示心理概念“根据、依据、凭据”,很显然这里无法涵盖 “原因,动机,因由”的概念这是二者在抽象概念中并不对应,这也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使用介词“从”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介词“从”和介词“from”都可以表示“空间上的变化”,都可以用路径意象图式、空间意象图式等等来表示,但介词“从”与介词“from”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是不对应的。无论是路径意象图式,还是容器(排出)图式,介词“从”和“from”在表示空间概念隐喻、转喻到时间概念和其他概念(如心理、发展变化等)时,是有差异的、不对应的。介词“from”可以表示心理抽象概念“原因、动机、因由”,介词“从”只能表示“根据、依据、凭据”抽象概念。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习得汉语介词“从”过程中,偏误产生最主要原因是介词“从”和“from”在语义认知层面存在差异。

图3 容器图式

二、介词“从”句法功能分析

从介词“从”句法功能层面分析,最为常见的偏误是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位置不当,本文这部分将对介词“从”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位置不当以及做具体分析。

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位置不当很大一部分由于受英语母语的影响,学生常把作状语的“从”介词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例如:

例11:She put the apple out from the water.

例12:她把这苹果捞出来从水里(病句)。

通过对例11、例12句子结构成份分析,可以发现介词“从”和“from”所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子中都做状语。例12是病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她把这苹果从水里捞出来”。通过例11、例12对比分析发现,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和意象图式无关,主要是受语法和习惯的影响。例11英语中,主语与谓语动词结合紧密,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动词或全句时,只能位于句首或者句尾。例12汉语中语序通常会受到时间顺序管辖,与动词状态发生时间有关。因此,例 12“从”介词短语应位于谓语动词之前,不能位于谓语动词之后。

综上所述:介词“从”句法功能层面分析,最为常见的偏误是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位置不当,这主要是是受两种语言的语法和习惯的影响,和认知意象图式无关。认知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中的主要概念,通过意象图式分析,可以很清楚地分析出语义层面上介词“从”使用偏误的原因,而在分析句法层面则不适用。

三、介词“从”偏误产生认知理据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介词“从”和“from”在语义范畴中具有相似性,但并不具有对应性。 崔希亮所划分的九种类型中,介词混用、框式介词缺少呼应语、介词冗余三种都可以很好的通过意象图式进行分析。当然,任何一类偏误的出现,都可以把其归结到认知上的错误。而产生认知错误,除了有英汉两种语言自身差异的因素,还受习得者自身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发现,介词“从”不能表距离、间隔。在表示心理概念时,介词“从”只能表“根据、依据、凭据”,不能表“原因、动机、因由”等概念。基于此,介词“从”和“from”表示的意象图式是有差异的、不对应的。

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与日常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偏误频发的原因有三:首先是习得者把英语介词所表示的意象图式过度泛化到“从”,但介词“从”与“from”所表意象图式是有差异、不完全对应,进而造成习得者对介词“从”的认知混乱。其次是习得者与对外汉语教师过度低估了在介词的习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是习得者与对外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从宏观层面谈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忽视了汉语和英语介词系统内部所体现的差异。

四、结语

本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主要从介词“从”和“from”语义层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表示意象图式存在差异性与不具有对应性的,这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习得者在习得介词“从”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本文也从句法层面进行了简单分析,找出影响句法层面的一些因素,但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本文主要从“从”与“from”的语义层面进行了探讨而并没有过多地从语法层面进行分析,本文是基于介词“从”与“from”的共时层面而没有从历时层面进行探讨,本文只是探讨了介词“从”与“from”理论层面的差异而没有考虑习得者的习得环境、心理、动机等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崔希亮.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3):83-95.

[2] 曲宏欣.汉语介词“从”与英语介词“from”的对比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偏误图式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初级对外汉语读写教学过程中偏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介词不能这样用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