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梅
(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100)
护士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护士传递工作信息,保证护理工作延续性的重要环节,更是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环节之一,做好护理交接班工作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1]。自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以来,交接班逐步由传统的交接班模式转变为分组交接班模式。分组交接班就是根据责任制整体护理内容进行分组床头交接班。我院自2016年1月起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有13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500张,实施APN排班。全院护士241人,年龄20~52岁,平均29.66岁;学历:本科34人,大专82人,中专125人;职称: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48人,护师62人,护士127人。
1.2.1交接班要求 责任组长、责任护士7:30到岗,根据护士长当日排班分两个责任组完成晨间护理。8:00全体护理人员参加集体交接班,护士长带领一组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包括夜班护士、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交代本组所有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各种管道位置与通畅情况以及饮食、睡眠、心理和有无特殊不适等状况。责任组长补充本组患者需重点注意的事项,以引起责任护士的高度重视。护士长有侧重地进行点评,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另一组进行本组各项治疗。一组交接完毕后进行各项治疗。15:30 A班与P班交接班时,类同晨间交接班模式。
1.2.2交接班内容 一般轻症患者交接时,责任护士要自我介绍,问候患者,核对腕带信息与床头信息是否一致,检查管道标示及管理情况,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夜班护士交代夜间情况及注意事项,询问患者夜间睡眠情况及需求。对于新入院患者,护士长还要进行自我介绍,让患者认识护士长。危重患者交接时,增加患者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各种管道护理及标示是否符合要求,皮肤情况,夜间治疗及护理措施完成情况,护理重点。
1.2.3评价方法 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前后8个月,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
1.2.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65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医生对护士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专科知识及其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见表1)。
表1 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情况比较[n(%)]
将2015年1—12月未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时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与2016年1—12月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比较,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入院介绍、护士接待、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检查前后的指导、护士服务态度、护士的技术水平、病区环境等10方面。结果显示,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
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对分管患者病情掌握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较好(P<0.05,见表 3)。
表3 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情况比较[n(%)]
传统交接班模式是对危重、手术、分娩、新入、特殊患者进行床旁交接班,一般患者感觉不被重视。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责任护士在交接班时需要交代所有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各种管道位置与通畅情况以及饮食、睡眠、心理和有无特殊不适等状况,从而保证了每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传统交接班模式主要是责任护士听交班人员的陈述,是以被动方式了解患者病情,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2]。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责任护士在交接班时能够主动评估患者,全面了解患者现存和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主动性,增强了护士评判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
传统交接班模式是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交接新入院等患者,对病区患者的动态变化掌握不够,对责任护士的工作了解被动,质量控制缺乏督导。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护士长参与分组交接班全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正确指导、床旁示教等,对各班次护理质量进行动态、全程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3]。因此,分组交接班模式能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及业务能力。
综上所述,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有利于减少护士集体交接班的人数,节约护士的时间,从而更好地制订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整体化和个性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及医生、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影霞,赵莺柳,赵翠兰.护理交接班流程[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88-89.
[2]杜静,秦震声,杨瑛,等.护士反式交接班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21):16.
[3]戴莉,符美芳,杨艳琼.神经外科表格式交班本的改进及其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4):60-61.